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0|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如何利用「得到」課程高效整理知識並產出個人洞見:碩博士生必備的學習策略】


在碩博士的學習階段,我們常面臨大量知識與資訊的壓力,如何有效管理與內化這些知識,成為一個關鍵挑戰。我發現透過「得到」這樣的平台學習,可以幫助我高效吸收內容,而我也發展出一套系統化的策略,讓這些學習成果轉化為個人洞見,進而產出具有價值的內容。


▌拆解課程內容,建立資訊塊


每堂「得到」課程的講解時間通常在 10 分鐘左右,但即使是這樣短暫的錄音,內容也經常非常緊湊。為了避免資訊過載,我會將每次課程內容切割成 6-8 個資訊塊,每個資訊塊約由 3-4 段落組成,專注於討論一個完整的觀點。這樣做的目的是讓每次回顧或整理時,更容易集中在具體的觀點上,方便未來進行更深入的思考或引用。


▌為每個資訊塊標籤關鍵字


接著,我會為每個資訊塊加上關鍵字標籤,這些標籤讓我在未來整理筆記時,能快速找到與某個主題相關的資訊。我稱這樣整理出來的內容為「良品 1」。透過這種方式,碩博士生在面對繁瑣的文獻資料或課程內容時,可以有效進行資料檢索,尤其在寫論文時,能省下大量時間。


▌用感覺與經驗寫下短文


當我對某個資訊塊有感觸時,我會趁熱打鐵,將這個感覺與自己的研究經驗結合,迅速寫下一篇 300 字左右的短文。我給這些文章起一個臨時的標題,這樣在整理筆記時就不會混淆。這些短文能夠幫助我更深刻地思考課程內容,將所學知識與實際研究工作相結合。這樣產出的短文我稱為「良品 3」。


▌「良品 3」作為每日社群分享素材


這些 300 字左右的短文,不僅讓我快速整理想法,也能作為碩博士生在日常學習和研究過程中的記錄。更重要的是,這些文章可以用於分享在學術社群或社交媒體上,既能讓其他研究生了解你的思考過程,也能作為和學術界互動的素材。透過這樣的分享,我們能夠持續更新自己在某個研究領域的知識,並積累個人的學術影響力。


▌回顧與知識內化


當我回頭看這些「良品 3」短文時,往往能發現自己在學習上的進步,並對某些主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這些短文不僅紀錄著學習過程中的思考與經驗,也成為未來撰寫論文或參加學術研討會時的寶貴素材。對於碩博士生來說,這是一種將知識不斷內化並產出有價值成果的高效方法。


這套方法不僅能幫助我們更系統化地整理課程內容,也促進了對知識的深度理解,適合碩博士生在繁忙的學術生活中實踐與運用。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