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1|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區分事實與演繹,不沈溺於過去,不寄望於未來

一場吵架背後的故事:情緒、標籤與過去的影響

你是否曾經參與或目睹過一場明明看似為小事爭執,但卻迅速演變為情感風暴的情境?我曾經在咖啡廳裡,聽到隔壁桌一對情侶激烈爭吵。原本只是為了一杯點錯的咖啡開始爭論,最初女生抱怨男生怎麼老是這麼不細心,說了幾次的無糖咖啡還是買錯。男生一開始也只是簡單道歉,但沒想到,女生接著情緒上升,開始挖出過去許多事情:「每次重要的日子,你都不記得,我早就習慣了!」「你總是以工作為藉口,把我丟在一邊…」

男生聽到這裡臉色也變了:「你覺得我這樣是為了誰?不就是為了給你更好的生活嗎?你以為我那麼想加班嗎?」原本就只是為了「一杯咖啡是否買對」的簡單事實,在短短的幾分鐘內,竟然演變成了一場充滿控訴、怨懟、回憶與無奈的情感大戰。

他們並沒有在討論那杯咖啡,而是在彼此過去累積的壓力、失望與情感中拉扯糾結。這種吵架,常常是很多人關係破裂的開始。究其根本,正是因為雙方都在互相貼標籤、挖舊帳,而非針對當下的「事實」進行溝通與解決。

區分事實與演繹:教練技術中的重要性

在教練技術中,區分「事實」與「演繹」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技巧。所謂的「事實」,是指具體可被觀察到、可被客觀描述的真實情況,比如「這杯咖啡加了糖」。而「演繹」,則是指基於事實延伸出來的主觀解讀與評價,例如「你買錯了咖啡,所以你根本不在乎我」。

當我們無法區分事實與演繹,將個人主觀的情緒、過去的經驗與對人的評價混為一談時,就會讓溝通失焦,進而使得問題越來越大。情侶之間的爭吵不再是討論具體事件,而是演變成對彼此個性、態度的全盤否定。這樣的溝通模式,只會讓彼此陷入無止盡的互相攻擊與防衛,關係也會因此受到極大的傷害。

為什麼大多數人難以做到區分事實與演繹?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不自覺地將自己經歷的「事實」,與當下的情緒和過去的記憶交織在一起,並做出一系列的主觀推論與延伸。而這樣的模式有幾個主要原因:

  1. 大腦的慣性反應
    人類的大腦有一種自然的傾向,會根據過去的經驗與情感反應去預測未來,並快速做出決定。這種快速判斷在某些情況下是有用的,但當我們把這種反應應用在關係與情感上時,卻可能造成許多錯誤的結論。
  2. 對情緒的依賴與驅動
    當我們受到情緒的影響時,常常無法客觀地看待事情本身,而是依照當下情緒的高低去放大或縮小事實的重要性。情緒在驅動我們行為的同時,也模糊了我們對事實的感知。
  3. 未經反思的信念系統
    許多人對自我的信念系統(belief system)沒有進行過深度的檢視與反思,所以很容易用過去某些「被接受」的價值觀或觀點來解讀當下的事件。例如,「我不適合做這件事」的信念,可能來自某一次的失敗經驗,但卻被泛化到所有類似情境,進而阻礙個人的成長。

無法區分事實與演繹:人生會變得如何?

如果一個人長期無法區分事實與演繹,那麼他的內在狀態會變得混亂而痛苦。因為在他的世界裡,所有事情的結果都是與「自己」本身的價值直接掛鉤的。比如,失敗了一次創業,他就覺得自己完全沒有創業的能力;被一個人拒絕,就認為自己不值得被愛。

這種思維模式,會將所有的挫折與失敗都視為對自我價值的否定,進而逐漸失去對生活的掌控感。這點在我過去服務街友的經驗中尤為明顯。許多街友因為某次的工作失敗,便認定自己「就是個沒用的人」,因此即便有機會再一次嘗試,也會因為這種自我否定而選擇逃避。

如果他們能夠從這樣的信念系統中跳脫出來,學會區分「當初工作失敗,是因為我在技能上有所不足」與「我就是個不適合工作的廢人」,那麼他們就有機會去修正自己的問題,找到改善的方法,進而重新踏上生活正軌。

日常生活中容易混淆事實與演繹的場景

這樣的情境不只發生在街友身上,實際上,我們每個人都可能在生活的各個面向中無意識地混淆事實與演繹:

  • 職場上
    當上司說「這份報告有幾個錯誤需要修改」,有些人會自動將這段話演繹為「我做事總是馬馬虎虎,我根本不是個稱職的員工」。
  • 人際關係中
    當朋友說「你最近好像不太願意參加聚會」,有人可能會解讀成「他們覺得我不合群,大家是不是都不喜歡我?」
  • 個人生活上
    當你在學習一項新技能時遇到挫折,你可能會對自己說:「我果然不是這方面的料。」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也許只是你還沒掌握到學習的正確方法而已。

如何操練區分事實與演繹的能力?

  1. 保持覺察,問自己問題
    當你感受到情緒波動時,先停下來問自己:「這個情緒來自於哪個具體的事實?」列出事實本身,而非情緒化的結論。比如,「對方沒有回我訊息」是事實,而「他不在乎我」則是演繹。
  2. 記錄情緒與事件的聯結
    每天花5分鐘寫下自己一天中的情緒波動,試著找出每個情緒背後的具體事件。透過這樣的方式,你會更容易發現情緒與事件之間是否有不恰當的放大或延伸。
  3. 與教練或導師一起探討問題
    找一位專業教練或導師,一起探討你過去的經驗,幫助你釐清其中的事實與演繹。這不僅可以讓你更客觀地看待問題,還能幫助你培養區分的能力。
  4. 反思與復盤
    每次遇到情緒波動或衝突時,事後進行反思與復盤。問自己:「這次事件中,哪些是事實?哪些是我過度延伸的想法?未來如果再發生類似情況,我可以怎麼做得更好?」

結語

區分事實與演繹,無論是在生活還是職場中,都是通往成熟與自我成長的重要步驟。能夠清楚地看見事實與情緒反應之間的差異,有助於我們在面對挑戰時,更客觀地做出決策,而非被情緒牽著走。這樣的能力不僅可以改善人際關係、提升溝通質量,更可以幫助我們不再被過去的陰影或未來的焦慮所困擾。

透過持續的覺察、反思與練習,我們逐漸培養出自我分析的能力,重新看待眼前的問題與挑戰。我們會發現,很多原本以為的「困難」與「障礙」其實只是過去經驗與恐懼的投射。當我們學會抽離情緒化的解讀,回到事實本身,那些困擾我們許久的問題,往往能夠更輕易地找到解決之道。

接下來,試著每天花幾分鐘進行情緒與事實的分辨練習,你會發現自己在面對困難時的內心力量逐漸強大。不被過去牽絆,不為未來憂心,專注於當下所能掌控的事實與行動,這才是人生最實際的成長之道。這種能力,就像是一面指引我們前行的燈塔,幫助我們在情緒波動與外在環境的變化中,找到通往更高版本自己的方向與道路。

行知合一|沒有拿來操練、驗證過的知識,是無用的

附上 One Muse 的相關社群及預約隨喜體驗的資訊:


One Muse 顯化的底層邏輯

如果你對個人成長和心靈提升感到困惑,或者你的職業發展正處於瓶頸期,那麼《One Muse 顯化法則》將是你突破現狀的最佳指南。這本書不僅講述了顯化法則的核心原理,更提供了具體的實踐方法,幫助你從內在信念開始,逐步改善外在結果。

達哥結合多年在企業顧問與心靈教練領域的經驗,深入探討了「念頭」與「能量」的相互作用,揭示了成功與失敗背後的本質原因。書中所提及的「一念生萬象」理念,幫助你認識到,所有的現實都是由內在信念和念頭所形塑。當你學會正確運用這股力量,所有困難都能迎刃而解。

特別是在面對職場困境、創業挑戰和人際關係等現實問題時,本書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行動指南。從念頭的調整、思維模式的改變,到行動計劃的落實與優化,你將逐步掌握顯化的技巧,並最終實現你想要的結果。

這不是一本充滿口號的勵志書,而是一部實務性極強的操作手冊。它的每個章節、每個觀點,都是為了解決真實生活中的難題而設計。立即購買《One Muse 顯化法則》,讓這本書成為你生活中的實踐工具,幫助你改變現狀、實現目標,成為真正的「人生大師」!

電子書購書連結:https://www.pubu.com.tw/ebook/467433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Zeal Chou|One Muse 賦能集團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