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12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培養隱性潛能,你可以更好!】

raw-image

      大家是否發掘出什麼獨特的潛能?關於天賦啊、潛能呀、或者才華,這類的問題,可能是許多人的疑惑,像所長就常常想自己有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潛能?

      或許因為了解自己,是一輩子要做的功課的關係吧,所以關於潛能,也算是所長關心的主題之一,希望透過更深入的認識與了解,可以更靠近自己一點。於是,所長最近看了這本書,主題討論的主題正是潛能,這本書的書名是《隱性潛能:華頓商學院最具影響力教授,突破天賦極限的實證科學》,作者是亞當.格蘭特(Adam M. Grant) ,譯者是洪慧芳。 

      1983年有位哈佛教育研究院教授,提出「多元智能」理論,這位教授名叫霍華德‧加德納哈佛(Prof. Howard Gardner)。加德納教授將人的智能分為八個向度:語言智能、空間智能、邏輯數理智能、肢體動覺智能、人際關係智能、自省智能與自然辨識智能等八項。

      在這八個向度的智能中,多數都是我們常見,在學校教育中也對應的學科,像是語言智能,對應到語文科中,不管是中文、英文、本土語或者是第二外國語,都算是語言智能;空間智能可以對應到數理學科、藝術創作(從事藝術創作不只需要美感,空間概念還要不錯,才能創作出獨特但不雜亂的作品,這是我在阿純所長身上看到的。)

      所長第一次接觸到這個理論時,看了所有的智能後,心裡想:「沒有一項是自己擅長或者是拿得出手的,唉~」後來又深入地了解一點點後,發現自己的「自省智能」應該還行。

      什麼是「自省智能」呢?

      所謂的「自省智能」,《維基百科》這樣解釋:「內省智能強的人能自我瞭解,意識到自己內在情緒、意向、動機、脾氣和欲求,以及自律、自知和自尊的能力。他們會從各種回饋管道中瞭解自己的優劣,常靜思以規劃自己的人生目標,愛獨處,以深入自我的方式來思考。內省智能可以劃分兩個長層次:事件層次和價值層次。事件層次的內省,指向對於事件成敗的總結。價值層次的內省,將事件的成敗和價值觀聯繫起來自審。」這描述與所長有一點點接近。

      但是,當時所長心中又想,這項智能突出有什麼用啊?會如此疑惑,是因為所長把自己當成工具看,任何能力都要有明確用途,才有實質的意義。

      經過這麼多年,看了這本書,作者在序言中解答了所長當年的疑惑。序言最後,作者寫到:「衡量潛能的真正標準,不是看你到達的巔峰有多高,而是看你到達巔峰的過程中走了多遠。」評估進步幅度;評估過程中需要做哪些調整;評估需要充實哪些能力,應該都算是內省智能的一部分吧!

      這本書所談的潛能,不是那種能讓我們在各種測驗中立刻得高分的能力,也跟一般的智商沒多大相關,但是這些潛能卻能幫助我們培養出可長可久的能力。尤其是「品格技能」,作者花了很多的篇幅在談「品格」這項隱性潛能。

      關於「品格」與「個性」不同。作者對於兩者的定義是:個性是你的習性—你思考、感受、行動的基本本能;品格是你如何讓價值觀凌駕於本能的能力。

      舉例來說,應該有朋友覺得「英文」是自己一輩子的翻不過的山頭把?但是作者在書中提到,很多多語專家可以說多國語言,並不是因為他們有特別的天份,而是因為他們在學習語言時,願意克服學習時的不適感。同時他們也發現,當自己有一次學習新語言的成功經驗後,會越來越快適應這個不適感,於是就會越快學會另一種新語言。

      好像不只是學習語言是這樣,運動也是如此。一開始,身體也要適應不協調所帶來的不適感,當身體越來越習慣這些動作後,肢體自然會越來越協調。所以只要我們願意面對不適感帶來的尷尬、困頓,這些感受終究會過去,進步自然會看到。

      這不就跟我們要如何避掉思考中「流暢效應」,所用的方法一樣嗎?

      當我們做任何事時,腦中會想過流程,但是由於思考流程的時候會很順暢,但也讓我們錯估實際與想像間的落差,這時候我們就落入了「流暢效應」迷思中。而要避免這個迷思的最好辦法,就是實際去做。做的時候,我們才會真實看見卡住的點,想要度過卡住的地方,必然會有不適感。所以,學習新事物時心理上要克服不適感,動作上要透過一次次的嘗試,才能跨過卡住的地方,讓流程真正變得順暢。

      看完這本書後,所長認為雖然我們不一定有某方面的才能,就像所長從不覺得自己有什麼特殊的能力,除了唬爛之外,如果唬爛也算一種才能的話,哈哈~但是沒有特別突出的能力也沒有關係。因為,如果我們真的有心想要培養某項能力,善用書裡提到的隱性潛能,我們一定可以學會這項能力。不要懷疑,因為我們不正是這樣長大的嗎?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