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心理學
書名:《愛的藝術》
作者:埃里希·佛洛姆
個人評分:5/5
————-
1、本書出版於1965年,內容有別於現代心理學書籍,沒有大量的心理學實驗介紹,反而更像是 哲學家 透過日常觀察論述自己看到的世界。
作者立場偏向社會主義&人本主義,反對資本主義及早期佛洛依德偏父權的心理分析。
作者認為同性戀無法達成如同異性在生理和心理上的結合,始終處於愛而不得的疏離感
————
2、作者認為,廣義的「愛」如同繪畫、音樂等藝術需要學習。同時認為人們普遍有以下問題
:
(1)熱衷於讓自己有吸引力(被愛),但不懂如何去愛
(2)覺得感情不順是「對象」問題,而非自己的「能力」問題
(3)把激情(一見鍾情、少許愉快的聊天)當作愛
(4)把許多事情(成就、聲望、金錢、權勢等)看得比愛還重要
————
2、人類有別於動物,「存在」本身就會帶來焦慮與恐懼(孤單寂寞冷),作者認為只有透過「成熟」的愛才能讓彼此在心靈上緊密結合。
其他方式(性、藥物、融入團隊、控制他人/被控制)都只能治標不治本;所有的本能需要如果全部被滿足,不但不是幸福基石,甚至連神智清醒都難以保證(類似被動物本能主宰)
成熟的愛是主動的能力,能夠喚起他人心中的愛;遵循著:「因為我愛,所以我被愛&需要你。」不成熟的愛則是:「因為我需要你or被愛,所以我愛你。」
成熟的愛是在保存自己完整性的情況下結合;在愛之中,兩個人變成一個,但仍舊是兩個人。
愛的首要意義是「給予」,是積極主動的能力,次要條件則是照顧、責任、尊重和了解。
—————
3、作者透過嬰兒成長過程、宗教發展史來論述一個人從青澀邁向成熟:
嬰兒時期,從母親處接受「無條件的愛」,不用爭取(爭取也沒用);青年時期,向外界探索則是父親「有條件的愛」,需要滿足條件;成熟期,則需在愛的能力上擁有「母性良知」,在理性判斷上建立「父性良知」
———-
4、作者認為,意志是長久婚姻的基礎——愛一個人不僅是強烈的情感,更是一項決心、判斷&承諾,是一種躍遷。
個人聯想到存在主義齊克果的「信仰之躍」——信仰無法透過理性、日常祈禱(形式)來獲得,而是需要全身心義無反顧地投入。
———-
5、作者認為,資本主義社會中,人們習慣將事物商品化,透過市場機制來交換,以致於人們習慣將理想對象視為「好隊友」,講究「合作雙贏」。
「好隊友(合作雙贏)」是兩人份的自私,並不能完美解決「存在」本身帶來的問題,並指出常見的性問題——婚姻後男女性冷感/無能,根源於心理上的壓抑,而非正確的性技術。
把 相互間的性滿足&兩人合作互補 當作愛情是現代社會缺乏愛的兩種典型。
————
6、「自私」並非愛自己太多,而是愛得太少,過於強調「不自私」亦然,根源都是無法照顧真正的自己。
如果你愛自己,就會像愛自己一樣愛每個人。
書中提到多種病態,列出較為貼切的兩個:
(1)對母親的依戀:需要另一半給予無條件的支持,目的是被愛,而非去愛;同時如同嬰兒成長至青年,得到母親足夠的支持後容易有出軌的可能。
(2)對父親的依戀:大男人/女人主義,另一半處於次要位置,有強烈的事業心。
————-
7、作者認為,「愛的實踐」是個人的經驗,無法傳授只能給予建議;如同學習藝術般,需要自律、專注、耐心、無上關心、學習看似不相關的基礎。
一個人如果追求速效,就永遠不能習得藝術;現代人容易盲目追求效率,但卻隨意揮霍省下來的時間
作者另外提到「能夠孤獨,乃是能夠愛的條件。」
————
8、對孩子潛能是否有信心,決定了選擇教育(引導其自主學習)還是操縱(填鴨式教育)。
教育是幫助孩子實現潛能,操縱則是把自己覺得正確的東西填入其中。
———
9、個人稍微了解點不同的社會體制:
(1)目前主流是資本主義(美國)vs社會主義(中國、越南、古巴⋯)。共產主義是極端的社會主義,鬥爭性極強。
(2)社會民主主義則是修正的資本主義,以北歐諸國為代表,具有健全的社會福利制度,號稱最幸福的國家
個人傾向認為,資本主義是最符合人性的制度,卻放任其發展勢必容易滋生大量問題,畢竟人性並不總是美好;而社會/共產主義則相對理想化、要求人民有極高的覺悟,在如今大環境下很難實現。個人目前最嚮往社會民主主義。
—————
10、聯想到馬克思主義「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1)在沒有農業條件的地方難以產生封建社會(基礎為土地所有制)
(2)在通訊、交通技術不發達的時代,幅員遼闊的帝國無法持久。
(3)資本主義需要現代科技與自由市場,反過來也推動了教育普及和職業教育。
(4)穿越劇中,主角回到過去透過大量的基礎發明推動工業革命,現在看來大概率是無法實現——在中國歷史中,不乏曇花一現的偉大發明,但都因爲大環境的限制而偃旗息鼓。
(5)現代科技持續帶動生產力進步,從電腦、互聯網、手機(物聯網)到現在的AI,相信未來的社會變動會更加劇烈⋯⋯
(6)個人認為,隨著現代知識不斷推陳出新,「學習速度」應該是未來社會發展的限制之一。
目前已知,AI可以減少語言學習的壓力、協助基礎程式設計、蒐集資料、整理重點⋯⋯等
(7)《真確》p66,20年前全球29%的人處於赤貧,現在僅9%。
「財富的積累需要三代」衣食足而知榮辱,隨著經濟持續提升,相信人們的素質也會隨之提升,屆時人類文明或許會有更加正面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