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司我的職等通常不會參與神仙打架,但是私底下一定會找機會閒聊 (或拍馬屁) 了解上面的想法。
因為接近上面的想法容易讓我有不同的思維,看事情更全面。
而不管位階再高,這些神仙主管們也是有情緒的,只是通常他們在工作上遇到的到事情多了,對於小事情的反應比較處之泰然。
在某些閒聊的場合發現有些事其實高階主管都看在眼裡,只是水至清則無魚,所以多數時候他們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其中有兩件事讓我非常印象深刻:
一,台面下一直抱怨制度不好,但是台面上問了他之後又不願提供辦法。
這個聽起來好像很直接,因為我們都會抱怨工作。
但是當下的情境是高階主管在篩選未來要提拔的人,我偶然得知其中一位人選雖然平時表現的很直言不諱,但是每次發聲完就沒有然後了。
導致高階主管不太信任這個人選,心裡想的是如果未來出現一個這個人選無解的問題時,這個人選有辦法不需要引導就找到答案嗎?
還是會先抱怨,反而導致主管要做更多事。
我之所以會驚訝是沒想到任何一個抱怨都有可能傳到決定自己未來面試時生死的主管耳中,所以還是要謹言慎行。
二,提出的問題不是導向解決問題,而是製造更多問題。
另外一次是在討論年度策略時,主管希望大家可以踴躍發表問題。
會議上有些中階主管就問說「如果這樣規劃,那麼會衍生出這些問題,卡住他的工作流程,怎麼辦?」
乍看之下是個很好的問題,有問題就該提出來。
但是會後私底下問大主管的想法,反而知道他希望的是該名主管問問題是為了收斂可能性,而不是發散可能性。
比較期望的問法是「如果這樣規劃,那麼會衍生這些問題,卡住工作流程。可不可以考慮重新分工,請對方負責這個環節的改善工作,讓問題更快解決?」
這樣一來就不會讓「接下來怎麼辦?」的問題懸在空中而沒有進展,反而可以快速的去嘗試解決方法有沒有用。
我驚訝的是原來主管們一直鼓勵大家多問問題其實是有前提的,前提是他可能也沒有答案,所以讓他更沒有答案反而會覺得困擾。
-
少抱怨多做不是要我們埋頭苦幹,而是聰明的找應用的時機。
我曾經有一次因為直屬主管放長假,跳級報告給大主管,那時候我因為覺得很多決定我無法做,習慣把燙手山芋丟給大主管去決定。
結果從大主管身上得到了一個很直接的反饋「The manager would expect solutions from you, not the other way around」。
其實多數主管希望的是你帶著答案去限縮他需要思考的範圍,快速且精準的下決定,而不是問了一個問題然後衍生出更多問題,讓問題的全貌變得更模糊。
他們對於中階主管的期望是可以在黑暗中自己摸索找到解決辦法,而不是需要手把手的教下屬,教不來還得自己把工作撿起來的情況發生。
而偏偏這種結果特別容易出現在一直抱怨或是亂問問題的人身上,所以還是得謹言慎行,因為這些大老闆們都看在眼裡。
聰明的人會比別人多想一兩步,找到可以借題發揮的時機,展現自己能夠扛責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