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4|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投機世代出現的源由與解析(1-1):從解放到搶劫

總之,適應不良,必須要改變,就得要軟化基礎,改革就是僅軟化地基以便改善土質,革命可說是全部挖掉重鑄。兩者的差異在哪也不需要多說,地基脆化、粉碎的越多,搭建在其上的建築就越可能崩毀,一個文明、帝國於是瓦解,而這些崩毀的遺跡,成為新的養分混入土壤,等著下一次的穩固。以上,闡述的都是概念,實際上涉及技術、制度、文化各方面的變革,每個時代的細節皆不同。相同的是軟化僵固基礎的概念,用我們現代的講法,稱之為:解放。



解放,意即「瓦解堅固不變的事物」,目的在於「完善新的固形物質以便妥善安置」。這代表,解放不是光有批判,更要提出方案,沒有方案的解放,與酸民發洩自身不滿沒有兩樣。

我們要把近年所稱的解放過程,做一個條理的說明,尤其是針對21世紀暴起的各種進步風潮。為何有人將左翼的自由主義、進步主義,做了很強烈又批判的區分?因為進步主義對解放的過程理解大致如下,「先撇開對自身無益的權利與義務,將有益的獨立取出,再依此單方面的要求權利,或單方面放棄義務,破壞既有的信任機制,擾亂現有的社會網絡。

享權利不負義務,鼓勵自私自利的「解放」

具體來說,權利與義務通常是相對的,你擁有這個權利,就有相對應的義務。近年在談權利時,往往直接上綱到天賦人權,並將社會的連結關係切的一乾二淨,彷彿沒有拿到這個權利就違反天條。反之,若有要承擔的義務,一樣斷的乾脆,反問為何要有這個義務,並將義務連結到壓迫,壓迫說的越是龐大,細節就越飄渺無蹤,難以捕捉。

你可以解釋為,將表面現象與背後起源混為一談。例如,家庭關係中,父母對子女有養育的義務,相對帶來的就是管教子女的權利,管教的內容可以商討,但沒有不能管教,即便現在高談子女權利最大的歐美,一樣不會有父母完全不管教這回事,完全不管教的會被當作放棄做父母的責任。

可是,現在主張子女對父母沒有任何負擔義務者,通常都不反對子女擁有的權利,為了規避權利義務的相對性,最常見的辯詞是代換觀念,把親子關係說成全為利益而成,意思是因父母有強烈的個人利益,才會想要管教子女,像是養兒只是為了防老。

有錯嗎?子女對父母來說有沒有利益,當然是有,僅有利益嗎?絕對不是。絕大多數父母對子女都有愛,也願意無條件的付出,這是基於生命的延續,生物本能產生,也許說不清道不明,可你要說父母對子女的管教、規劃全都是純粹的利益,絕對不符合事實。

以「進步」之名拆解文明與文化的災難風險

也就是說,透過把關係純粹的利益化,不經意地讓你忽略無法斬斷的隱性關係。這就是進步主義被一些人稱之為現代毒瘤的原因,解放解過頭,把一切可以拆解的都拆掉。這在其他方面也是,像是企業的雇佣關係,除了法律的明文規定,還有企業本身多年建立的文化,以及各處皆存在的潛規則。

舉個例子,日本有很多居酒屋,讓下班的企業員工,可以在這邊職場小聚,喝點小酒。為何看得出是企業的員工?相同類型的西服、套裝、鞋子,同事與同事、前輩與晚輩、上司對下屬,不同的聚會,行為對應皆不同。法律有規定下班得去小聚?企業有規定下班後必須參加?為什麼日本人很少拒絕?這即為職場潛規則。你喜歡也好,討厭也罷,一個規則的形成必有其原因,既然大家都習慣了,也不覺得不好,那這個規則要拆掉還是不拆?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