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9|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T13經濟學小科普——暴力也有邏輯?


(題目有點奇妙,難道暴力與經濟學也有關係?🤔️)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蓋瑞.貝克 (Gary Stanley Becker,1930-2014) 認為,暴力與文明各有成本與收益。社會或群體選擇野蠻或文明,取決於哪種行動的收益更大,又稱為「暴力的邏輯」!


人類持續創新,降低暴力的收益,或抬高行使暴力必須付出的成本,使暴力行為變得不划算或不必要。

想一想,這樣的決鬥划算嗎?


所謂持續的創新或文明,其實是特定社會用一系列的方法,包括科技、文化、制度、國家、婚姻、家庭、社會組織、商業與金融市場在內的各種創新,增加人類應對風險的能力!雖然自然災害與風險持續發生,但人們不再需要把暴力當作唯一手段。


反觀在沒有足夠制度或文明創新的時候,像是漢代樂府〈東門行〉就寫著:「出東門,不顧歸;來入門,悵欲悲。盎中無斗米儲,還視桁上無懸衣。拔劍出門去,舍中兒母牽衣啼。」


我們可以想像一個因貧困而心灰意冷的爸爸,看著家裡的米缸沒了。衣架上,連一件像樣的衣服也沒有……爸爸在無奈之餘,拔出劍想要離開家裡,卻被家中的孩子和妻子拉住衣服,一家淚漣漣的慘況……😭

〈東門行〉沒有仔細描述為什麼這樣一家需要鋌而走險,但不管是旱災、水災、地震或瘟疫等,給個人或國家帶來的衝擊往往是短暫的。只要能活過這段災變期間,個體和社會在未來就有機會彌補挽回,邁向原先的軌道!


〈東門行〉的爸爸也想這樣……

但問題是,怎樣度過、活過衝擊時期呢???(〈東門行〉的爸爸可能也很想知道!😹)

✅這就涉及跨期配置收入與消費的問題:未來有收成,但當下因為災變沒有辦法收成。除了提前避險,如果有辦法轉移一些未來的收成讓今天可以提前消費,往後再回報,那就對自己與社會都有大大幫助了。


「跨期價值交換」正是現代金融市場所解決的問題!(好聰明的方法啊~~)


⭕️「金融工具」就是幫助個人、家庭、機構和國家,跟另一方在不同時間、不同空間或事件的配置收入,緩和風險到來時的方法。


應該穿越時空回去業配金融工具😆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