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07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情緒管理與教案討論的反思

今天下午五點半,與同事討論教案的內容,討論開始時,因為同事寫的省思文不對題,而大發雷霆,談論過程間,我發現到自己憤怒的情緒,特別是「符合你的要求」、「國文老師」等字眼,令我無法接受。事後仔細想想,在還沒有提出這些工作前,也能順利完成工作,大家努力完成,只是為了符合我的要求,而非為了更加進步。


同事說,我在外面學了很多,現在要求大家達到這樣的標準,真的做不到,身為媽媽,只是希望孩子安全、快樂就好,不一定會看老師寫的親子手冊,何況是寫出來的成長檔案,大家沒有接受過這麼專業的訓練,真的不知道怎麼寫。


仔細想一想,提出寫教案的要求,目的是希望大家能思考能帶給孩子的成長學習,而不是放任孩子隨便玩,不提供教具、玩具,沒有引導行為;此外,教案能向家長呈現,我們進行的課程活動,符合評鑑資料要求。現在對於這件事,我對於自己當下的表達方式感到內疚,認為自己身為上位者,應該要能有更好的情緒管理能力,因為同事不符合期望而對其大聲的行為,非常不適當。


在「我想好好理解你」這本書分享到很棒的情緒處理技巧,當自己注意到自己緊繃起來時,試著多做幾次的深呼吸,並指認自己的情緒。如果覺得焦慮時,可以試著說:「我需要一點時間好好想一想」,如果覺得憤怒,可以嘗試表達:「我現在對你剛剛說的話有很強烈的反應,我需要時間好好想一想怎麼回應比較好。」讓下一次的自己多一種選擇,處理當下遇到的事情。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