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04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那些孩子們教我的事

故事三、同理─她其實不是故意的

第一次見到○芳,是在去年以小組方式入園觀摩學習的時候,當天她的巡迴輔導老師在抽離教學時因○芳的分心、躁動,無法好好地完成教學,她被冠上無法遵守規範、學習動機低落、注意力不集中…等行為問題。

今年這孩子成為我的個案,在經過一個暑假的到宅療育及自身的生理發展後,她的認知學習能力已略有提升,然而社會情緒面之問題仍導師頭痛不已。剛開始進行抽離教學時,○芳仍然維持著第一次見面時的躁動與不受控制,我們一開始總先入為主地認為她出生在高風險家庭,欠缺行為規範;漸漸地她已明白我的原則─只要認真的參與,在課程結束後便能一起看繪本、畫畫。在一兩個月內我感受到她有種無法預期的潛能,透過繪本共讀跟讀後繪畫分享,她使用的色調、內容越顯豐富,她能在一個禮拜後再次講述繪本內容,她能一一完成指令並專心地坐著,誰說她有學習障礙及情緒行為問題呢?


有一天我入園時,導師告知○芳幾天前無預期的在學校抽蓄昏倒,緊急送醫後家長認為只是吃感冒藥導致的緣故,未再深入追蹤檢查。那天○芳顯得略為呆滯,但仍很認真地進行運筆練習與繪畫活動,我看著她的手劇烈地抖著,使勁地控制筆順,問她「哪裡不舒服嗎?」她只是緩慢地說:「沒有不舒服」;她一邊畫著畫一邊述說畫裡的情境─媽媽在曬衣服、爸爸拿菜刀切東西、我跟弟弟在玩…。課程結束後,我將她這學期的繪畫本拿給媽媽看,想讓她從中明白就醫診斷檢查的必要性、急迫性,媽媽悠悠地說:「吃感冒藥的關係啦!」那一刻,我明白了孩子跟老師的無奈。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