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寒自小便對病弱與殘缺的人有著莫名的厭惡。他總覺得那種人如同一面鏡子,讓他看見了某種深沉的恐懼與無力。每次見到他們,他的胸口便充滿了憤怒與不安,彷彿他們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罪過。直到那天,他在醫院裡遇見了老人葉成。一位看似不起眼、面帶微笑的老者,坐在輪椅上,儘管身體虛弱,眼神卻平和且溫柔。江寒為母親辦理手術的手續時,無意間被安排到陪護葉成老人。
「你看起來不太喜歡待在這裡。」葉成的聲音輕柔,但每個字卻像是穿透了江寒的心房。
江寒不自在地轉過頭,不願多談。可葉成似乎早已看穿他的心思,並沒有強迫他說話,而是微笑著繼續與他閒聊,不論江寒的回答多麼冷淡。
在接下來的幾天裡,江寒忍不住觀察起了葉成的生活。儘管生活不便,葉成卻總是積極樂觀,每天會拿著一本書,安靜地閱讀,有時還會與醫院其他病人分享他的故事。他對生命的熱愛與堅持讓江寒疑惑,為什麼這樣的人會如此平和?他心中的疑問越來越重,不得不在某一個晚上忍不住發問:「葉老,你一輩子這麼辛苦,為什麼還能微笑?」
葉成停下手中的書,轉頭看向江寒。「我不是一直都這樣的。年輕時我也曾痛苦掙扎過,甚至對別人冷漠無情。但後來,我發現自己真正討厭的並不是那些病弱的外表,而是害怕自己有一天會成為他們的一員。」
這句話讓江寒如遭雷擊,他從未想過自己內心的厭惡源於這樣的恐懼。他開始跟隨葉成老人,學習如何理解那些病弱之人,了解他們的故事。透過日記的記錄,他慢慢挖掘出自己內心深處的恐懼,將那些負面的情緒與葉成分享。
「江寒,那些恐懼,你越是抗拒,它反而越強大。」葉成輕輕地說,語調中帶著淡淡的溫暖。他將一本陳舊的筆記本放到江寒手中,那是他多年來的冥想心得。葉成告訴他:「恐懼不會消失,但我們可以學著與它共存。我們無法避免那些讓人膽怯的瞬間,但我們可以選擇如何面對它們。正視內心的陰影,讓恐懼成為引導我們成長的力量,而不是阻礙。
恐懼是生命的一部分,無論我們多麼努力地逃避,它依舊存在。與其躲藏,不如讓它與我們同行。接受恐懼,也就是接受自己那些未被理解的角落。
恐懼或許無法完全消散,但只要我們不再將它當成敵人,它便不再會主宰我們的心靈。每一次的面對與妥協,都是與內心和平共處的一步。
有些傷痕不會癒合,有些恐懼也不會消失。但我們可以選擇與它們並肩而行,讓這些不完美成為我們生命的一部分,成為更完整的自己。」
江寒低頭翻看著筆記,裡面充滿葉成手寫的心得,每一頁都記錄著葉成對恐懼、疼痛和接納的理解。江寒有些疑惑地抬頭看著葉成,等待著進一步的解釋。
「來吧,跟著我一起冥想吧。」葉成拍了拍旁邊的草地,讓江寒坐下。「你要學會正視自己的內心,而不是逃避。」
兩人靜靜地坐下,葉成指導著江寒閉上眼,慢慢調整呼吸。江寒的呼吸逐漸放慢,心緒也隨之平靜,耳中只聽見葉成低沉的聲音:「感受每一次呼吸,放下對恐懼的評判,僅僅只是去觀察它。」
江寒深吸一口氣,想像著葉成描述的光明,讓自己深埋的那些厭惡和恐懼浮現出來。他發現,這股情緒其實沒有他想像中的可怕,反而只是一種讓他警惕的感覺而已。隨著葉成的引導,他的內心開始變得寧靜,不再像從前那樣被恐懼所包圍。
「接下來,我們再試試一個方法,」葉成笑了笑,然後指醫院中一位坐在輪椅上的老人。「我希望你去認識她,聽她講講她的故事。」江寒一開始有些遲疑,他依舊不習慣面對這些病弱的老人,但他還是鼓起勇氣走向那位老人。他開始和她聊起她年輕時的生活,她娓娓道來,講述著自己曾是一位老師,教育了許多孩子,最後卻因為病痛不得不待在醫院。
隨著交流的增多,江寒發現自己的內心竟變得柔和起來,他不再只看到老人的病態,反而看見了一段豐富的人生。葉成看到江寒逐漸放開,欣慰地點了點頭。
接下來幾天,葉成讓江寒每天和不同的老人交談,並記錄下他們的故事。每一個故事都像是一扇窗,讓江寒得以看到生命的多面性,也讓他逐漸釋懷了自己的恐懼。
「恐懼,其實只是我們對未知的抗拒。」葉成說道,「但當你了解它們,當你真正與這些人接觸,你會發現他們並不可怕,他們只是和你一樣有著自己的傷痛和渴望。」
某日,葉成拿出了一本全新的筆記本遞給江寒:「這是你的,寫下自己的情緒,記錄你每天的變化。」江寒開始每天在筆記本中寫下自己面對恐懼的心得,將自己過去的排斥、恐懼與不安一一記錄。透過書寫,他的內心漸漸釋放了過去的壓抑,恐懼逐漸淡去。
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江寒不再逃避,而是能夠自然地與這些人相處。他從內心深處接納了自己與他人的脆弱。他開始明白,這些病弱的老人只是生命的一種狀態,而非他該抗拒的事物。
某天傍晚,江寒與葉成並肩坐在醫院的庭院中,他微笑著說:「老師,我好像真的不再害怕了。」
葉成看著他,眼中閃爍著欣慰的光芒。「江寒,恐懼不會消失,但你學會了如何與它共存。這才是真正的成長。」
幾個月後,江寒逐漸轉變了。他不再逃避,也不再害怕。他學會了以溫柔的眼光看待身邊的病患,甚至有一天,他站在葉成的病床前,向他道謝。葉成微笑著閉上了雙眼,彷彿這一生終於找到了心靈的平靜。學會了接納,也學會了釋懷。江寒終於明白,真正的力量不在於逃避恐懼,而是直面並擁抱那些脆弱的瞬間。葉成去世後,江寒陷入一種前所未有的失落與空虛中。曾經困擾他多年的厭惡情緒已隨著葉成的開導而被化解,但失去了這位老人,他又感到了一股深沉的孤寂。葉成像是一道曙光,曾帶給他一片新的天地,如今,這片光芒卻似乎消逝在他眼前。
在葉成的遺物中,江寒發現了一本日記,記錄著葉成最後幾年的心路歷程。葉成在日記中寫道:「我願生命的最後一程,能引導像江寒這樣的年輕人,讓他們不再對脆弱的生命存有偏見。」
這段話讓江寒再次震撼不已,他意識到葉成對他的影響早已滲透到他的內心深處。他決定繼續這條路,將葉成的溫柔與智慧帶給更多人。
江寒開始在當地的療養院擔任志工,他初次來到這裡時,內心還是有些不安,看到那些年邁且病弱的老人,他的心裡總會不自覺地浮現一絲恐懼。但他學會了控制這種情緒,並用葉成教給他的冥想技巧讓自己平靜下來。
隨著他與老人們的相處日漸加深,他慢慢發現,這些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有人曾經是優秀的教師,有人曾經是一位慈愛的母親。江寒在傾聽他們的故事時,逐漸感受到每一個生命背後的豐富與尊嚴,並對他們心生敬意。
有一位老人李伯伯,患有嚴重的關節炎,無法自由活動,甚至連吃飯都需要別人協助。江寒每次為李伯伯喂飯時,心中總有一股複雜的情緒,既有憐憫,也有對自身健康的感恩。他開始為李伯伯記錄生活中的小事,記下他過往的種種。一天,李伯伯忽然對他說:「寒啊,有你在,這些日子過得挺溫暖的。」
這句簡單的話讓江寒感到一股深深的觸動,心中的孤寂也逐漸消散。他開始理解,葉成的平和與樂觀源於對生命的接納與關懷,而他自己也在這條道路上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平靜。
漸漸地,江寒不再只是幫助療養院的病人,還會帶著他們一起做些小小的活動,甚至開始舉辦一個「分享會」,讓每個老人都能講述自己的故事。他發現,這些原本被社會遺忘的人們,也需要有一個舞台去分享他們的情感與智慧。
一年後,江寒接過葉成的書籍與冥想技巧,開辦了一個名為「影光」的自我療癒課程。他在課堂上分享自己如何走出厭惡與恐懼的經歷,並教導其他人如何面對內心的陰影。他逐漸成為了一位啟發他人的導師,像葉成一樣,用溫柔的力量感染著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江寒最終在葉成的引導下,將曾經的厭惡與恐懼轉化為一種溫柔而堅定的力量。他學會了不再逃避,而是接受生命中的脆弱與殘缺,並引導他人從黑暗中尋找到屬於自己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