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0|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好與壞是同時存在的




前篇貼文提到,我覺得自我價值建立在看到自己需求背後的善意。


然而,當我深入思考時,發現一件矛盾的事:那我所認為的自我價值,其實是建立在「我無法接納自己的陰暗面,所以才只看到自己善的一面」嗎?


如同心理學中的「投射」:當我們無法接受自己某些特質或感受時,會無意識地將負面感受丟給外界。「他們都是壞的,這樣我才會是好的。」如此一來,我們便能避免直接面對自己消化不了的情緒或議題。


這個矛盾讓我思考了很久,最後我意識到:

1.自我價值應該在於看見自己的「需求」,找到被自己理解的心安感。

2.自我接納是除了看到自己需求背後的善意外,也要接受自己的所有面向,包括我們通常不想面對的陰暗面。


例如,有次跟主管討論事情,最後我脫口說了一句:「我都可以。」事後我卻擔心這句話是否太隨便,主管會不會認為我辦事不負責任,但其實我的善意在於不想讓事情變得更複雜,所以選擇不提出意見。

當然,這句話從不同觀點的確也可以解釋成輕浮,但畢竟我沒辦法控制他人如何解讀,如果對方看到的是我壞的一面,我也只能接受。


而這正是自我接納的一部分:明白既是一種善意的表達,也是一種可能被誤解的行為。但不論是好或壞,我都勇敢地看見自己所有的面向,並承認它們同時存在

-


隨著心理學越學越多,我漸漸明白,活得自在是知道好與壞是同時存在的,不僵固而有所彈性。


年輕時看到討厭的大人,總會告訴自己:「我絕對不要變得跟他們一樣。」像不要遷怒、不要固執、不要變得現實...等。然而,隨著年紀增長,我發現這樣的信念好像沒有讓我更快樂,甚至有時不小心表現得像他們時,心中忍不住想:「我是不是也變成小時候我最討厭的大人了?」


當時我不懂得在環境與脈絡中看訊息,其實他人可能面臨各種限制,甚至我,也是有限制的。


終於,我理解世界的視野變大了、理解世界是複雜的,不再固守某個單一觀點。當我找到內心的安定,也能更真誠地與他人互動。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