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06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碩博士生必知:閱讀能力的「馬太效應」】

在學術生涯中,你是否覺得文獻閱讀速度慢、內容理解吃力?其實,這可能與一個重要的心理學現象有關——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


馬太效應不僅影響財富分配,還同樣適用於閱讀能力:

越少閱讀的人,閱讀能力越差;越多閱讀的人,閱讀能力越強。


▋1. 為什麼閱讀量會影響閱讀能力?

• 少閱讀者: 因為接觸詞彙的機會少,對詞彙的含義、用法不夠熟悉,閱讀速度慢,理解也容易卡關。

• 多閱讀者: 接觸更多詞彙後,不僅理解詞義更快,還能輕鬆分辨詞彙的細微差異,讓閱讀更高效。


結論: 閱讀量與閱讀能力之間形成了一個「富者越富,貧者越貧」的循環。


▋2. 多閱讀如何提升理解能力?

• 減少認知負荷 (Cognitive Load):

大量閱讀者因為熟悉詞彙,能快速識別文字的含義,不需要耗費過多心力在基礎理解上。

• 釋放工作記憶 (Working Memory):

認知負荷降低後,工作記憶有更多餘力處理文字背後的抽象概念,理解能力自然更強。

• 促進深度思考:

高效閱讀讓人更容易進入文本的核心內容,從而更快進行批判性思考與知識內化。


▋3. 碩博士生應該怎麼運用「馬太效應」來提升閱讀能力?

1. 每天增加一點閱讀量:

把閱讀文獻當成日常習慣,逐漸擴大你的詞彙量與專業知識基礎。

2. 練習快速閱讀 (Speed Reading):

先快速瀏覽大意,再深入精讀重點部分,提升對內容的掌握速度。

3. 重視詞彙的積累:

為不熟悉的專業詞彙建立筆記,記下定義與用法,逐步熟悉相關表達。

4. 持續挑戰高難度內容:

閱讀稍微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文本,幫助你突破現有的閱讀極限。


結論:閱讀越多,學術越強


馬太效應提醒我們:閱讀是一種越早投入,回報越大的「學術資產」。 碩博士生的成功,往往取決於高效閱讀與深度理解的能力。現在開始每天多讀一點,未來的你一定會感謝今天的努力!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