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博士生必看:你是在為誰砌學術的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在台灣的學術圈裡,碩博士生們就像一群新進的「工人」,不斷為自己的學術夢想奮鬥。然而,你有沒有想過,自己辛辛苦苦砌的學術牆,最終是為誰在蓋?

raw-image



▋碩博士生的學術夢想


每位進入研究所的碩博士生,剛開始總懷抱著希望,覺得只要努力幾年,發幾篇論文,未來就能在學術界佔有一席之地,甚至幻想著「掛名論文」會像被動收入一樣,持續帶來好處。


但現實是,你可能會發現,無論你多麼專注於自己的研究領域,多麼努力「蓋牆」,始終離自己想像中的「學術將軍」地位越來越遠。


▋學術將軍的遊戲規則


在學術界,那些真正能夠「翻身」成為學術將軍的人,不是只靠自己蓋牆成功的。他們懂得「借力使力」,運用像你這樣滿懷夢想的碩博士生,讓你們來分別蓋起不同方向的牆,為他們打造一座完整的學術城堡。


將軍們看似給你們提供了舞台,讓你可以專注在自己擅長的領域裡發揮,彷彿只要你努力夠,成就也會隨之而來。但事實上,這是一場為他人蓋城的遊戲,而他們精心安排了這一切,讓你相信自己未來也能站在高處。


▋學術工人的競技場


有趣的是,碩博士生們在這樣的學術環境下,不僅沒有醒悟,反而樂在其中。比誰的實驗數據做得更完整,比誰加班寫論文的時間更長,甚至連著急發表會議論文都成了你們彼此競爭的指標。


老學長學姐們笑話新進生菜鳥,剛入學的新生們則等著老前輩退休或畢業,空出資源與位置。這樣的循環,讓碩博士生們陷入了無休止的競爭,而背後的教授們,則是持續享受你們為他們發電、砌牆的努力成果。


▋碩博士生的反思:你的未來在哪裡?


碩博士生們,你們是否該停下腳步,重新思考自己的未來?你現在的研究到底是在為誰蓋牆?你辛苦做的實驗、寫的論文,最終又是為誰築夢?

當你在學術這條路上不斷前進時,記得學術將軍永遠吃得最飽,而碩博士生們則需要更加謹慎,避免成為這場遊戲中被利用的工人。

avatar-img
532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朋友X最近分享了他在2C(To Consumer)業務中的一些經驗,特別是關於增值服務與產品落地的見解。他的經歷讓我思考了如何在當今市場中更好地推動產品,並提升用戶體驗。 ▋增值服務的價值 朋友X提到,在2C的產品中,增值服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元素。這種服務不僅能創造更多收入,
作為碩博士生,時間管理與研究進度常常是最讓人頭痛的問題。每當研究進度追不上時,內心焦慮不已,卻又發現有很多細節被遺忘。你是否想過,**紀錄** 其實比記憶更可靠?日本作者 jMatsuzaki 和佐佐木正悟在《先送り0(ゼロ)》一書中的理念,提供了我們管理時間與工作進度的新方向。 ▌碩博士
出口治明在他的著作《いま君に伝えたい知的生産の考え方》中強調: 1. 速度是最重要的經營資源 2. 提高決策速度能提升生產力 3. 影響力 = 工作量 (輸出) X 速度 (時間) 這幾句話不僅適用於企業經營,對碩博士生的研究過程也具有高度的啟發。作為研究生,如何有效管理
在撰寫論文或進行研究時,經常會遇到需要「發想」解釋現象的挑戰。而這種發想的過程,並不僅僅是 *idea* 的單純產生,而是更複雜的「Abduction 溯因推理」。對於碩博士生來說,理解這種推理方式,可以幫助你提出更具說服力的假說,進一步提升研究的質量與效率。 ▌什麼是 Abduction
1990-2000年出生的台灣人,對於日本文化的影響有著深刻的體會。作為這一代中的一員,我能明顯感受到從小至今,日本文化如何滲透並深深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小學時期:動畫與遊戲啟蒙 在我這一代的成長過程中,日本動畫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小學時期,無論是《海賊王》還是《神奇寶貝》,我們每
「顛覆筆記技巧嘗試的三種筆記: 01 提升發想力的「點子筆記」 02 增進邏輯的「邏輯筆記」 03 拉升共感能力的「簡報筆記」」 「點子筆記,是寫下重要的關鍵字,在視覺上串連這些字,利用圖像式書寫來鍛鍊發想力。」 「邏輯筆記,是接在點子筆記完成後,對你想到的點子做大
朋友X最近分享了他在2C(To Consumer)業務中的一些經驗,特別是關於增值服務與產品落地的見解。他的經歷讓我思考了如何在當今市場中更好地推動產品,並提升用戶體驗。 ▋增值服務的價值 朋友X提到,在2C的產品中,增值服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元素。這種服務不僅能創造更多收入,
作為碩博士生,時間管理與研究進度常常是最讓人頭痛的問題。每當研究進度追不上時,內心焦慮不已,卻又發現有很多細節被遺忘。你是否想過,**紀錄** 其實比記憶更可靠?日本作者 jMatsuzaki 和佐佐木正悟在《先送り0(ゼロ)》一書中的理念,提供了我們管理時間與工作進度的新方向。 ▌碩博士
出口治明在他的著作《いま君に伝えたい知的生産の考え方》中強調: 1. 速度是最重要的經營資源 2. 提高決策速度能提升生產力 3. 影響力 = 工作量 (輸出) X 速度 (時間) 這幾句話不僅適用於企業經營,對碩博士生的研究過程也具有高度的啟發。作為研究生,如何有效管理
在撰寫論文或進行研究時,經常會遇到需要「發想」解釋現象的挑戰。而這種發想的過程,並不僅僅是 *idea* 的單純產生,而是更複雜的「Abduction 溯因推理」。對於碩博士生來說,理解這種推理方式,可以幫助你提出更具說服力的假說,進一步提升研究的質量與效率。 ▌什麼是 Abduction
1990-2000年出生的台灣人,對於日本文化的影響有著深刻的體會。作為這一代中的一員,我能明顯感受到從小至今,日本文化如何滲透並深深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小學時期:動畫與遊戲啟蒙 在我這一代的成長過程中,日本動畫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小學時期,無論是《海賊王》還是《神奇寶貝》,我們每
「顛覆筆記技巧嘗試的三種筆記: 01 提升發想力的「點子筆記」 02 增進邏輯的「邏輯筆記」 03 拉升共感能力的「簡報筆記」」 「點子筆記,是寫下重要的關鍵字,在視覺上串連這些字,利用圖像式書寫來鍛鍊發想力。」 「邏輯筆記,是接在點子筆記完成後,對你想到的點子做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有位學弟7月份拿到博士學位,由於少子化之故,履歷投了15間學校均無下文。不得不面臨,繼續投或是,轉業界。提供自己從學界轉業界心得,四力+三點原則,期待減少他的迷惘,也適用其他職場工作者。 我跟你說說,除了運氣好之外,當初到第一家醫院任職,我是怎麼做的、怎麼想的...
每年,學術界這座宏大的殿堂都需要新鮮的血液,吸納年輕的專業人才來共同建設這個龐大的知識體系。這些年輕的學者們常抱有一個願景:通過幾年的努力,能夠達到學術成就的巔峰,獲得豐厚的回報。然而,現實往往與他們的幻想相去甚遠。 ▋專業工人的角色 年輕的學術工人們專注於自己擅長的領域,投入大量精力進
Thumbnail
研究所在做什麼? 設計系有需要唸研究所嗎? 唸完研究所可以做什麼? 很難畢業嗎? 已經大三、大四快畢業的你是不是也有相同的疑問? 雖然說我也沒辦法給你肯定的答案,但分享這一年的研究所經歷, 也許可以讓你思考一下自己是否有需要繼續攻讀!!
Thumbnail
今年六月教育部推出了博士生獎學金,鼓勵人才攻讀研究所,吸引有意願就讀博士之學生,減少少子化與高等教育投入意願降低所帶來的衝擊。 在海外的華人,基礎研究與應用又分別面臨什麼? 身為學子的我們,未來該何去還從,對學歷的定義還會相同嗎?
1. 製造知識的能力: - 在學術研究中,寫學術文章與寫社群文章有很大的不同。學術文章需要設計實驗、製作論據,並與相關的研究比較,展示自己的貢獻。這種製造知識的能力,奠定了研究生能夠研究並學會任何感興趣的東西的基礎,不需要依賴「知識代理人」的二手精華版知識。例如,我在普渡大學和UCLA的研
1. 學術工人的夢想: - 學術界每年都需要大量新工人來參與研究工作。年輕的專業工人們幻想著自己有一天能夠翻身,期望幾年後能通過大量掛名論文獲得豐厚的回報。他們堅守自己的專業領域,不斷擴展,努力成為這方面的專家。 2. 將軍的策略: - 真正能成為學術領袖的,都是那些能夠巧妙運用工人們願景的人
世界太大,資訊太多,變化太快。進修是其中一個可以讓自己保持戰力的方法。去到我這種既全職工作,也偶然做志工和教大學課的,也得抽時間去進修一下,不然我會感到自己很快被淘汰下去。
資工系啊!在這個升學的時間肯定是被搶破頭的科系吧,不論是未來誘人的薪資還是AI的浪潮,這個行業⋯你們肯定充滿了想像與嚮往 資工系與其說是科學或工程、它其實更像邏輯、藝術、和歷史的結合,很多設計、很多程式碼、很多非硬性規定追根究底的話就是「喔⋯⋯當初大家這樣講好了啊」「這樣寫比較好⋯因為如果⋯就會⋯
考在職專班是自己的人生規劃之一,只是不知道這一天會這麼快到來,不曉得自己的衝動是好還是不好。 現在的我,很喜歡研究所科系,但心裡面總是會擔心,不知道會不會失敗、英文作文好難,所以有時候都會逃避讀書,但深深了解只有去克服困難,才能更進一步。 從現在開始,給自己的短期目標就是:考到在職專班研究所,降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有位學弟7月份拿到博士學位,由於少子化之故,履歷投了15間學校均無下文。不得不面臨,繼續投或是,轉業界。提供自己從學界轉業界心得,四力+三點原則,期待減少他的迷惘,也適用其他職場工作者。 我跟你說說,除了運氣好之外,當初到第一家醫院任職,我是怎麼做的、怎麼想的...
每年,學術界這座宏大的殿堂都需要新鮮的血液,吸納年輕的專業人才來共同建設這個龐大的知識體系。這些年輕的學者們常抱有一個願景:通過幾年的努力,能夠達到學術成就的巔峰,獲得豐厚的回報。然而,現實往往與他們的幻想相去甚遠。 ▋專業工人的角色 年輕的學術工人們專注於自己擅長的領域,投入大量精力進
Thumbnail
研究所在做什麼? 設計系有需要唸研究所嗎? 唸完研究所可以做什麼? 很難畢業嗎? 已經大三、大四快畢業的你是不是也有相同的疑問? 雖然說我也沒辦法給你肯定的答案,但分享這一年的研究所經歷, 也許可以讓你思考一下自己是否有需要繼續攻讀!!
Thumbnail
今年六月教育部推出了博士生獎學金,鼓勵人才攻讀研究所,吸引有意願就讀博士之學生,減少少子化與高等教育投入意願降低所帶來的衝擊。 在海外的華人,基礎研究與應用又分別面臨什麼? 身為學子的我們,未來該何去還從,對學歷的定義還會相同嗎?
1. 製造知識的能力: - 在學術研究中,寫學術文章與寫社群文章有很大的不同。學術文章需要設計實驗、製作論據,並與相關的研究比較,展示自己的貢獻。這種製造知識的能力,奠定了研究生能夠研究並學會任何感興趣的東西的基礎,不需要依賴「知識代理人」的二手精華版知識。例如,我在普渡大學和UCLA的研
1. 學術工人的夢想: - 學術界每年都需要大量新工人來參與研究工作。年輕的專業工人們幻想著自己有一天能夠翻身,期望幾年後能通過大量掛名論文獲得豐厚的回報。他們堅守自己的專業領域,不斷擴展,努力成為這方面的專家。 2. 將軍的策略: - 真正能成為學術領袖的,都是那些能夠巧妙運用工人們願景的人
世界太大,資訊太多,變化太快。進修是其中一個可以讓自己保持戰力的方法。去到我這種既全職工作,也偶然做志工和教大學課的,也得抽時間去進修一下,不然我會感到自己很快被淘汰下去。
資工系啊!在這個升學的時間肯定是被搶破頭的科系吧,不論是未來誘人的薪資還是AI的浪潮,這個行業⋯你們肯定充滿了想像與嚮往 資工系與其說是科學或工程、它其實更像邏輯、藝術、和歷史的結合,很多設計、很多程式碼、很多非硬性規定追根究底的話就是「喔⋯⋯當初大家這樣講好了啊」「這樣寫比較好⋯因為如果⋯就會⋯
考在職專班是自己的人生規劃之一,只是不知道這一天會這麼快到來,不曉得自己的衝動是好還是不好。 現在的我,很喜歡研究所科系,但心裡面總是會擔心,不知道會不會失敗、英文作文好難,所以有時候都會逃避讀書,但深深了解只有去克服困難,才能更進一步。 從現在開始,給自己的短期目標就是:考到在職專班研究所,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