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1|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大正文化:帝國日本的烏托邦時代》心得|大正民主的重新評價

本文選書為竹村民郎的《大正文化:帝國日本的烏托邦時代》。竹村民郎生於1929年,為日本歷史學者、社會學者,其學術興趣聚焦於近代日本社會文化相關研究,著有《獨佔與兵器生產》(1971)、《廢娼運動》(1982)、《阪神地區與大眾休閒:近代日本現代性再考》(2012)等。

《大正文化:帝國日本的烏托邦時代》如同其名,是一部大正時期的斷代史,敘述日本社會於大正天皇年間,面對西方文化的傳入與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呈現日本社會進入世界體系的過程,以及其中展現的現代性特質。這本書的前六章中,作者分章敘述大正時代日本的社會圖景,包含政治改革、都市化與人口遷移、經濟發展與工業化、大眾娛樂、庶民生活等面向;然而到了第七章,我們能看見作者提出的核心論點是打破日本史學界與社會大眾對於「大正民主」的過度評價。作者在書中改以「1910-1930年代」稱呼這段日本社會各個面向都發生劇變的時期,並將之細分成1910、1920、1930年代,嘗試將此三個時間段的日本放入世界體系的脈絡中分析,以解決日本人文社會領域過於「島國自閉」的問題,達到「世界層次的日本文化論」。


《大正文化:帝國日本的烏托邦時代》書籍封面(圖片來源:誠品網路書店)


從「大正」到「1910-1930年代」


作者指出,目前日本史學界對於1910年代的研究課題,大多聚焦於「帝國主義的支配與被支配」和「明治的國家秩序動搖」等相對男性中心社會的理解,忽略了二十世紀初期的社會運動有一大面向是女性主義的崛起。女性議題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下,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發生,成為改變全球社會和政治結構的關鍵。然而,從帝國主義研究、殖民研究,乃至於作者成書時的日本社會,對於女性研究與觀看殖民問題的方式,仍未覆蓋到此問題意識。因此,作者認為1910年代需要處理的帝國主義相關研究,應嘗試從女性的「殖民者」構造、公私娼問題、女性救濟運動著手,拆解這些帝國主義再生產的支配與霸權,關注娼妓文化如何成為殖民統治的一環。此外,我們也應重視滿州國的公私娼問題,理解這些海外公私娼如何參與國家主義的建構,以及其中帶有的帝國主義意識形態再生產結構。

作者認為,1910年代的日本人民在天皇崇拜的影響下,對於家父長制、排外民族主義等有待改革的思想與制度毫無作為。此舉不僅導致人權意識貧弱、娼婦問題被忽視,也導致日人難以將外界遭遇的戰爭、殖民等困境轉移到自身的反思,而持續沉浸在帝國主義與國族中心的氛圍中,進一步走向國際孤立。另外,第一次世界大戰雖然並未對日本國土造成直接影響,日本國內也未出現如同德國等歐美國家一般現實感動搖的情形,甚至相對來說洋溢著樂觀的情緒;然而,我們仍可以從勞工運動、「米騷動」、國家動員思想體制中,看見日本在吸收現代性的過程,受到大戰衝擊的投影。


刊載於大正9年(1920)11月3日《東京朝日新聞》第12352號的《新日本鳥瞰圖》(圖片來源:開放博物館)


1920年代被作者定義為「世界史的分界線」。第一次世界大戰導致歐美國家所信仰的知識傳統動搖,西方世界陷入強烈的不安與精神打擊,日本則適時填補了歐美國家的空位,工商業突飛猛進的發展,迅速從國際社會中受益。伴隨著經濟快速發展而來的是社會主義運動、勞工爭議的激化,然而,正從戰後的國際社會中崛起、洋溢著樂觀主義的日本社會無力發現問題,反而著眼於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烏托邦國家。在追隨美式生活的願景下,人們面對資本社會、都市化與產業發展的焦慮不安,被埋沒在大眾化、日常性的娛樂生活中。

1930年代,日本陷入經濟大蕭條的恐慌中,政府運用「經濟合理化政策」帶來解方的同時,也促成軍隊合理化、軍武生產體系合理化,實務策略成為政府制定政策的規訓,技術型官僚具有指導性的優越地位。當時,東京大學法學部教授上杉慎吉提倡「天皇大權無限制」,將社會集體焦慮的解方訴諸於國族認同與對天皇的無條件服從,天皇再次成為團結日本人心的象徵。作者用「天皇主義工聯主義」來稱呼這種「大日本帝國」被期待具備領導亞洲國家的優越地位的思想。「天皇主義工聯主義」提取無產階級與愛國兩個概念,透過經濟上與政治上的國民總動員、經濟統制擴大強化等手段,試圖消弭社會階級對立,重新統合日本國民的思想與認同。


大正天皇(圖片來源:Wikipedia)


最後,作者補論「環境論」的郊外如何在1910-1930年代成立。伴隨著都市化、產業發展與交通革新,都市的高汙染與高開發將富人推向市郊,以阪神電鐵為軸線的郊區,因為興建許多具備庭園的郊外住宅區,引導大眾走出都市進行休閒活動,成為生活趣味文化的孕育處。此時,人們將休閒活動視為提升生活品質的行動,與自然共生的園藝和播種遊憩活動的普及也帶動鄉土研究興起,促成地方認同與多元文化社會的初步成立。



翻轉「大正民主」的正面印象


作為歷史與社會學者,竹村民郎撰寫本書的目的在於傳達其對「大正文化」與「大正時代」的重新理解和詮釋,反駁既有的、對於「大正民主」過於正面的評價,並突破「大正時代」以天皇年號紀年所造成的侷限性與歷史斷裂,將其放入世界體系的發展中理解,重新建構1910-1930年間的歷史連續性。

本書中,作者試圖打破過去觀看「大正文化」的歷史視野,重新檢視1910-1930年代的日本歷史,其布局可從縱、橫兩個面向來分析。在時間的縱面上,作者擴展「大正時代」的觀看範圍,將1910-1930分為三個小節點,區分出一戰前後日本社會的質變,也凸顯日本經歷現代化的三十年間,因外在的世界局勢或內在的國民思想與意識形態等因素影響而產生的變化。在社會的橫面上,作者拓展「大正文化」的觀看角度,有別於既有研究長期關注帝國主義與殖民統治的政治和意識形態而導致男性中心理解的侷限,作者以海外娼婦問題的角度切入,將視野拉出日本本土和普羅大眾的範圍,聚焦於擁有多重社會邊緣處境的族群,分析他們如何被納入帝國主義的意識形態再生產中,以及其中交織的隱性支配與霸權。

此外,作者採用的研究材料並不侷限於官方文獻檔案,多次藉由當時的文學作品,獲得歷史當事人對歷史場景的詮釋,以此在文化面向中創造更多元的觀看角度。《大正文化:帝國日本的烏托邦時代》是竹村民郎以其歷史與社會學的視野,描繪1910-1930年代日本社會中各個面向的生活圖景,並跨越歷史的線性侷限,將整部「大正時代史」如地毯般鋪開來展示在讀者眼前。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23歲,女,大學生,徜徉書海的小蠹蟲。合作請來信:mavischiangtw@gmail.com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晨嵐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