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公開

女‧孩必須死│死亡日記 The Virgin Suicides (1999)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總結:女性主義在不同文本之間的對話與進化,蘇菲亞柯波拉用首部長片證明了自己。

本篇影論重點:
原著小說好看還是電影好看?
與《小婦人 Little Women》、<控制>有什麼關係?
敘事者代表的「男孩」才是真主角?
為什麼說「女孩是偽裝下的女人」?

小說改編電影總有「文學優於影像版」的比較,通常我支持這個論點;前陣子恰好看了本片原著《少女死亡日記 The Virgin Suicides》(傑佛瑞・尤金尼德斯Jeffrey Eugenides著),竟覺得這兩個版本像是同個故事下的不同題目,主要仍是因為電影受限片長,但蘇菲亞·柯波拉(Sofia Coppola)已盡量忠於原著又放入了身為女性的洞察,而小說呼應故事中的「日記」同樣是以文字為載體,經營的許多細節也化為等量的謎團。總歸來說,這兩個文本間產生了微妙的互文關係。

電影聚焦在Lisbon家的Lux(克絲汀·鄧斯特 Kirsten Dunst飾演)身上,將她的特立獨行凸顯得像《小婦人 Little Women》裡的Jo那樣,對應片中男孩的一句旁白:「女孩(girl)是偽裝下的女人(Woman)」放大肉體和精神定義本就存在的模糊性:女孩究竟是從何時成為女人的?是第二性癥?是自主性?其曖昧讓女孩/女性成為了世上最神祕的生物。或許電影版的<死亡日記>還真的是近代版的《小婦人》,後者爭取婚姻、人生、事業…的話語權,步入現代社會進而思考女性能否掙脫上個世代爭取到的那些(婚姻、人生、事業…)從而獲得自由。

不論小說或電影都刻意營造出Lisbon女兒們的悲劇源於嚴格的管教、保守的宗教,往往這麼直接的結論不會是真正的原因(如果真以為那便是答案,恐怕才是問題)。它受限於故事的敘述者─旁觀、窺伺的同齡男孩─所能認知的現實,真正的關鍵是為什麼社會要依賴嚴格的控管?企圖想阻止的是什麼?集體究竟信仰什麼?是否真活的一如想像知足、幸福?

除了Lux,故事中最重要的角色,應屬最小的妹妹Cecilia。在小說、電影開頭都呈現了她自殺未遂進行急救後的段落:「妳在這裡幹嘛,親愛的,妳還太年輕,根本不知道人生能有多糟」Cecilia輕描淡寫回答:「很顯然,醫生,你從沒當過一個13歲女孩」;這句對白訴諸於文字,重心將落在「13歲女孩」上,對應文學史上爭議的《蘿莉塔 Lolita》(弗拉迪米爾·納博可夫Vladimir Nabokov著)女主角Dolores 12歲的年紀,對照出女孩等同女性複雜、奇異的內在,Cecilia、Lux是被刻意以「行為」分割出純和慾的兩極,但兩人的內心竟是相同的「純慾」,某種直犯道德邊境探索女孩/女性的純粹,或許和向來被認定是小妖精的Dolores並無不同;電影版本則以拉背的鏡頭呈現出醫生、Cecilia的距離,醫生沒事就喚人「親愛的 (Honey)」是成年人內化的倚老賣老,這個提問本身已是結論並不期待有任何回答,鏡頭卻推近Cecilia波瀾不興的表情,「很顯然…」成為了重點,凸顯出性別、年紀、階級……等有形無形的矛盾對立,這樣的「顯然」也必定需要影像才能傳達,因它同時也刺激觀眾是否看見這樣的「顯然」。

生存必須經歷的爭鬥,遠遠超過性別,而在於個體。

小說讀者實際上是「穿過男孩的思緒理解她們」,使我們與男孩有一致的焦點:(男孩想像中的)Lisbon女孩,這樣的「男凝」建構出一個假想、虛構的女孩/女性世界,而死亡恰好說明了她們的高不可攀,「女孩/女人必須死」成就了以男性為主體的社會壓迫。電影鏡頭則是中性的存在,觀眾既看到了女孩也看到了男孩,而當女孩們的死亡成為永遠的謎題,留下來、目睹一切的男孩反倒成為了主角,他們的困惑、無解、惆悵沒有(像是女孩的死亡那樣的)出口,面對整個現實,「男孩」也只是暫時的倖存者,一旦進入「男性」主流價值觀主掌的世界,他們同樣沒有回擊的能力:

「多年過去,關於女孩們的傳言很多,但我們從未找到答案,到頭來她們年齡不重要,甚至她們是女孩這點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愛過他們,以及她們沒有聽到我們的呼喚,沒有聽到我們喚她們出來,走出她們永遠孤獨的房間,走出我們永遠無法找到的零件把她們拼湊完整的房間」

電影海報特寫Lux躺臥的回眸,天使般的白皙臉龐和一頭金髮,使人聯想到<控制 Gone Girl, 2014>(大衛·芬奇 David Fincher執導)開場Amy(羅莎蒙·派克Rosamund Pike)的頭顱,男主角Nick說:「我到哪裡都認得出她那顆頭顱。還有她腦子裡想些什麼。我可不會忽略她的思緒。她的大腦小腦圈圈纏繞,種種思緒穿梭其間,好像瘋狂爬行的蜈蚣。我像個小孩子一樣想像自己剖開她的頭蓋骨,挖出她的腦漿細細檢視,試圖捕捉她的思緒,弄清楚她的念頭……」又是一段徒勞無功的男凝。想像Lisbon家的女孩順利長成,或許她們會成為嫁做人婦、失去光彩的Dolores,又或是無情善變、計謀多端的Amy,因為她們的美貌、敏銳、勇敢、智慧而成為全民公敵,只是這樣想還不足以使人釋懷,那些像是被拋棄的男孩,也以另一個形式隨Lisbon女孩死去,成為被期望的大人。像是……Nick?

同場加映:

永恆的少女<花與愛麗絲>:對照東方對「少女」的想像

從來沒有「更好」的你<懼裂>:男凝、女凝下的容貌焦慮

是母親是孩子是女人更是人<可憐的東西>:女性覺醒總由身體開始?

大人的扮家家酒<芭比>:女孩和女人都被設定成一種完美形象?

你願意為了什麼而跪下<絕對公平>:好萊塢詮釋的女性力爭上游

avatar-img
128會員
230內容數
看電影的人 / 讀字的人 / 寫字的人。作為一個記憶力極差的人,以書寫,留下此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影論寫作 的其他內容
本片在坎城影展中獲得最佳劇本獎,就我看來不是故事本身有多獨特精巧,而是敘事上有種「久違的慧黠」,它用最簡單快速的方式交代完設定,之後只需順著觀眾隱隱感覺要發生什麼再多給一些些就能達到驚喜/驚嚇/驚悚的效果。從開場好萊塢星光大道上女主角Elisabeth Sparkle
,父親外遇是「父親角色」的缺席、因弒父坐牢延伸成整個「親密關係」的缺席─是對母親不諒解的最高點,整個人也被拔除在社會、人際網絡之外─更多的是八年來她對自己人生的缺席,太多的黑暗與空白讓小雁重返社會時顯得畏縮、尷尬,當母親提議去給父親上個香、當她問母親有沒有辣椒醬(她與父親都嗜辣),都表現出她不知道如
當我們對Arthur、Lee又開金口、又陷入幻想而開始不耐煩─(Joaquin Phoenix)、女神卡卡(Lady Gaga)的好歌喉已經不是重點─也證實導演所想的:觀眾其實沒有多大興趣了解Arthur,也許這個角色就是需要漫長的篇幅才能走完接受審判的整個心理過程,也許他就只是極度缺乏愛的靈魂而沒
本以為漫長的等待是值得的,但原來,等待,也就只是等待而已。 我們難以迴避這部片長2個半小時長的電影需要耐性和對的觀影頻率,只是它遠比漫長人生要讓你我懂得的領悟還要仁慈,正因為每段故事足以耽溺的細節而不必寄望透過來世證明此生的價值,肆無忌憚地確認當下活著總好過活在害怕自己未曾活過,沒有什麼野獸會比人類
訪談中奧山大史曾這樣說道,而這樣的留白正是療癒的本身,畢竟我們的人生並沒有多少外顯的戲劇衝突,有的是自己內心不確定的矛盾感,日子一點一點的積累如同綿綿落雪直至回神才發現負擔怎樣的重量,卻又無法具體闡述那樣的狀態,劇情對人物心境保留的某種曖昧,才像是現實本身,是這種對生活的「懂」療癒了人,而不是強加.
本片則聚焦「人界」中,探究人內在與外界能否分離,像是首尾呼應的連續旋轉動作,中軸得何其穩定以巧妙平衡離心力,全片卻和「離」有關,為了夢想主角Joy(由Talia Ryder飾演)必須離開舒適圈、必須把自己硬生生拔到另個環境,那種痛苦不只是隔閡、孤獨,更是強迫一個已然完整的人全部砍掉重練,一如...
本片在坎城影展中獲得最佳劇本獎,就我看來不是故事本身有多獨特精巧,而是敘事上有種「久違的慧黠」,它用最簡單快速的方式交代完設定,之後只需順著觀眾隱隱感覺要發生什麼再多給一些些就能達到驚喜/驚嚇/驚悚的效果。從開場好萊塢星光大道上女主角Elisabeth Sparkle
,父親外遇是「父親角色」的缺席、因弒父坐牢延伸成整個「親密關係」的缺席─是對母親不諒解的最高點,整個人也被拔除在社會、人際網絡之外─更多的是八年來她對自己人生的缺席,太多的黑暗與空白讓小雁重返社會時顯得畏縮、尷尬,當母親提議去給父親上個香、當她問母親有沒有辣椒醬(她與父親都嗜辣),都表現出她不知道如
當我們對Arthur、Lee又開金口、又陷入幻想而開始不耐煩─(Joaquin Phoenix)、女神卡卡(Lady Gaga)的好歌喉已經不是重點─也證實導演所想的:觀眾其實沒有多大興趣了解Arthur,也許這個角色就是需要漫長的篇幅才能走完接受審判的整個心理過程,也許他就只是極度缺乏愛的靈魂而沒
本以為漫長的等待是值得的,但原來,等待,也就只是等待而已。 我們難以迴避這部片長2個半小時長的電影需要耐性和對的觀影頻率,只是它遠比漫長人生要讓你我懂得的領悟還要仁慈,正因為每段故事足以耽溺的細節而不必寄望透過來世證明此生的價值,肆無忌憚地確認當下活著總好過活在害怕自己未曾活過,沒有什麼野獸會比人類
訪談中奧山大史曾這樣說道,而這樣的留白正是療癒的本身,畢竟我們的人生並沒有多少外顯的戲劇衝突,有的是自己內心不確定的矛盾感,日子一點一點的積累如同綿綿落雪直至回神才發現負擔怎樣的重量,卻又無法具體闡述那樣的狀態,劇情對人物心境保留的某種曖昧,才像是現實本身,是這種對生活的「懂」療癒了人,而不是強加.
本片則聚焦「人界」中,探究人內在與外界能否分離,像是首尾呼應的連續旋轉動作,中軸得何其穩定以巧妙平衡離心力,全片卻和「離」有關,為了夢想主角Joy(由Talia Ryder飾演)必須離開舒適圈、必須把自己硬生生拔到另個環境,那種痛苦不只是隔閡、孤獨,更是強迫一個已然完整的人全部砍掉重練,一如...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本文深度解讀電影《淑女鳥》Lady Bird,探討主角在面對家庭和社會期待的同時,勇敢追尋自我的成長旅程。電影揭示了注意力與關愛的聯繫,展現了女性在追夢過程中的掙扎與決心。故事中,淑女鳥從拒絕自己的名字開始,最終重新理解自己的根源,與自己、家人、以及家鄉和解,呈現女性在成長過程中所需面對的重要議題。
Thumbnail
健全人要如何了解身障者的性(sexuality)?對於作為健全人同時又是女性的我,女性主義是否提供介入的可能性?剛接觸《傴僂》,對這本小說僅有包括贏得芥川獎的初步認識時,我帶著這些疑問翻開了它。
Thumbnail
筆者曾受到《狂舞摯愛》這部作品的鼓舞,一齣跨越歷史的女性舞蹈電影,那時的我就已被史黛芬妮迪朱斯托導演折服,直到去年她的第二部長片《時髦女子》再次入選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無疑證明了我心中的想法,她是應當受到關注的女導演,尤其喜愛導演這次敘事的優雅從容,以及攝影的細膩捕捉,整體相較於前作更趨成熟,
Thumbnail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是一部日本經典文學,宮崎駿最新電影「蒼鷺與少年」就是以這部作品為本。上野千鶴子將你改為女字旁的「妳」作為一種宣示,身為女孩子,也能活出想要的人生。 社會發展至今,女性的處境相較過往已進步不少,至少在台灣,我們身為女性,擁有投票權、能受教育、可以自由選擇伴侶,有能力表達自己的意
Thumbnail
帶著女權視角去觀賞《可憐的東西》,看完後發現,以女權主義去定義這部電影太狹隘了,電影《Poor Things》中的Things不只是活在父權社會下的女性,更可泛指所有活在體制內的人們,偽善、貪婪、淫亂的人們。  於2023年上映,獲獎無數的《可憐的東西》,是一部愛爾蘭、英國和美國合拍的超現實科幻喜
Thumbnail
網路社會裡面,人與人之間應對進退,更包含了在不認識、生活沒交集的人面前擺出被喜愛的公眾形象。就算勇於逆風,一旦被退追蹤、被封鎖、被演算法砍,當流量崩盤,簡直變成比「社死」更卑微的「不存在」!
Thumbnail
一部充滿笑聲的「驚悚電影」,引導觀眾反思性別角色和善惡的定義,增長見識和智慧。
Thumbnail
作者分享了關於躁鬱症前任的愛情故事。從一見鐘情到相愛相傷,再到最終崩塌,其間發生了諸多戲劇性情節。 深入探討了追逐愛情時所忽略的現實問題,展現了對愛情和生活的深刻思考。文章以一種散文的風格寫作,混合了個人回憶和對當時情況的分析,使讀者更容易與作者產生共鳴。
Thumbnail
整部通篇漫長的「偽緩慢電影」其實從頭到尾只揭示了,女性依舊是個受到男性主體形構出的社會所箝制之下的客體。
林蔚昀的三首詩作描繪女性生育後的境遇,闡述女性如何在父權文化中遭致「母職」期待的綑綁。〈責任制〉道出母職工時不由自己決定、不受法律保障,成為「母親」連薪水都沒有,而是一生的職責。〈自己的房間〉描繪女性在心靈、物理上皆因穿戴了「母親」身分,而幾乎失去「自我」的存在。〈恐怖片〉則控訴女性在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本文深度解讀電影《淑女鳥》Lady Bird,探討主角在面對家庭和社會期待的同時,勇敢追尋自我的成長旅程。電影揭示了注意力與關愛的聯繫,展現了女性在追夢過程中的掙扎與決心。故事中,淑女鳥從拒絕自己的名字開始,最終重新理解自己的根源,與自己、家人、以及家鄉和解,呈現女性在成長過程中所需面對的重要議題。
Thumbnail
健全人要如何了解身障者的性(sexuality)?對於作為健全人同時又是女性的我,女性主義是否提供介入的可能性?剛接觸《傴僂》,對這本小說僅有包括贏得芥川獎的初步認識時,我帶著這些疑問翻開了它。
Thumbnail
筆者曾受到《狂舞摯愛》這部作品的鼓舞,一齣跨越歷史的女性舞蹈電影,那時的我就已被史黛芬妮迪朱斯托導演折服,直到去年她的第二部長片《時髦女子》再次入選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無疑證明了我心中的想法,她是應當受到關注的女導演,尤其喜愛導演這次敘事的優雅從容,以及攝影的細膩捕捉,整體相較於前作更趨成熟,
Thumbnail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是一部日本經典文學,宮崎駿最新電影「蒼鷺與少年」就是以這部作品為本。上野千鶴子將你改為女字旁的「妳」作為一種宣示,身為女孩子,也能活出想要的人生。 社會發展至今,女性的處境相較過往已進步不少,至少在台灣,我們身為女性,擁有投票權、能受教育、可以自由選擇伴侶,有能力表達自己的意
Thumbnail
帶著女權視角去觀賞《可憐的東西》,看完後發現,以女權主義去定義這部電影太狹隘了,電影《Poor Things》中的Things不只是活在父權社會下的女性,更可泛指所有活在體制內的人們,偽善、貪婪、淫亂的人們。  於2023年上映,獲獎無數的《可憐的東西》,是一部愛爾蘭、英國和美國合拍的超現實科幻喜
Thumbnail
網路社會裡面,人與人之間應對進退,更包含了在不認識、生活沒交集的人面前擺出被喜愛的公眾形象。就算勇於逆風,一旦被退追蹤、被封鎖、被演算法砍,當流量崩盤,簡直變成比「社死」更卑微的「不存在」!
Thumbnail
一部充滿笑聲的「驚悚電影」,引導觀眾反思性別角色和善惡的定義,增長見識和智慧。
Thumbnail
作者分享了關於躁鬱症前任的愛情故事。從一見鐘情到相愛相傷,再到最終崩塌,其間發生了諸多戲劇性情節。 深入探討了追逐愛情時所忽略的現實問題,展現了對愛情和生活的深刻思考。文章以一種散文的風格寫作,混合了個人回憶和對當時情況的分析,使讀者更容易與作者產生共鳴。
Thumbnail
整部通篇漫長的「偽緩慢電影」其實從頭到尾只揭示了,女性依舊是個受到男性主體形構出的社會所箝制之下的客體。
林蔚昀的三首詩作描繪女性生育後的境遇,闡述女性如何在父權文化中遭致「母職」期待的綑綁。〈責任制〉道出母職工時不由自己決定、不受法律保障,成為「母親」連薪水都沒有,而是一生的職責。〈自己的房間〉描繪女性在心靈、物理上皆因穿戴了「母親」身分,而幾乎失去「自我」的存在。〈恐怖片〉則控訴女性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