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5|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從高中到博士後研究員:我的英文學習心路歷程】

雖然現在 GPT 等工具可以協助英文寫作,但我深刻體會到,寫出真正有深度的英文文章,還是依賴多年來的積累。回顧我的英文學習之路,從高中到如今在 UCLA 擔任博士後研究員,這一路上的點滴對我英文能力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以下分享我的學習經驗,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raw-image


▋ 高中啟蒙:用實際需求推動英語學習


我的英文學習起點源於高中時參加數學科展。當時,我被選為台灣代表,需要將科展報告翻譯成英文,並準備在美國加州聖荷西參賽時,用英文向評審介紹作品。那時,我的英文程度只在全民英檢中級左右,面臨全英文的學術報告與問答挑戰,我只能加速提升自己的英語表達能力。


為了這次比賽,每週我從屏東坐高鐵到新竹清華大學,向數學教授學習研究方法。週末還會到台北的科學教育館接受訓練,準備如何用英文陳述研究成果。這樣的密集訓練持續了三個月,雖然辛苦,但我因應這個實際需求,不得不強化英文閱讀和口說,這也成為我英文進步的關鍵一步。


▋ 擴充詞彙:每日記單字的習慣


在高中的時候,我的英文老師非常強調詞彙的重要性,於是我每天抄寫五十個不認識的單字並查詢意思。雖然也會使用單字書,但我更重視從閱讀中學習詞彙。當時,我經常閱讀台灣出版的英語學習雜誌,並且隨手標記不懂的單字。隨著詞彙量增加,我開始挑戰更高難度的材料,比如《時代雜誌》和《經濟學人》。


這些刊物的用字和文章結構遠比高中的英文教材複雜,但我堅持閱讀,試圖在理解中提升自己。同學們覺得沒必要讀這麼艱深的內容,但我相信,這種深度學習會在未來帶來好處。


▋ 培養英文審美:多讀好文章,提升表達層次


進入大學後,我持續保持英文閱讀習慣。後來在美國攻讀統計學博士期間,我對語言學產生興趣,還選修了語法學和語用學等科目。這些學習讓我對英文的理解更加深刻,尤其在英文寫作的用字、句型和段落結構方面變得更有敏感度。


我逐漸認識到,英文寫作不僅僅是表達想法,更需要「審美」。當你懂得用簡單的語句表達時,其實還不夠;要能寫出引人入勝的文章,則需要對優秀英文作品有深入的理解。這種英文審美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經年累月地閱讀好作品,並體會其中的精妙之處。


在閱讀過程中,我會仔細觀察作者如何選詞、如何呈現邏輯和情感,並試圖還原他們的寫作思維。只有多讀、多分析,才能讓自己的英文表達更具層次。


▋ 內功為本:技術是輔助,真正的實力來自積累


如今在 UCLA 擔任博士後研究員,寫作依然是日常工作的重心之一,無論是論文撰寫還是專業報告,都需要精準且流暢的英文表達。儘管 GPT 這樣的工具能夠輔助寫作,但若對英文好壞缺乏敏銳的鑑別力,很難從工具生成的內容中辨別品質。技術確實讓寫作更高效,但如果缺乏紮實的英文功底,使用 AI 的效果依然有限。


這讓我想到一句話:「練武不練功,到老一場空。」無論技術如何進步,真正的實力來自於個人長期的積累。只有透過紮實的閱讀、寫作練習,才能真正提升英文寫作水平,即便在使用 GPT 等工具時,也能保持內容的深度和質感。


▋ 英文學習的核心:培養內功,追求長遠的進步


學習英文不只是記憶單字或練習會話,而是需要長期的「內功」修煉。從高中的實際需求推動,到大學和博士階段的不斷閱讀和研究,我的英文能力一步步提升,這些都離不開日積月累的努力。技術輔助固然重要,但真正的表達能力,源於紮實的基本功。只有不斷強化內在的積累,才能在寫作中發揮自如,達到高水準的英文表達。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