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讀的書越多,收藏的書單越長,就越拖延

更新於 2023/08/18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我喜歡收集書單,我把它們加入瀏覽器書籤,還開了一則筆記來記錄這些想要讀的書。

書單越來越長,我卻越來越不敢開始讀。

raw-image

為什麼想讀越多的書,就越拖延 ?


當累積未讀的書越來越多,它們的意義就開始改變。它們不再是幫助你向上成長的力量,這堆書變成你成長路上的拌腳石

當我們規劃目標的時候,如果只順著從現在到未來的方向思考,你會充滿願望與期待,你會一直添加喜歡的東西,你覺得自己可以做得到。

在這種思考慣性之下,你難以考慮到風險,你也不想潑自己冷水。


讀不完的書不重要,讀了什麼才重要


有時候從起點下手是好方法,但有時從終點回推可能更有用。

與其直接朝目標前進,不如先思考想避免的事,再看看剩下哪些選擇

例如,我有一堆書想讀。

如果我為了想要快速讀完一堆書而去尋求神奇的解決方案,只會得到兩種結果。

一種是你確實讀完了,但花了時間沒得到任何收獲 ; 另一種是抱怨為什麼別人的方法行不通,然後開始懷疑自己,甚至開始討厭讀書。

如果我們來試試從終點回推,目標不再是追求讀書的數量,而是避免喪失讀書樂趣及自信,讓自己長期保持讀書習慣,慢慢成長。我們就會把重心放在依照個人目標選書、如何讀書並記好筆記、如何分享討論並獲得回饋。

透過逆向回推,我們才可以確保自己不會做出妨礙保持閱讀習慣的事。


不要被一堆書堵住了你的成長


《思考的框架》書中稱這種反轉思考的方法為「反演法」。

多數人思考問題時,都傾向單一方向 : 往前。反演法則是把問題倒過來,逆向思考。

與其只想著收集一堆書,然後東一堆、西一堆把成長的路都堵上,還不如反過來想,找出對你來說最重要的書,好好讀完,再把它鋪成一塊一塊的路磚,一步一步成長。

歡迎追蹤 ~
FB : https://www.facebook.com/read.by.harry/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read.by.harry/


閱讀的價值在於形塑自己的觀點,打造知識框架,擁有不同角度思考的能力,這樣才能減少盲點與認知偏誤,讓我們能更精確地理解問題,面對這個真實的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一旦有人試圖向我們提出一些改進建議,我們就會開始有些情緒反應。
它們不是什麼疑難雜症,它們只是一些我們每天都會不自覺地重複很多次的壞習慣。
我們經常會誤以為具備必要條件,就等於也具備了成事的所有充分條件。
如果我問你今天會被閃電打到嗎 ? 有人會說過完今天才知道,但你更可能說「不可能」!
「如果錢不是問題 …」「如果你有很多時間 …」這不是在亂問,而是在幫助我們思考。
你不知道的事比你知道的還多的多。
一旦有人試圖向我們提出一些改進建議,我們就會開始有些情緒反應。
它們不是什麼疑難雜症,它們只是一些我們每天都會不自覺地重複很多次的壞習慣。
我們經常會誤以為具備必要條件,就等於也具備了成事的所有充分條件。
如果我問你今天會被閃電打到嗎 ? 有人會說過完今天才知道,但你更可能說「不可能」!
「如果錢不是問題 …」「如果你有很多時間 …」這不是在亂問,而是在幫助我們思考。
你不知道的事比你知道的還多的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在諮商室中,我常常會遇到很多不滿意自己當下生活的人。可能會羨慕其他人過的生活,可能是對於自己的外型、工作、婚姻不太滿意,也可能是覺得生活日復一日,空洞乏味,鬱鬱寡歡。 這篇文章想要針對書中第八章「他人的人生之夢」,分享我的閱讀心得。
Thumbnail
我早忘了〈歡迎光臨夢境百貨〉這本書擺在我的書架上多久了,趁著最近有一點空檔,開始靜靜閱讀這本書。相信有對心理學有些涉獵的人,一定都聽過夢是通往我們潛意識的一條路,夢可以反映我們的潛意識......
Thumbnail
無論是看實體書或用電子書,還記得...上次下班後的閱讀是甚麼時候嗎?上次買的最後一本書是實體書還是電子書? 博客來網路書店的促銷折扣,驚起出版界不小的波瀾。4/11在立委陳培瑜主持的公聽會上,產業、政府、學術和讀者等各界代表發表各自的看法。本篇文章提出我覺得目前主流聲音中缺乏的「中立消費者意見」。
Thumbnail
我中了金庸筆下人物故事的毒,太深啦~,與它們相遇恰巧在那少年十五十六時。 那年,我情竇初開。金庸的小說人物進入我生命中與我融合一體。我時而化成為男主角,與心儀女主角對話著。或者,彷彿我就在那一幕幕場景裡,偷望著男女間瞹昧情節。 「指如柔蔥,膚若凝脂」,這兩句話就此深深烙印在腦海裡。
Thumbnail
原生家庭的命無法擺脫,出生在不幸的家庭當中難道就是原罪嗎?對於家庭渴望沒有一絲希望的孩子縱然會謀生了逃離家的想法,你可以放下一切的離開家,但有辦法丟下對家中親人照顧的責任嗎? 誰不想光亮麗的打扮,誰不想真正的做真時的自己,但現實總是如此只剩拖著空殼的身軀向「錢」進,人生彷彿來到了谷底看不見太陽光,人
Thumbnail
書中提到一個很有趣的觀點,我們其實是以大腦在閱讀,而非眼睛。意即閱讀是以眼睛為媒介,實質上是以大腦進行思考的活動,大腦理解的越快,自然閱讀速度越快,而大腦理解的速度,是建構在累積閱讀量之上,因為文章的字句是有邏輯的排列,而非無意義的亂碼組合,所以,就算我們不細讀內容,大略看過也能大致理解文章的意思,
Thumbnail
作者: T. Harv Eker 書中所提到很多的「致富法則」, 我整理出適用於自己的部份並加以分類。 富人思維的養成,從此刻開始。 設定->想法->感覺->行動=結果 想法產生感覺,感覺產生行動,行動產生結果。 成功的秘訣,就是不要逃避問題,不要在問題面前退縮; 成功的秘訣,就在
Thumbnail
溝通,應該是每人每天都會遇到的課題之一,不少人應該也都有這樣的煩惱,常常想著:「我的個性比較害羞,我要如何精進溝通技巧呢?」「我想訓練口條,卻又不知道從哪些地方著手」,其實,閱讀就是一個最方便也最入門的管道。
Thumbnail
從15歲出現病徵,到25歲離開人世,木藤亞也用幾乎1/2的人生,去對抗脊髓小腦萎縮症所引發的各項生理衰退,然而,這種疾病最可怕的地方就在於:它在緩慢的催毀身體運動機能的同時,卻讓病患保持一顆健康的腦袋。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在諮商室中,我常常會遇到很多不滿意自己當下生活的人。可能會羨慕其他人過的生活,可能是對於自己的外型、工作、婚姻不太滿意,也可能是覺得生活日復一日,空洞乏味,鬱鬱寡歡。 這篇文章想要針對書中第八章「他人的人生之夢」,分享我的閱讀心得。
Thumbnail
我早忘了〈歡迎光臨夢境百貨〉這本書擺在我的書架上多久了,趁著最近有一點空檔,開始靜靜閱讀這本書。相信有對心理學有些涉獵的人,一定都聽過夢是通往我們潛意識的一條路,夢可以反映我們的潛意識......
Thumbnail
無論是看實體書或用電子書,還記得...上次下班後的閱讀是甚麼時候嗎?上次買的最後一本書是實體書還是電子書? 博客來網路書店的促銷折扣,驚起出版界不小的波瀾。4/11在立委陳培瑜主持的公聽會上,產業、政府、學術和讀者等各界代表發表各自的看法。本篇文章提出我覺得目前主流聲音中缺乏的「中立消費者意見」。
Thumbnail
我中了金庸筆下人物故事的毒,太深啦~,與它們相遇恰巧在那少年十五十六時。 那年,我情竇初開。金庸的小說人物進入我生命中與我融合一體。我時而化成為男主角,與心儀女主角對話著。或者,彷彿我就在那一幕幕場景裡,偷望著男女間瞹昧情節。 「指如柔蔥,膚若凝脂」,這兩句話就此深深烙印在腦海裡。
Thumbnail
原生家庭的命無法擺脫,出生在不幸的家庭當中難道就是原罪嗎?對於家庭渴望沒有一絲希望的孩子縱然會謀生了逃離家的想法,你可以放下一切的離開家,但有辦法丟下對家中親人照顧的責任嗎? 誰不想光亮麗的打扮,誰不想真正的做真時的自己,但現實總是如此只剩拖著空殼的身軀向「錢」進,人生彷彿來到了谷底看不見太陽光,人
Thumbnail
書中提到一個很有趣的觀點,我們其實是以大腦在閱讀,而非眼睛。意即閱讀是以眼睛為媒介,實質上是以大腦進行思考的活動,大腦理解的越快,自然閱讀速度越快,而大腦理解的速度,是建構在累積閱讀量之上,因為文章的字句是有邏輯的排列,而非無意義的亂碼組合,所以,就算我們不細讀內容,大略看過也能大致理解文章的意思,
Thumbnail
作者: T. Harv Eker 書中所提到很多的「致富法則」, 我整理出適用於自己的部份並加以分類。 富人思維的養成,從此刻開始。 設定->想法->感覺->行動=結果 想法產生感覺,感覺產生行動,行動產生結果。 成功的秘訣,就是不要逃避問題,不要在問題面前退縮; 成功的秘訣,就在
Thumbnail
溝通,應該是每人每天都會遇到的課題之一,不少人應該也都有這樣的煩惱,常常想著:「我的個性比較害羞,我要如何精進溝通技巧呢?」「我想訓練口條,卻又不知道從哪些地方著手」,其實,閱讀就是一個最方便也最入門的管道。
Thumbnail
從15歲出現病徵,到25歲離開人世,木藤亞也用幾乎1/2的人生,去對抗脊髓小腦萎縮症所引發的各項生理衰退,然而,這種疾病最可怕的地方就在於:它在緩慢的催毀身體運動機能的同時,卻讓病患保持一顆健康的腦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