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3|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CM3:我沒辦法?!

前一陣子在熟識的美容院整理頭髮,過程中年輕的女老闆接到其媽媽的電話,主要內容就是向她借錢,目的是要幫哥哥繳交積欠半年的健保費,直言需要新台幣1萬8千元。

我無意聽別人的家務事,但卻清楚的聽到這位年輕的女兒第一句話是「我沒辦法⋯⋯」,然後告知母親要哥哥自己想辦法外,也同時提及如果想幫哥哥的話,也得自己找其他的方法⋯⋯

掛了電話之後,她心平氣和的陳述事情來龍去脈,彷彿在述說別人家的故事,我驚訝她的情緒轉換很快,也突然佩服她果斷的處事作風,掛電話的同時,不滿或是焦慮的情緒也跟著消失。

我當下在想,要是我呢?仔細回想這些年只要是父母開口,不管什麼事、不管什麼要求,我的第一句話一定是「好,我處理⋯」好像從來沒想過是不是做的到?反正先把事情攬在身上,然後絞盡腦汁、拼老命似的解決問題,久而久之我變成了「小叮噹」,除了有求必應之外,間接也讓父母失去了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還不是最嚴重的部分,真的意識到我的方式如果用在工作上,那會是絕佳的解決方案,畢竟發現問題、找到解決辦法、徹底執行並予以改善,然後完美結案,以此獲得成就感與相對應報酬。當然案子結束了,工作團隊也可能解散了,下次的問題會有不同專長的人進來再組成新的團隊。

這些都是我以前的工作型態,然而我把這一套回頭用在家人身上,面對每天都有新的狀況出現,早期除了照顧領域很陌生,需要時間理解外,疲於奔波於家裡與醫院之間也是一大考驗。若是迅速確實的解決問題,父母開心我就忘卻了這些辛勞,反之,父母不開心、情緒低落之類,不自覺的我也跟著被影響,可想而知的是,多半不開心的部分居多。

為此我不但沒有跳出來以第三者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反而長期處在情緒被影響的高壓狀態下,久了不但身體機能出狀況,再面對同樣問題出現時,心理壓力已經不像從前那麼的抗壓了,遇到問題只想逃避,除了不自覺地掉眼淚外,嚴重的時候還會出現心悸、呼吸困難的狀況。

警覺自己應該是心理層面生病了,多年的照顧經驗告訴我,一定要想辦法穩定自己的情緒,要以「自己」的角度來思考事情,我們常常聽到一句話「要對自己好一點」,但方法是什麼呢?

年輕的老闆告訴我,她很清楚自己的能力範圍到什麼程度,不要勉強自己去承接做不到的事,做不到就承認做不到,該交給專業的就交出去,在她心中即使是父母,若是要求的事情自己做不到,她的原則就是誠實告知,如同她的第一句話「我沒辦法⋯⋯」

這段話在我心中縈繞許久,我應該學習她的思考模式,當事情來臨時,若是超出能力範圍,或是交由專業更佳,我就要誠實面對自己,不要勉強自己把事情承攬下來,「學會認清自己的能力,並承認自己做不到,不要再把所有的事情攬在自己身上」,應該是對自己好一點的起手式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