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8|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解密消費升級

「消費升級」是經濟成長的動力之一,許多人可能會直觀地將消費升級等同於更高品質、更昂貴的產品,或是更優質的品牌體驗。然而,這種理解可能過於簡化了這個複雜的現象。在羅振宇所著的《羅輯思維(商業篇)》一書中提及一個重要觀點:消費升級的背後,其實隱藏著一個更為關鍵的驅動力——供應鏈的革新和技術的進步。

羅振宇在書中提到了在中國的兩個生動的案例,讓我們一起來深入探討。

首先,在作者那一代人的童年記憶中,能夠喝到新鮮牛奶曾經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那時候,只有住在養牛場附近的人才有機會品嚐到新鮮牛奶,這主要是因為保鮮和運輸技術的限制。

然而,在20世紀60、70年代,一項重大的技術突破改變了這一切——低溫殺菌技術的進步和利樂包裝的發明。這項創新使得牛奶可以在不失去營養和風味的情況下,被運送到數百甚至上千公里外的地方。這不僅大大擴展了牛奶的銷售範圍,也為乳業大品牌和大企業的崛起鋪平了道路。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在引進這種包裝技術上相對較晚,直到90年代中後期才開始普及。但即便如此,率先採用利樂包裝的兩家中國企業——伊利和蒙牛——迅速從地方品牌成長為全國性的乳業巨頭。這個案例清楚地展示了技術進步如何推動消費升級,並重塑整個行業的格局。

第二個例子發生在最近幾年,涉及到中國人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滷製品和熟食。過去,如果老百姓想吃這類食品,通常只能選擇當地小商家的產品。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是因為要在不添加防腐劑、不進行冷凍運輸的情況下,保持食品的新鮮度和口感,技術上存在很大挑戰。因此,這類食品只能在本地製作、銷售和消費。

然而,幾年前,一家名為周黑鴨的企業敏銳地捕捉到了消費者對高品質、便捷熟食的需求,並著手改進其供應鏈。他們投入了一年多的時間,研發出了一種創新的充氮氣保鮮包裝技術。這項技術使得他們的產品在不添加防腐劑、不需冷凍的情況下,能夠在7天內保持良好的口感和水分。這一突破不僅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也讓周黑鴨迅速擴張,成為遍布全國的知名品牌。

這兩個案例有一個共同點:技術的進步優化了商品從生產、流通到銷售的整個過程,使得原本看似不切實際的消費者需求得到了滿足。而掌握這些關鍵技術的品牌,也因此獲得了巨大的競爭優勢,最終成長為行業巨頭。

因此消費市場的升級並不總是由消費者需求直接驅動的,很多時候,它可能是供應鏈升級的自然結果。例如,宜家(IKEA)的一個重要創新在於,它的家具在運輸時可以壓扁,顧客購買後可以自行組裝。這種設計大大降低了運輸成本,提高了配件供應效率和庫存周轉率,同時也為公司帶來了可觀的利潤空間。

事實上,各個行業中的優秀品牌,大多是通過在供應鏈中尋找並優化某些環節,才能夠在用戶體驗端形成優勢。如果一個品牌只專注於包裝、行銷或噱頭,而沒有順應技術潮流解決產業鏈問題,很難在消費升級的浪潮中脫穎而出。

在這個背景下,網際網路的角色也值得我們深思。網際網路的出現確實改變了資訊傳播的方式,大大降低了企業的行銷成本。但從整個產業鏈來看,行銷只是最末端的一個環節。隨著網際網路成為全社會都熟悉的工具,純粹依靠網際網路的企業競爭力可能不再那麼突出。

這就引出了一個熱門話題,作者稱為:「網際網路的下半場」。所謂的下半場,其核心邏輯就是各行各業都需要回歸到行業本身的價值創造。在消費升級領域中能夠取得成功的創業者,往往具備以下四個特徵:

  1. 在行業中深耕多年,了解產業本質,並積累了豐富的資源和經驗。
  2. 能夠在消費升級的轉折點上,發現並認可新的趨勢,深入理解年輕消費者的需求。
  3. 善於利用過往的經驗和資源,結合網際網路的方法,全心投入新的事業,成為下一階段的行業引領者。
  4. 始終將為用戶提供最優質的產品作為根本出發點,而不是僅僅追求短期利益。

羅振宇在書中還提到一個有趣的觀點:只要一個國家的經濟體量足夠大,一旦消費升級發生,就可能在某些消費領域出現高度集中的趨勢,催生出足夠強勢的品牌,甚至有機會成長為全球性品牌。這種品牌不僅能夠輸出產品和服務,還能夠實現生活方式和文化的輸出。

消費升級是一個多層面的現象,它不僅僅關乎消費者願意為更好的產品支付更高的價格,更重要的是背後的技術進步和供應鏈革新。這種進步使得原本看似不可能的消費需求變為現實,同時也重塑了整個行業的競爭格局。對於企業來說,要在消費升級的浪潮中取得成功,關鍵在於深入理解行業本質,善用技術創新,優化供應鏈,並始終以滿足消費者需求為核心。

圖片來源: Dall.E 生成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