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09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故事的魔力:用閱讀點亮孩子的情緒世界

閱讀,真的可以幫助孩子認識和處理自己的情緒嗎?

​三位台灣知名的兒童文學作家:王淑芬、陳榕笙和張友漁,在品學堂舉辦的 #閱讀未來國際教育論壇 上,熱烈地分享了他們如何透過 #故事的魔力,藉由 #閱讀點亮孩子的情緒世界。

我最喜歡聆聽作者分享,除了可以聆聽一些刪減段落與初稿撰寫時的趣事,看見故事背後的詮釋,甚至對於某個小說角色的投射跟感受,會讓文本更有深刻的共鳴。有時我們可能覺得,閱讀跟寫作是一種靈感的捕捉,但聆聽作者親自揭露對創作主題的判斷,像是為了寫金門不僅住在那兒,且要閱讀大量的史料考證,看似否有矛盾之處,明明是寫小說,卻比我們自己真實的生活活得更用力,這些畫面,都會讓我們再閱讀時感受更為立體。

親臨現場聆聽作者們的分享,讓我深深感受到,閱讀不僅是故事的出口,更是生命的入口。三位作家的故事,如同一幅漸層展開的畫卷,從孩提時代的啟蒙,到今天作為創作者的使命,充滿情感與魔力。

▍王淑芬:是閱讀,讓我拼湊出一個更完整的自我



「我從小就熱愛閱讀小說。」身為獲獎無數、當過國小美術老師、主任跟公視、大愛電視主持人跟顧問的王淑芬老師,一開場便分享了這句話,字字句句流露出她真摯的情感。

「英國作家維吉尼亞·吳爾芙曾說:『我們為什麼要讀書?我們就是在拼拼湊湊,然後形成一個完整的自我。』」 她認為,閱讀就像一場自我探索的旅程,透過故事中的人物和情節,孩子得以認識自己、認識世界,進而拼湊出一個更完整的自我。她舉例像是《基度山恩仇記》中展現的正義感,如何在年幼的王淑芬心中埋下種子,影響著她對人性的思考。

王淑芬老師在演講中,特別強調小說形式與內容的關係。她認為兩者密不可分,好的小說能將寫作技巧與故事情節完美融合,提升閱讀體驗。 她鼓勵家長引導孩子們關注小說的「形式」(也同時強調紙本書籍的不可取代性),例如,史坦貝克的《早餐》為何以「早餐」開場?而不是午餐或晚餐?早餐在故事中具有什麼象徵意義? 透過對形式的思考,孩子們能更深入地理解故事的內涵,提升閱讀的層次。 她還以用十分正常的時間序形式書寫,反差的說人際關係上不正常,甚至還被改編成愛爾蘭迷你影集的小說《正常人》,和以特殊形式當皮,內容為骨,演出只有紙本才有的閱讀樣貌《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為例,對比不同形式的小說,如何呈現出迥然不同的閱讀體驗。


▍陳榕笙:好的文學作品像洗衣機,把酸甜苦辣的情緒交雜在一起打轉,讓讀者體驗人生的複雜性


身為三寶爸的中生代作家陳榕笙老師,喜歡以故事和孩子們互動,以創作填補生活的空白,每天都置身於孩子們的情緒漩渦中。演講中,他幽默地將這情景比喻為「每天都活在情緒的洪流當中」。

​陳榕笙老師以陳澄波的畫作《我的家庭》為例,畫中人物凝重的表情,引發人們對家庭生活中種種情緒的思考。 陳榕笙老師認為,家庭是情緒發生的主要場所,而情緒的碰撞就像十字路口的車流,充滿了不確定性。 更進一步,他將情緒比喻為台南的圓環,多種情緒交織在一起,就像圓環中的車輛,需要小心應對,但雖然看似複雜,但只要每個人都小心應對,其實出車禍的機率卻沒有比十字路口高。

陳榕笙老師分享了年少時與家人衝突,負氣搬出去獨自生活的經歷。 打工的辛勞、對家庭的思念,以及在疲憊時買兩個雞腿便當犒賞自己的小確幸,這些經歷讓他深刻體會到,人生的滋味,就像洗衣機一樣,酸甜苦辣交雜在一起。 他也將這份體悟運用到與青少年犯的交流中,告訴他們要照顧好自己,也要懂得感恩和回報。 他認為,好的文學作品也應包含各種情緒,讓讀者在故事中體驗人生的複雜性。


▍張友漁:一本畫了線的書,讀它十遍,將能壯大自己寫作的天賦

出版40多本著作,多次獲得金鼎、金鐘獎肯定的張友漁老師,她說自己的寫作天賦,並非來自父母,而是被小學老師發掘和鼓勵的。從三年級開始,老師就經常讓她朗讀作文,同學們的讚賞,成為她寫作的動力。「被讚美真的壯大了我的天賦。」 這句話,道出了鼓勵對孩子的重要性。

張友漁老師說自己雖然只有高中畢業,但特別喜歡閱讀跟寫作,她的閱讀習慣是不斷重複閱讀自己喜歡的書籍,直到厭煩為止。她認為精讀比泛讀更重要,能幫助讀者更深入地理解作品。因此她鼓勵家長引導孩子,要試著在書中畫線、做筆記,並一再反覆閱讀畫線的部分。「一本畫線的書,如果你可以讀十遍,它會變成你腦袋裡面的糧食。」 他認為,閱讀的積累,最終會轉化為寫作的養分,甚至有時在寫作前把一兩本經典的文學作品畫面部分翻看後再開始寫作,寫作的質量也會受到影響。


從小在山上長大,總能將對大自然的觀察,化為日後創作靈感來源的友漁老師,非常鼓勵孩子們多接觸大自然,從中觀察和學習,最後友漁老師還提出了一個「閱讀列車」的構想。希望能有一輛專門為閱讀而生的列車,行駛在風景優美的花東公路上,讓孩子們在旅途中享受閱讀的樂趣,遠離3C手機,同時抵達終點能與書中作者交流,放鬆身心。她深信,閱讀不該只局限在課堂或家庭,更應融入生活,成為一種享受。

▍老師、家長該如何引導孩子閱讀?

​討論到最後的QA環節,總結出的內容其實也不意外,卻也是一種提醒,因為閱讀跟情緒是非常有關聯的,當我們能陪伴孩子一起閱讀,並與孩子討論故事中的人物、情節和情感。鼓勵孩子將閱讀經驗與生活經驗聯繫起來,例如,故事中的人物是如何應對情緒問題的?如果我是他,還有哪些處理方法?最後,鼓勵孩子進行創作,將閱讀中獲得的情感體驗,轉化為自己的創作。閱讀不只能帶領我們進入精彩的故事世界,更能幫助我們認識自己、探索情緒,跳出自己現實中的框架,找到面對人生挑戰的力量。

我想,別說這麼多了,趕緊抓起一本手邊的書,開始來閱讀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曾荃鈺的閱讀學習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