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006|創造與心智的成長CH.02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創造與心智的成長》第二章中,Lowenfeld討論在學校環境中「創造活動」的意義。Lowenfeld認為藝術在國小教室的功能包含自我表達與自我調整。所謂的自我表達,重要的是兒童如何表現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師應看重「how」而不是「what」。而自我調整則指涉兒童在繪畫過程中,能恣意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情緒、表露自我,進而從中獲得成就感。反之,兒童則會因為沮喪等負面情緒,讓繪畫行為停滯,亦不再樂意於自我表現。

Lowenfeld非常反對藝術創作僅只是模仿與討好大人的活動,他批判許多練習本與著色畫匡限兒童的創作自由,他認為大量的給予缺乏彈性與創意的練習後,會抹滅兒童的創造力,使兒童依賴成性。他反駁認為著色畫能讓兒童學習規範與紀律的想法,他提出兒童可以在自由創作中練習如何提高自己的技巧與紀律的想法。另一方面,兒童在創作過程中,必須活動身體、透過身體的動作創造及表達出自己的情緒與想法,由此,他提出當生理年齡與心理年齡出現差距時,即形成了以創造活動治療心理問題的方法。

在此,我先不對藝術的療癒性、治療性贅述和討論,我更想討論與分享的是Lowenfeld指出藝術創作中較常出現的經驗類型包含「感情經驗」、「認知經驗」、「知覺經驗」與「美感經驗」,而創作的過程,即是不斷統整這些經驗的過程,由於這些統整的歷程,不僅讓學習、自我認識發生,更能讓人培養良好的生活適應能力。

接著,他開始討論評量的意義與向度。要注意的是,Lowenfeld不斷強調評量的重點應放在「過程」,而非成品的優劣,同時,他提醒成人,一切帶有評價的語言或行為,都會影響兒童的創作行為。換句話說,評量的目的是為了更加了解兒童的發展與了解兒童的途徑,而不是評價作品的形式。

我覺得這一章我個人覺得最重要也最必須應讀的在於Lowenfeld討論如何在不同向度評量兒童的創作,這包含「感情」、「認知」、「生理」、「知覺」、「社會」、「美感」與「創造性」。

  • 感情:Lowenfeld指出,創作是一種情感宣洩的方法,雖然過程無法被測量,但是效果是明顯的。其中提到重複無意義、模仿等行為都是兒童藉以得到安全感的方法。但是「只有在他(兒童)覺得繪畫具有意義時,他的彈性缺乏才會逐漸地消失,也只有在他能對新情境產生調整反應時,他的畫才會表現較多的自我體驗」(P.40)。
  • 認知:Lowenfeld認為年齡會影響兒童繪畫時細節的屬性,但細節與是否漂亮並非同等的事情。
  • 生理:兒童的身體動作與繪畫能否畫出來是有關連的,兒童藉由繪畫會反映出自己的身體意象。此外,創作過程亦需要身體的協調才能達成。
  • 知覺: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忽略「感覺」的重要性,但是運用感官知覺對生活是非常中重要的,因此,透過創作,兒童需要運用自身的感官能力,進而發展出較好的知覺能力。
  • 社會:兒童在創作過程中會體驗到自己與他人的需求,以及產生互動,故而發展出社會性。
  • 美感:縱然美感沒有既定標準,但是兒童在創作過程中會經歷思考、感受、溝通等,進而成為培養美感的基本條件。
  • 創造性:Lowenfeld認為創造是人的天性,兒童在真的學習到這件事情前就已經在運用了。藉由不斷的創作,激發兒童的創造力持續發展。

總體而言,在第二章中,Lowenfeld定位藝術教育的意義在於透過創作歷程,讓兒童能自我認識、自我調節並且藉由具統整意義的藝術創作活動。此外,由於是討論學校中的藝術教育,因此不免提到了評量的部分,我認為非常重要的提醒即是無論何種評價,都會影響兒童,因此我們應該看待兒童的畫作為認識兒童、作為發展參考的依據,而不是以美學標準評判畫作優劣。同時,Lowenfeld在評量時提到對於兒童發展上而言,藝術的意義,事實上也跟當代認知神經科學的研究有些呼應呢,也許日後可以再多多深耕這段內容。

參考資料:Lowenfeld, V., & Brittain, W. L. (1987). Creative and Mental Growth (8th ed.). Pearson.

avatar-img
2會員
11內容數
這裡是藝術教育博士生的閱讀與書寫分享,未來的幾個書寫關鍵字:#共融藝術 #融合藝術教育 #障礙藝術家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derBall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Viktor Lowenfeld為奧地利的兒童藝術教育學者,他的繪畫階段論對於藝術教育和兒童發展至今仍有十足的影響力。他和Brittain合著的Creative and Mental Growth亦是所有視覺藝術教育工作者必須閱讀的經典著作之一。
今天讀書時,整理了一下《特殊教育法》在臺灣的發展,發現其實臺灣在1984年就頒布此法,儘管當時的內容現在看來非常陽春,但無疑地奠定應提供身心障礙兒童就學的權利基礎。算一算,今年也是《特殊教育法》的第40年了。
本文使用麥克菲一詞的靈感來源為電影《保姆麥克菲》(Nanny McPhee),與所討論的論文無關。我非常喜歡這部電影,我認為理想的特教助理員就像班級中的保姆麥克菲一樣,是教室中一起陪伴學生成長、學習的角色。 無論是在美國或是臺灣的特教體系中,有一位可能不被外界注意到,但卻對教學流暢度發揮很重要影響
教師的教學信念大大影響教師的教學內容、師生關係與個人效能。教師信念(teacher's belief)是教師在專業情境中,持有的一套對於現象、人物與事件相關的概念。近年來,開始出現對於教師信念的研究趨勢。 Rihter與Potočnik的這一篇研究,聚焦於職前教師對於任教視覺藝術課程的教師信念,有
「共融」、「融合」與「平權」大概是近年來熱門的幾個關鍵字。英國學者Alice Fox長期耕耘於共融藝術領域,讓心智障礙者能悠遊於藝術中。她更成立Rocket Art Studio,以工作室的形式,讓心智障礙者不僅是接觸藝術活動,更藉由空間的營造,讓障礙者能浸潤於藝術創作空間,成為一名「藝術家」。
Viktor Lowenfeld為奧地利的兒童藝術教育學者,他的繪畫階段論對於藝術教育和兒童發展至今仍有十足的影響力。他和Brittain合著的Creative and Mental Growth亦是所有視覺藝術教育工作者必須閱讀的經典著作之一。
今天讀書時,整理了一下《特殊教育法》在臺灣的發展,發現其實臺灣在1984年就頒布此法,儘管當時的內容現在看來非常陽春,但無疑地奠定應提供身心障礙兒童就學的權利基礎。算一算,今年也是《特殊教育法》的第40年了。
本文使用麥克菲一詞的靈感來源為電影《保姆麥克菲》(Nanny McPhee),與所討論的論文無關。我非常喜歡這部電影,我認為理想的特教助理員就像班級中的保姆麥克菲一樣,是教室中一起陪伴學生成長、學習的角色。 無論是在美國或是臺灣的特教體系中,有一位可能不被外界注意到,但卻對教學流暢度發揮很重要影響
教師的教學信念大大影響教師的教學內容、師生關係與個人效能。教師信念(teacher's belief)是教師在專業情境中,持有的一套對於現象、人物與事件相關的概念。近年來,開始出現對於教師信念的研究趨勢。 Rihter與Potočnik的這一篇研究,聚焦於職前教師對於任教視覺藝術課程的教師信念,有
「共融」、「融合」與「平權」大概是近年來熱門的幾個關鍵字。英國學者Alice Fox長期耕耘於共融藝術領域,讓心智障礙者能悠遊於藝術中。她更成立Rocket Art Studio,以工作室的形式,讓心智障礙者不僅是接觸藝術活動,更藉由空間的營造,讓障礙者能浸潤於藝術創作空間,成為一名「藝術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許多人害怕上繪畫課,感覺與藝術創作遙不可及。但是,繪畫對於大人與孩子來說,仍然可以是一個很好的形式來發展創造力和美感。這篇文章分享了一個關於繪畫和創意啟發的故事,並提供了一些建議,讓我們能夠從中看到每個人都擁有藝術細胞的潛能。
Thumbnail
一到空間,看到別班的孩子早已站在一樓門口等我,社工說:「他今天很想上妳的課,讓他一起上課好嗎?」他是機構頭痛的孩子,時常不在自己的班級到處遊蕩,因此和孩子約法三章必須參與完整的課程才能加入。 與孩子腦與心的對話 這次是情緒相關的創作課, 孩子們討論顏色與情緒, 這位孩子過程中分享到:「我很常
Thumbnail
孩子的情緒管理對其成長非常重要。本文將探討如何建立開放的溝通環境,教導孩子識別情感,鼓勵情感表達,教導情緒調節技巧以及強化積極的情感經驗。
Thumbnail
本文分享如何從小孩的智慧中學習顯化,簡單表達需求,信任高我和宇宙,讓顯化過程變得更簡單。文章提供瞭如何避免給自己設置限制性信念,以及保持信任和放手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孩子如何在日常中理解和選擇的重要性。透過一個家長如何引導孩子進行自主選擇的小故事,讓孩子從「糾正」到「選擇」,從中感受到自由和責任。文章探討了孩子內在需求和外在影響之間的平衡,以及如何透過良性溝通和引導讓孩子培養自律思考能力。
Thumbnail
將孩子的狀態放在心裡,引導孩子面對情緒,重新溝通,使得事件不只是事件,而是關係的建立與重建。
Thumbnail
不論是家庭或學校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帶給孩子們力量。孩童的成長與心理健康是家庭和社會關注的重要議題。在這篇文章中,探討了孩子們的成長,以及其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同時提出了對家長和教育者的建議,希望提供孩子所需的支持與幫助。
Thumbnail
賴上藝術班,於本是開給大人上的課。 20年前,其實都是教孩子創作,停了一段時間之後, 應大人要求,就繼續延續了藝術教學,但只教大人。 一段時間後,不知為什麼,悄悄潛入大小孩。 就這樣吧~ 賴上藝術班,意謂著是生活中難免賴著一件事情, 要賴著賴著就賴上了藝術,這樣也很好呀~ 這是一個每周
在現今快速演進的社會,激發孩子的創造力變得至關重要。這不僅是為了豐富他們的內在世界,更是為了培養他們在未來迎接多變挑戰時的彈性思維。以下是一些建議,能夠吸引台灣家長的方法,助力孩子在無窮的創意領域中自由展翅。 條列式內容: 自由探索時間: 提供孩子足夠的自由時間,讓他們能夠自主探索自己感興趣的事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許多人害怕上繪畫課,感覺與藝術創作遙不可及。但是,繪畫對於大人與孩子來說,仍然可以是一個很好的形式來發展創造力和美感。這篇文章分享了一個關於繪畫和創意啟發的故事,並提供了一些建議,讓我們能夠從中看到每個人都擁有藝術細胞的潛能。
Thumbnail
一到空間,看到別班的孩子早已站在一樓門口等我,社工說:「他今天很想上妳的課,讓他一起上課好嗎?」他是機構頭痛的孩子,時常不在自己的班級到處遊蕩,因此和孩子約法三章必須參與完整的課程才能加入。 與孩子腦與心的對話 這次是情緒相關的創作課, 孩子們討論顏色與情緒, 這位孩子過程中分享到:「我很常
Thumbnail
孩子的情緒管理對其成長非常重要。本文將探討如何建立開放的溝通環境,教導孩子識別情感,鼓勵情感表達,教導情緒調節技巧以及強化積極的情感經驗。
Thumbnail
本文分享如何從小孩的智慧中學習顯化,簡單表達需求,信任高我和宇宙,讓顯化過程變得更簡單。文章提供瞭如何避免給自己設置限制性信念,以及保持信任和放手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孩子如何在日常中理解和選擇的重要性。透過一個家長如何引導孩子進行自主選擇的小故事,讓孩子從「糾正」到「選擇」,從中感受到自由和責任。文章探討了孩子內在需求和外在影響之間的平衡,以及如何透過良性溝通和引導讓孩子培養自律思考能力。
Thumbnail
將孩子的狀態放在心裡,引導孩子面對情緒,重新溝通,使得事件不只是事件,而是關係的建立與重建。
Thumbnail
不論是家庭或學校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帶給孩子們力量。孩童的成長與心理健康是家庭和社會關注的重要議題。在這篇文章中,探討了孩子們的成長,以及其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同時提出了對家長和教育者的建議,希望提供孩子所需的支持與幫助。
Thumbnail
賴上藝術班,於本是開給大人上的課。 20年前,其實都是教孩子創作,停了一段時間之後, 應大人要求,就繼續延續了藝術教學,但只教大人。 一段時間後,不知為什麼,悄悄潛入大小孩。 就這樣吧~ 賴上藝術班,意謂著是生活中難免賴著一件事情, 要賴著賴著就賴上了藝術,這樣也很好呀~ 這是一個每周
在現今快速演進的社會,激發孩子的創造力變得至關重要。這不僅是為了豐富他們的內在世界,更是為了培養他們在未來迎接多變挑戰時的彈性思維。以下是一些建議,能夠吸引台灣家長的方法,助力孩子在無窮的創意領域中自由展翅。 條列式內容: 自由探索時間: 提供孩子足夠的自由時間,讓他們能夠自主探索自己感興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