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會知道】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最近在讀《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這本書,其中有一段對話,不僅讓我非常有感觸及震撼,更讓我釋懷了多年來的疑惑。

 

阿姜.帕諾薩是本書作者在泰國遇見的第一位寺廟住持。他在出家十六年後,第一次回到了家鄉。當時正值聖誕假期,家人們都聚一起。

一天深夜,他的堂哥倒了一杯酒,推到了他面前問「你要喝一杯嗎?」。

 

他說「不了,謝謝。森林修行派的僧人禁酒。」

 

他的堂哥勸誘說「喔,喝啦!反正又沒有人知道。」

 

這時他抬起頭,沉靜又真誠地的回答「我會知道」。

 

這個章節的標題是「成為你在世界上最想見到的樣子

 

是啊 ~ 如果你想成為自己在世界上最想見到的樣子,而不是別人最想見到的樣子,該做怎樣的選擇,不就變得簡單多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圈著圈著~居然把圖上面的選項圈上了超過一大半。Oh my God~ 那,可以吃「幾口」的,就先刪掉好了。 起碼還有一半可吃。 刪除名單: 肉桂: 僅能接受灑在咖啡上的少許肉桂粉 杏仁: 無法接受杏仁粉,但可以接受杏仁果凍 絲瓜:當家裡的開心農場盛產期,會吃到吐。本能想刪掉 茄子:一定要加上
0/5挑食陣線聯盟!集合!
環顧自己的身邊朋友或是過往的人生,你是否發現:有時候,我們似乎很容易踩在同一個坑,犯同樣的錯,但卻往往無可奈何或是甚至渾然不覺。 可能發現,在愛情中,換了幾任,除了名字外貌不一樣,劇情宛如抄襲一般,不停地複製貼上。在友情中,磕磕絆絆,好像怎麼都是遇到同一個遊戲角色,彷彿是闖關遊戲打不死的大魔王
「我不怪你,但我自己還是過不去」 面對一個受傷 (比如:膝蓋意外摔破流血) 的人,我們讓他不要再去騎車或是走路,來規避這些意外風險是不切實際的。甚至讓他立馬不會因為身體疼痛,且要表情愉快,也是不近人情的。身體的傷換成心理的傷,道理不也一樣嗎? 受傷的身體和心理需要的是多一點時間和耐心,讓傷康復。
圈著圈著~居然把圖上面的選項圈上了超過一大半。Oh my God~ 那,可以吃「幾口」的,就先刪掉好了。 起碼還有一半可吃。 刪除名單: 肉桂: 僅能接受灑在咖啡上的少許肉桂粉 杏仁: 無法接受杏仁粉,但可以接受杏仁果凍 絲瓜:當家裡的開心農場盛產期,會吃到吐。本能想刪掉 茄子:一定要加上
0/5挑食陣線聯盟!集合!
環顧自己的身邊朋友或是過往的人生,你是否發現:有時候,我們似乎很容易踩在同一個坑,犯同樣的錯,但卻往往無可奈何或是甚至渾然不覺。 可能發現,在愛情中,換了幾任,除了名字外貌不一樣,劇情宛如抄襲一般,不停地複製貼上。在友情中,磕磕絆絆,好像怎麼都是遇到同一個遊戲角色,彷彿是闖關遊戲打不死的大魔王
「我不怪你,但我自己還是過不去」 面對一個受傷 (比如:膝蓋意外摔破流血) 的人,我們讓他不要再去騎車或是走路,來規避這些意外風險是不切實際的。甚至讓他立馬不會因為身體疼痛,且要表情愉快,也是不近人情的。身體的傷換成心理的傷,道理不也一樣嗎? 受傷的身體和心理需要的是多一點時間和耐心,讓傷康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這本書主要的內容作者是比約恩•那提科•林德布勞分享他自己從作為經濟學家,擁有好的社經地位卻仍然不快樂,最後突然某一天心中浮現一個「去出家吧」的念頭,因此毅然走進佛教修行之路的故事。
Thumbnail
書籍名稱是《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作者是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卡洛琳.班克勒和納維德.莫迪裡。本書共有38章,敍述了出家成為僧人後的心路歷程,對於人際關係衝突、不自律、擔憂等議題提出智慧箴言,並分享對念頭、人際相處以及放下控制的看法。推薦大家閱讀。
Thumbnail
書中融合了納蒂科·林德布勞多年修行的智慧和他對現代生活的深刻反思。引導讀者探討生活的真諦,學會放下執著,追求內心的平靜與智慧。這本書之所以值得一讀,是因為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佛教哲理的書,更是一本關於生活智慧的指南。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講述了經濟學家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在泰國森林展開17年的出家生活的故事,並分享了他從中汲取到的智慧。這本書不是宗教書籍,而是要幫助讀者活得更愉快、更自由,以清晰明智的方式與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連結。
Thumbnail
上禮拜在後世相知或有緣中提到我的老師是正式將古代與東方的東西帶進我生命裡的第一人,但當我真的翻閱原文的時候,我只能將那些內容片段的翻譯,甚至稱不上閱讀,這樣的過程使我非常痛苦與不暢快,因為我的原意並不是欣賞古文,而是了解古人要傳達的精神。 但實際上要我閱讀白話文呢,我又感覺少了一點味道,好像也不願
Thumbnail
這本書透過作者的17年森林僧人生活,分享他對人生智慧的見解,包括不要相信自己的每個念頭、接受可能錯誤及相信這也會過去。這些智慧不僅讓我們重新思考人生,也帶給我們啟發。這本書是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的心靈寶藏,值得我們一讀。
Thumbnail
看到去年今日的網誌,引用了阿姜查師父的話: 「這個世界啊,只不過是拿來擦腳的破布而已。」 「不論你得到什麼,都只是痛苦之因。」 現在,仍然覺得他說得太對了。 不,應該說是越來越覺得完全正確了! 一個學年又過去了。 你說,我有做了什麼事嗎?又有得到什麼嗎? 也沒有啊。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簡單一句話,卻蘊藏了絕頂智慧。  榮獲多項獎項的書籍《我可能錯了》,作者比約恩.納提科在26歲事業有成之際,選擇拋下一切,到泰國森林展開17年的出家生活。對他來說,「成功和快樂,是兩回事」(p.15),能夠在年紀輕時得到跨國大企業財務長一職是成功的,但他並不快樂,也踏上了朝向心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一位瑞典籍作者從成功的商界生涯轉變為成為森林僧人的故事。透過作者的經歷,探討了成功與快樂之間的關係,以及對於控制與不確定性的分析。文章以作者的生命經驗啟發讀者,希望透過他的生命故事,能將正能量和智慧散播下去。文章強調放下控制,並以當下的智慧面對不確定性。同時也提倡尊重他人,與人為善。
Thumbnail
作者一個想不開,放手西方聯合國經濟研究人員的頭銜就跑去泰國當和尚。書中有很大篇幅在描述他當森林僧人中所聽到的講課與感悟,更描述為何森林僧人的修行要這麼做的理由。而這些當年的「想不開」也成為了他生命中最寶貴的養分。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聊聊人家花了二十年功夫所得到最珍貴的感悟吧!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這本書主要的內容作者是比約恩•那提科•林德布勞分享他自己從作為經濟學家,擁有好的社經地位卻仍然不快樂,最後突然某一天心中浮現一個「去出家吧」的念頭,因此毅然走進佛教修行之路的故事。
Thumbnail
書籍名稱是《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作者是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卡洛琳.班克勒和納維德.莫迪裡。本書共有38章,敍述了出家成為僧人後的心路歷程,對於人際關係衝突、不自律、擔憂等議題提出智慧箴言,並分享對念頭、人際相處以及放下控制的看法。推薦大家閱讀。
Thumbnail
書中融合了納蒂科·林德布勞多年修行的智慧和他對現代生活的深刻反思。引導讀者探討生活的真諦,學會放下執著,追求內心的平靜與智慧。這本書之所以值得一讀,是因為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佛教哲理的書,更是一本關於生活智慧的指南。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講述了經濟學家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在泰國森林展開17年的出家生活的故事,並分享了他從中汲取到的智慧。這本書不是宗教書籍,而是要幫助讀者活得更愉快、更自由,以清晰明智的方式與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連結。
Thumbnail
上禮拜在後世相知或有緣中提到我的老師是正式將古代與東方的東西帶進我生命裡的第一人,但當我真的翻閱原文的時候,我只能將那些內容片段的翻譯,甚至稱不上閱讀,這樣的過程使我非常痛苦與不暢快,因為我的原意並不是欣賞古文,而是了解古人要傳達的精神。 但實際上要我閱讀白話文呢,我又感覺少了一點味道,好像也不願
Thumbnail
這本書透過作者的17年森林僧人生活,分享他對人生智慧的見解,包括不要相信自己的每個念頭、接受可能錯誤及相信這也會過去。這些智慧不僅讓我們重新思考人生,也帶給我們啟發。這本書是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的心靈寶藏,值得我們一讀。
Thumbnail
看到去年今日的網誌,引用了阿姜查師父的話: 「這個世界啊,只不過是拿來擦腳的破布而已。」 「不論你得到什麼,都只是痛苦之因。」 現在,仍然覺得他說得太對了。 不,應該說是越來越覺得完全正確了! 一個學年又過去了。 你說,我有做了什麼事嗎?又有得到什麼嗎? 也沒有啊。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簡單一句話,卻蘊藏了絕頂智慧。  榮獲多項獎項的書籍《我可能錯了》,作者比約恩.納提科在26歲事業有成之際,選擇拋下一切,到泰國森林展開17年的出家生活。對他來說,「成功和快樂,是兩回事」(p.15),能夠在年紀輕時得到跨國大企業財務長一職是成功的,但他並不快樂,也踏上了朝向心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一位瑞典籍作者從成功的商界生涯轉變為成為森林僧人的故事。透過作者的經歷,探討了成功與快樂之間的關係,以及對於控制與不確定性的分析。文章以作者的生命經驗啟發讀者,希望透過他的生命故事,能將正能量和智慧散播下去。文章強調放下控制,並以當下的智慧面對不確定性。同時也提倡尊重他人,與人為善。
Thumbnail
作者一個想不開,放手西方聯合國經濟研究人員的頭銜就跑去泰國當和尚。書中有很大篇幅在描述他當森林僧人中所聽到的講課與感悟,更描述為何森林僧人的修行要這麼做的理由。而這些當年的「想不開」也成為了他生命中最寶貴的養分。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聊聊人家花了二十年功夫所得到最珍貴的感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