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8|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為何最好的事物都需要時間醞釀

在這個追求速度與即時回報的時代,每個人都希望可以又快又好的完成一件事。Morgan Housel 在他的《一如既往:不變的人性法則與致富心態》一書中,因此談到關於「適當成長速度」的深刻見解。這個概念不僅能幫助我們避免在商業決策中犯下致命錯誤,更能指導我們在人生各個層面做出更明智的選擇。

自然界提供了最好的啟示。書中提到一個引人深思的案例:在空曠處生長的樹木,由於缺乏遮蔭,反而生長過快,導致木質疏鬆,容易遭受真菌侵襲。護林人 Peter Wohlleben 的觀察發人深省:「長得快的樹,腐爛得也快,因此永遠沒有機會變老。」相反地,那些在森林中緩慢生長的樹木,因為要在有限的陽光下競爭,反而發展出更堅韌的特質,最終能夠存活更久。這個自然法則,在商業世界中同樣適用。

格拉斯哥大學(Glasgow University)的一項研究更加印證了這個道理。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長達五年的實驗,觀察不同生長環境對魚類壽命的影響。他們發現,在低溫環境中緩慢生長的魚,最終壽命比平均值長 30%;相反地,在高溫環境中快速生長的魚,壽命卻比平均值縮短 15%。生物學家解釋,這是因為過快的成長會損耗原本用於維護與修復的資源。這項研究不僅在生物學領域具有重要意義,也為企業成長提供了寶貴的啟示。

這個原理在投資市場特別明顯。Housel 指出,市場有個「最適合」的投資期間,通常是十年或更長。當投資人試圖縮短這個自然週期時,往往會付出慘痛代價。根據他的觀察,歷史上至少 90% 的投資失誤,都源於投資人想要加速這個過程。這讓我想起 2008 年金融危機時,許多投資人因為追求快速報酬而承受重大損失的教訓。

星巴克的擴張故事就是一個經典案例。從 1994 年的 425 間門市,到 1999 年增加 625 間新店,最後在 2007 年時達到驚人的每四小時開出一間新店的速度。這種瘋狂擴張導致品質管理問題叢生,顧客體驗大幅下滑,同店銷售成長更是下跌了一半。正如星巴克創辦人 Howard Schultz 在其著作《勇往直前》(Onward)中坦承:「成長不是策略,而是戰術。當沒有紀律的成長成為策略,我們就會迷路。」最終,星巴克不得不在 2008 年關閉數百家分店,重新思考其成長策略。

企業併購也常常陷入類似的陷阱。當管理階層追求的成長速度超過市場自然需求時,往往會轉向併購來實現目標。然而,這種強制性的擴張常常忽視了企業的「最適合」規模,最終可能導致顧客失望,甚至危及企業的長期發展。以 AOL 併購時代華納為例,這起 2000 年代初期價值 1,850 億美元的併購案,最終因文化衝突和整合失敗而成為商業史上最失敗的併購案例之一。

在我的經理人經驗中,這個概念特別適用。我發現,穩健的成長往往來自於紮實的服務品質和顧客信任的累積,而不是盲目的擴張或過度的促銷策略。過去幾年,我看到了許多連鎖品牌因為過度擴張而陷入經營困境。這讓我更加確信,在商業經營中,耐心和節制的重要性。

然而,這種「慢即是快」的思維方式在現代社會中面臨著巨大挑戰。社群媒體充斥著「速成」、「快速致富」的誘惑,創業者面臨著來自投資人的高速成長壓力,企業被迫在競爭中加速擴張。矽谷的「快速失敗」(Fail Fast)文化更是助長了這種傾向。在這樣的環境下,如何堅持適當的成長節奏,是每個經營者都必須認真面對的課題。

作家 Robert Greene 說得好:「創造力的最大阻礙是沒耐心,以及對加速進程、追求表現、一舉成名的那股近乎無法擋的渴望。」這句話不僅適用於創造力,也適用於所有重要的事物:從感情到事業,從投資到個人成長。在我的觀察中,那些能夠在商業競爭中長期生存的企業,往往都具備耐心等待時機的智慧。

重要的是要認識到,真正有價值的事物往往需要兩個要素:耐心和稀缺性。然而,我們追求這些事物時最常用的方法卻是:加快速度和擴大規模。這個矛盾正是許多失敗的根源。就像優質紅酒需要時間醞釀,真正的商業價值也需要時間積累。

最後,Housel的文章提醒我們:在追求成長的過程中,速度不是唯一的衡量標準,甚至可能成為最大的陷阱。真正的智慧在於理解並尊重自然的節奏,在適當的時機做適當的事。

圖片來源: Dall.E生成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