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29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阿木聊哲學(一)政治是甚麼?

馬哈特瑪·甘地:「成為你想要看到的改變。」

馬哈特瑪·甘地:「成為你想要看到的改變。」

台灣譽為亞洲最民主的國家,往往我們自身感受卻沒有,再加上近期新聞提出許多高官逼死他人後可以脫罪,這時讓我們那麼的是:1.甚麼是政治?2.政治只有鬥爭嗎? 3.為甚麼政治要作秀?,或許我們可以從一些哲學家的論點找出一些想法來跟自身想法碰撞。大部分的問題和想法會從法國高中哲學課本裡提出來,再加上我自己的理解所寫下,你可以把這個系列當成說書來看。

資源分配的問題更加複雜,需要更多政治家來討論。(圖片來自歐盟議事廳)

政治的定義和起源

政治的定義是:"與權力運作相關的所有活動。政治是由權力制定並施行法律,讓人們得以組織社會生活。",政治的誕生是為了一件事:分配資源,但分配資源的過程不一定都很順利。政治就像是有一塊蛋糕要分給5人,如何讓每個人拿到且沒有怨言是一個需要花費力氣的事物,這中間需要討論和找人來執行討論的內容,分蛋糕看似簡單,如果改成有256塊蛋糕分給1萬人,讓1萬人達成一致變得更困難了,像是途中蛋糕的保存或是切割也需改變,為了讓分蛋糕變得流暢方便,有些人找其他人替他執行項目,漸漸地變成幾個人替底下幾千人發聲謀福利,隨著討論的議題增多(稅務,金融,交通,戰爭,颱風,地震...),執行項目越來越繁瑣(查帳,紓困,賑災,通報,訓練,制定規定...),慢慢形成政治的概念,藉由政治來幫助一群人生存的更加方便的學問。

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爭奪吵架。(圖片來自BBC)

政治只有權力鬥爭?

當我們在想政治是否只有權力鬥爭時?我們可以從目的下手,政治是為了能讓每個人都能拿到他們認為公正的事物,當你想拿取更多,就會需要更多資源分配的權力,這時類似馬基維利的觀點一樣,利用爭鬥的方法來讓自己得利,或是以盧梭的角度去看,只看大眾利益,與大眾利益相似越高的人越該去爭取權力。

尼可拉.馬基維利 1469-1527 ,著名作品:君王論

以馬基維利的角度,會認為只要能達成最後自己想要的要求,不管是爭鬥或是其他方式來謀得權力:"因此,君王不應介意殘酷的惡名,只要臣民團結順從:因為除了某些狀況外,他比起那些因[仁慈]而做事混亂,殘殺與打劫的人來說,或許來的更仁慈,後者使所有人受害,而君王處決的都是特定的人[.......]有個爭議是:到底該受人尊敬還是受人畏懼?兩者合併最好,如果必須取捨,那麼畏懼會是比受人愛戴好,人類都有共通性:忘恩負義,善變,虛偽,躲避危險,利慾薰心[......]當他們臨近自己的需要時,會背棄你。當君王完全信任人民的話語時,他就會失敗"-《君王論》

讓.雅克.盧梭 1712-1778 ,著名著作:社會契約論 論人類不平等之起源與基礎 科學和藝術的進步對改良風俗是否有益

以盧梭的角度,會認為只要符合公眾利益就行:"唯有公共意志才能根據國家建立之目的,為了共同福祉,指揮國家各種力量,因為建立社會的必要性來自於個別之間的利益衝突,卻也因為這些利益之間的共通性,社會才有形成的可能,沒有任何一點達成一致,沒有社會形成的必要,社會治理只能建立在共同利益上。[...]雖然個別意志在某方面跟公共意志是一致的,但這種一致不會長久穩定,因為本質來說,個別意志傾向個人喜好,而公共意志傾向平等"-《社會契約論》

利用閱兵典禮來表現軍人的印象和總統的權威(圖片來自2022國慶直播截圖)

為什麼許多政治家要作秀?

但有些政治現象很奇怪,像是:利用死刑來轉移焦點,利用打架來影響立法的進程或是近期勞動部發表的聲明或是剪綵儀式等等,你知道有了這些表現對事件本身沒有太多影響,甚至會覺得反感,但統治者仍舊會做這些事情。

以傅柯的角度看,除了盡忠職守是沒用的,有時需要靠表演吸引觀眾,如同我們在學校時候,老師請班長喊口令:起立-敬禮-老師好-坐下,這個行為中加深我們的對於老師的權威。以漢娜.鄂蘭來說,政治跟作家寫書一樣,如何在空白的紙上書寫自己的風格和思想,讓人民對你的文字著迷。

米歇爾.傅柯 1926-1984 著名作品:古典時期瘋狂史 詞與物 監視與懲罰

傅柯從逞罰犯人中找到其正當性和加深我們的刻板印象,就如同政治家在作秀,讓大家知道他做了什麼和他想展現的偉大形象:"公開處決儘管形勢匆促且普通,卻是展現權力的消失與重建系列的儀式之一;公開處決,在眾目睽睽下,處決侮辱君王的罪犯,從而展現出權力不可抵擋的力量。與其說建立平衡,不如說是透過懸殊的方式,對膽敢違法的陳旻展示他人無人能及的威力。儘管對私人損害的賠償應該合乎比例,判決也應該是公平的,但執行懲罰的卻不是恰如其分的展演,而是以不平衡且過度的方式來展演;在這懲罰儀式中,一定要盡可能誇大強調權力及其自身內在的優越性。[...]酷刑不是正義,而是活化權力。"-《監視與懲罰》

漢娜.鄂蘭 1906-1975 著名作品:集權主義起源 平庸之惡 人的條件

漢娜.鄂蘭將政治比喻成歷史,政治的最終目的是留下自己的痕跡,名留青史:"如果世界是一個公共空間(大家都能表達的空間),它就不只為這一世代或是為了目前活著的人創立;它必須超越必朽人們的壽命。[......]共有的世界是我們出生就進入,死後就離開的世界。它超越我們的壽命,延伸到過去和未來;它們在我們來到前就存在,在我們短暫的羈旅後依然持存。[......]他之所以能夠在世代中遞嬗持存,只因為他是公開出現的,將人類從時間的自然廢墟中救出來的東西吸收進來,並讓它數百年來大放異彩,正式公領域的「公開性」。[......]人們之所以進入公共領域,是因為他們希望他們自己以及他人共有的某些東西能夠比他們的生命更持久。"-《人的條件》

總結

由這些問題,我們可以知道政治本身的一些特性,需要選出部分人員來進行討論和討論內容,部分人員代表大多數的意志來進行權力劃分,確認劃分後再由執行人員把討論內容實現,因此如何吸引大眾將權力交託給你變成一種學問-政治。許多政治家對權力的爭奪和行為模式感到奇怪,以政治家的方面,為了保持自己的權力和避免他人瓜分,權力者會勾結其他政治家來保證自己集團的利益,作為與其他政治團體爭鬥的籌碼。以人民方面,人民之所以將權力給政治家,是為了整群人的利益,但這些利益終究不是整個社會的意志,藉由與其它政治團體摩擦後得出更好理念,因此權力鬥爭是必要的。由於性質不同,許多政治家的工作與普通人的有所不同,讓許多普通人對此感到一無所知,漸漸對政治家的作為失去興趣,為了讓普通人信服政治家的理念,通常會以表演的方式來讓大眾知道政治家是誰。

個人想法

以前我會可能會以為政治都是骯髒的,只會貪汙或賄賂,大多是因為新聞媒體描述,我們並沒有真實碰觸政治,經過這些哲學家描述政治形成的觀點後,發現政治本質是中立的,它僅僅只是為了某些團體服務,一旦與我們理念背道而馳,再加上新聞的刻板印象,就會對政治形成一個負面印象。當我們遇到一些負面消息或情緒,或許試著用另一種角度描述可以幫助我們更加理解自己和資訊。

書籍參考: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1 作者:侯貝(blanche robert)等人著作 譯者:廖健苡 審:沈清楷

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全五冊套書)──思考主體、道德、政治、文化、理性與真實的啟蒙之路 isbn:9789869706995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