個人曾經在大型跨國公司服務也曾經在專注在地化市場的企業擔任企業發展方針的策略團隊,每次做策略推展時往往需要蒐集非常多地產業動態,例如:國內生產總值(GDP)、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失業率、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出貨商品趨勢、各類型原物料走勢...等等,來進行相當多的差異化分析並建議策略方向,但是當我移轉至比較非出口導向的產業服務時,發現經營企劃相關單位反而偏向市場產業面的業者策略及政策影響方向,不太會去在乎太細微的經濟相關指標。我曾以為是他們比較偷懶,但透過後續實作和檢視,原來不同業務導向的企業對於策略規劃本來就有不同的重點。
在瞬息萬變的商業環境中,企業的策略制定至關重要。大公司與新創或中小企業在制定策略時,對於資訊的運用存在明顯差異,這與其規模、資源、目標等因素密切相關。本文將深入探討大公司傾向於將總體經濟列入分析,而新創或中小企業則更多地依賴直接次級市場資訊的原因和優缺點。
大公司通常擁有廣泛的業務範圍和龐大的市場份額,其決策對整體經濟和行業發展具有深遠影響。因此,它們需要全面了解宏觀經濟趨勢,以便預測市場變化、評估風險、制定長期戰略。
相較於大公司,新創或中小企業規模較小,資源有限,更注重短期目標和快速反應。它們更傾向於利用直接次級市場資訊,例如競爭對手動態、消費者反饋、銷售數據等,來制定策略。
結語
大公司與新創/中小企業在策略制定中對資訊的運用存在差異,這與其規模、資源、目標等因素有關。大公司更注重總體經濟分析,以獲得全面視野和長期規劃;而新創/中小企業則更依賴直接次級市場資訊,以實現快速反應和靈活調整。
然而,無論是總體經濟分析還是直接次級市場資訊,都有其優缺點。在實際操作中,企業應根據自身情況,靈活運用各種資訊,制定出最適合自己的策略。同時,也要注意避免過於依賴單一資訊來源,以免陷入片面性和盲目性。
隨著市場環境的不斷變化,大公司和新創/中小企業都需要不斷調整其策略制定方式,以適應新的挑戰和機遇。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如何有效地獲取、分析和運用資訊,將成為企業成功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