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7|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閱讀卻沒有改變? 也許要刻意少看幾本書+ 8個建議方向

我們常常聽見一些說法,例如「閱讀改變人生」,或者是誰「一年看了幾本書」

然而,有時候我們讀了很多書,卻感覺沒有什麼實際的改變

這時候,就該開始想:是不是不該看這麼多書?也許重點不在「看了多少」

閱讀這個詞語,常常會看起來只是吸收資訊而已,然而實際上,閱讀之後要做的事情也有許多,只是增加閱讀數量,並無法保證帶來生活的提升

當然,這邊說的書是以知識類或方法類型的書為主

閱讀的思考和實踐,實際上都要花費時間的,所以,如果一個人閱讀太多書,那有可能有個風險,就是他沒有時間去實踐書中內容

可能會忽略幾個關鍵問題:有沒有去實踐這些知識?有沒有真正去思考這些內容?還有,我的閱讀目的是什麼?

下面列出幾個建議

1 思考情況差異

有時候書中的一些方法,可能是無法用在讀者的生活中的作者因為時空環境或者價值觀等不同,可能會採用不同方法,對於這些方法,就能夠多想想,例如想想看對方和我的情況的差異,以及我可以如何實踐

例如在看一些理財書籍,國外的情況可能就跟國內會不同,這時就可想想那些是適合用於各國,哪些會有文化差異的,有些策略也都會有時間和地點限制

2 思考如何實踐

除了方法類的書,知識類型書籍,也都可多思考有什麼啟發或如何實踐

例如有些書談到人類歷史,或許就能思考在新時代裡面,哪些東西是以前沒有的,這樣可以看見不同可能性;看見新流的知識,就可思考看生活中有哪些心流活動以及如何為自己設計心流活動

3 搭配其他資訊來源

有時候只看一本書,可能會容易陷入一家之言的影響

但如果能搭配其他資訊來源,比如看不同作者的書、閱讀書評心得,或是搜尋網路主題相關文章或影音等等,就能從更多角度來理解這個主題。有助於評估各種說法的正確性,以及了解出對同一件事的不同觀點。

4 輸出

將書中內容進行輸出,是很重要的,例如作筆記或是寫心得是種方法,以及很重要的是將他化成行動

例如思考類的書在透過寫下自己想法,可以了解自己想法和作者想法的相同差異;些方法類型的書,就應該將這些方法去實際實踐

5 列出行動方針鼓勵實踐

為了避免只讀不做,可以想想看書中知識如何應用,列出幾個行動,這不只是讀書的筆記,而是一種鼓勵自己去實踐的方法

比如,讀到一本書的一些關於生產力的做法,可以想想有哪些想法,是在我可以在生活中行動的?

6 不用看完一本書,根據目的選擇

不用每本書都要從頭到尾讀完,可以考慮策略性閱讀,根據當下的需求和目的選擇性地閱讀

可以看看目錄、目錄、標題、結論、粗體等部分,有助於了解整個書的大綱和各方面重點,而這些部分如果是自己所需要和感興趣的再去看,如果否的話可以考慮跳過

就可以看看自己目的是什麼,如果想完整了解一個領域知識或對其中很多都有興趣,這本書就可多看一些或考慮整本看完,如果是有依些想解決的問題,那就可依照問題去看看書中的解決方法

例如有時候我會想要看一些心理學書籍,就想想看背後目的是什麼,如果是獲得伊些解決方法,那我就著重這部分,而一些理論性說明可以考慮如果有興趣再來看


如果一本書的內容跟自己當前需求和興趣太過遙遠,那就可以考慮放下吧,等到真的需要或有興趣時,再來深入研究

7 善用工具,知識管理筆記軟體

考慮使用一些知識管理的工具和筆記軟體,可以方便保存這些筆記可以日後查看,然後還可以持續進行編輯,寫下想法或應用

例如從書中得到些方法後,就可以在筆記軟體裡面列出如何在個人情境中使用方法,以及如果些知識或觀點,或許可以在筆記軟體寫出一些自己的思考和啟發

8 補充,有關於各類資訊

另外,這些方法不只適用於書,任何影片、文章、課程等內容也都可以運用,只要思考和使用,知識才能真正成為提高生活,而不只純粹接收資訊

其實有時候,我覺得比起書更重要的,就是這些資訊能否提高讀者的生活品質,如果其他資訊類型(文章或影音等等)能達成更好效果,那或許會是更好的選擇,尤其是現在也有許多書籍摘要或心得,有些書看摘要或心得即可,有些書則很適合看原書,就可能依據個別書狀況有不同

重點不在於接收大量資訊,而是這些資訊如何幫助我們實際改變,提高生活品質,閱讀只是一個手段,實踐和思考也都是關鍵的環節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