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6|閱讀時間 ‧ 約 26 分鐘

你也覺得管理職很辛苦嗎?三個原則讓你輕鬆勝任!

今天想要來聊聊「領到」這個議題~不過我認為應該要限縮一下範圍,今天的文章討論的並不是那種總統、政治領袖,也不是一個公司的執行長,這次想討論的是「主管」這個身份~

幸運的是,我從學生時期就不乏各種班級幹部經驗,目前也有幸帶領一個消防隊,在「領導」這件事情也累積了一些見解,如果你也對「稱職的領導人」有些體悟的話,不妨留言跟我分享喔!

【令人心寒的領導人】

事情還得從兩個案例說起,一個是前幾篇文章分享過的山難搜救案件,另一個則是最近的一起演練,主角是一位高階管理職(後稱W先生)。

在第一個案例中W先生扮演指揮官,在整場搜救行動之中他只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不斷地「催促」。我們自登山口出發直至接觸患者30分鐘的路程內,每3分鐘會傳來他的聲音,內容不外乎接觸患者了沒、動作要快;接觸患者後進行評估、包紮固定、搬運直到登山口歷時4小時,期間更是各種催促,在這種案件中,體力消耗巨大,更得隨時注意患者狀況,如此身心俱疲下還有一個人不斷地催促,真的是令我們感到煩不勝煩,終於抵達登山口後也是說幾句話就先離開現場了,讓參與救援的大家心理都不是滋味…

第二個案例W先生同樣扮演現場的指揮官,事前準備時我們必須部署近五、六十條水帶(1條約莫20公斤),再加上現場是一路上坡,炎熱天氣再加上體力消耗真是苦不堪言,或許是因為有更高階的長官會來觀摩,整場演練W先生頻繁催促大家動作加快,卻不見他動手協助,更是在演練結束大家收拾現場時,就拍拍屁股走了,在我們基層同仁、幹部眼中,此舉真的十分心寒…

兩起事件給我的感覺大同小異,W先生似乎把我們當成「部下」而不是「團隊」,不清楚下位者的辛苦和困難,只是一味地想要看到成果,也把我們的付出當作理所當然,才讓基層的同仁怨聲載道。

【原則一:帶兵要帶心】

那要如何才能避免成為這樣的領導者呢?我認為「同理心」是不可獲缺的,並且把自己當作團隊的一份子,而不是一個的頭。

我習慣的做法是實際與團隊成員共同完成多數事情,同時認同在這個過程中成員產生的情緒。

我時常會把自己當作團隊的一份子,告訴自己我也必須跟大家做一樣的事情,如此我可以更了解整個團隊的運作模式、當中會遇到的困難,也更能理解每個人在這個過程中產生的情緒。有些人會說:「領導者應該要以更高、更全面的角度觀察整件事情,不應該在細節上過度執著。」但我會說,為了在更宏觀、更全面的角度觀察整體,我必須要理解這些會產生困難、情緒的小細節,才能在過程中,滿足任務需求的同時,照顧到每位團隊成員。

說到這裡,我得先表達我的核心想法:「我不贊成事必躬親,但也不贊同袖手旁觀。」身為一個團隊的領導者,我認為必須要知人善任,善用團隊的力量完成每件事情,但身為一個團隊的成員,我更認為在每件事情上,領導者更需要付出同等、甚至更多的努力,至於當中比例的掌握,就得依據團隊及任務性質進行調整了。

【原則二:有所為亦有所不為】

緊接著,是我認為領導者不應該總和成員站在同一立場。

如果今天你發現團隊有些需要改革的地方,但改革之路勢必艱辛並且多數成員並不同意,身為領導者的你,會不顧眾人意願大刀闊斧的改革,還是遵循成員的意願保持現狀?坦白說,這個問題我也沒有答案。

上述這個狀況很容易發生在同儕領導的情境,或是團隊成員多數比領導者年紀更長、更具經驗的情境,而我自己目前也正在這樣子的情境中。

作為一位基層幹部,我對自己的期許是有原則也有溫度,但總有個幾件事情是原則和溫度難以兩全的,一方面我知道為了團隊的未來我需要狠下心來改革,另一方面我也希望自己是個尊重大家意願的領導者,也因此時常在心中天人交戰,難以想出一個萬全之策。雖然當我是旁觀者時,其實很知道該怎麼做才是好的,只是有時也很難真的狠下心來…我想這是我目前的領導生涯中需要克服的一個關卡吧!如果你也對這樣子的情境有同感,或是有什麼建議的話,歡迎留言分享!

【原則三:看見不同的亮光】

最後,我心中稱職的領導人,應該要能看見不同的亮光。

身為團隊的領導者,除了要能有同理心、有原則之外,我更希望自己可以看到每個人的長處,將每個人分配在他最擅長之處,截長補短、適才適用。

而我發現,挖掘成員長處的最好作法,就是給予肯定!

可能是文化使然,我們更常使用懲罰而不是獎賞,但我發現在成員做得好時不吝給予鼓勵,其實可以更激勵成員在事情上更努力,也更勇於去承擔。

所以在那些沒有明確獎懲制度的事情上,一句真心的鼓勵,不僅僅可以增加團隊的凝聚力,更可以提升成員的歸屬感,推薦所有擔任管理職的朋友,都可以試試看這個做法!


領導者,我認為不一定需要具備過人的天賦、眼光、能力,因為這些都可以透過團隊來彌補個人的不足。我認為的領導者,更像是這台名為「團隊」的機器的潤滑液,不僅能保持機器正常運作,甚至可以它運作的更好、更快、更和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