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轉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大家自認自己是一個理性思考的人?還是一個在思考上經常有偏誤出現的人?

      所長雖然有一顆理性腦,很喜歡想東想西想很大,但是(通常但是後面才是重點),我一點都不理性客觀,而且經常做出情緒性結論的人,所謂的「理性腦」多數時候是假像。因此,所長近幾年越來越喜歡「數學」這個語言,因為數學是世界上所有的語言中,算是最簡潔、理性的語言了吧!?雖然所長並不是數學專家。

      不過也因為自己在思考上有很多偏誤,所以關於如何思考、思辨,有時候也是自己會關心的主題,因為所長想要從這個過程中,看看自己犯了哪些思考上的偏誤。因此,所長最近看了一本有關思考的書—《思考101:耶魯大學改變人生的一堂思辨課》,作者安宇敬,譯者洪世民。

      要談這本書前,先跟大家說說所長的親身經歷。前一陣子,所長試著用鉤針勾包包。做的過程中,拆了拆拆了勾,來來回回好幾次。除了不斷反覆地做之外,所長也經常上網找相關的影片看,因為想勾出一個符合腦袋想像的「完美包包」。

      每一次,只要看一段自覺很「簡單」的鉤針教學影片時,所長都會跟著影片的教學一起做看看。但是最後的結果,大多都失敗了,只有少數一、兩種勾法成功。後來包包完成了,但是跟想像中的「完美包包」形象差距甚遠。

      在看著影片時,總覺得老師做的過程很絲滑,很流暢,「看起來」好像真的很簡單。等到親自動手時,才發現這一切絲滑的過程,都是腦袋創造出來的假象。

raw-image

      好的,這個經驗就是書中的第一篇介紹的思考迷思—「順」的誘惑,副標題是「事情為什麼看起來那麼容易」。這個迷思就告訴我們,當我們在學習一項新事物時,如果透過看網路上的教學影片,那我們很容易會陷入所謂「流暢效應」的迷思中。

      因為網路上的影片很順暢,所以看到的是不卡頓的過程,因此看完影片也會讓我們的心智誤以為,我們也可以跟影片一樣,如此這般地進行。然而真正的事實是,輪到自己做的時候,卡點、頓點、錯誤點會一一出現在眼前,讓我們的操作過程變得一點都不流暢。

      這跟我們的日常生活有什麼關聯呢?

      這在提醒我們兩件事。

raw-image

      首先,想學習新事物,如果不想落入流暢效應的迷思時,最好的辦法就是親自動手做。因為,不管是找老師學,或者是看教學影片自學,他們都已經做了不知道多少次的練習,他們的大腦中早已創造出捷徑了,所以幾乎不需要經過思考的過程,就可以很流暢地做出來。但是(但是後面才是重點),新手並沒有這麼多次的練習,大腦中還在開闢新的路徑。

      其次,如果我們看到別人,尤其是自己的孩子做家事或做功課,顯得很笨拙時,也要提醒我們自己要多一點耐心。因為,他們正在做的事,我們搞不好已經做過上百次,甚至是上千次了,對我們來說很流暢。但是,孩子可能只有十幾次的經驗,有時候甚至只有一、二次的經驗,所以他們處理起來不像我們那麼絲滑,不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再加上,我們早已忘記過去不絲滑時的經驗了,因此我們有時會很武斷地認爲他們不用心。但是,這真的不是他們不用心,真實的狀況是,他們也許會,只是還不夠熟練。

      除了「順暢效應,書中的還有七個不同的篇章,討論我們在思考上的謬誤,而這些篇章的主題都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例如:設身處地的難題,這不就是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狀況嗎?

      看完這本書之後,所長並沒有變得比較能夠思辨,可以跟別人辯論對錯。因為這也不是一本教我們如何辯論的書。但是看完這本書後,反而提醒自己,當腦袋出現很快、很急的想法都要注意,不要太快說出口。當然,這對所長就是一個非常卡頓的練習,因為自己的個性很急,然後很武斷與情緒化,所以要停頓下來,不要太快給結論,不要太早做評斷,甚至是不要太急著下決定,對自己來說都是靈魂考驗。

      因此,這不只是一本告訴我們如何思考的書,也是一本在告訴如何覺察偏見出現的書。其實,生活中真的有很多事情,與我們的想像完全不同,但是我們很容易陷入卡頓的原因,很多時候是因為陷入了思考的盲區中。雖然這樣的過程無法避免,但是如果我們願意了解造成這些迷思的原因,就可以幫助我們鬆動原本固著的想法,拓展自己的視野,做出更好的回應與決定。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寧閱療癒工作坊
22會員
315內容數
生活中的故事,故事中的發現
寧閱療癒工作坊的其他內容
2025/04/23
現代人總覺得時間不夠用,但人生真的只有4000個禮拜而已,《人生4千個禮拜:時間不是用來掌控的,直面「生命的有限」,打造遊刃有餘的時間運用觀》告訴我們,時間有限的事實,與其逃避,不如直視。學習放下掌控,專注於重要的事情,才能在有限的時間裡,活出更精彩的人生。
Thumbnail
2025/04/23
現代人總覺得時間不夠用,但人生真的只有4000個禮拜而已,《人生4千個禮拜:時間不是用來掌控的,直面「生命的有限」,打造遊刃有餘的時間運用觀》告訴我們,時間有限的事實,與其逃避,不如直視。學習放下掌控,專注於重要的事情,才能在有限的時間裡,活出更精彩的人生。
Thumbnail
2025/04/16
《宙的暖心料理》是一本以料理為媒介,透過主角宙的生命故事,探索食物如何成為支撐生命的力量。故事以五道料理為主線,從宙的成長經歷,以及她如何以食物與他人連結、面對人生挑戰。食物不僅能滿足生理需求,也能喚起深藏的記憶與內心力量,提供情感支持。透過宙的視角,展現了食物作為陪伴與安慰的媒介。
Thumbnail
2025/04/16
《宙的暖心料理》是一本以料理為媒介,透過主角宙的生命故事,探索食物如何成為支撐生命的力量。故事以五道料理為主線,從宙的成長經歷,以及她如何以食物與他人連結、面對人生挑戰。食物不僅能滿足生理需求,也能喚起深藏的記憶與內心力量,提供情感支持。透過宙的視角,展現了食物作為陪伴與安慰的媒介。
Thumbnail
2025/04/09
這本《親愛的女兒,假如媽媽明天死去:給孩子的30封未來信》的作者姜聲花透過寫信向孩子傳達愛與生活智慧,分享如何面對悲傷、追求幸福、享受平凡的日常。作為高齡母親,她因健康的警示而下定決心,寫下所有想對孩子說的話,希望孩子在她不在的日子裡依然能勇敢且快樂地活著,既安慰心靈又帶來力量。
Thumbnail
2025/04/09
這本《親愛的女兒,假如媽媽明天死去:給孩子的30封未來信》的作者姜聲花透過寫信向孩子傳達愛與生活智慧,分享如何面對悲傷、追求幸福、享受平凡的日常。作為高齡母親,她因健康的警示而下定決心,寫下所有想對孩子說的話,希望孩子在她不在的日子裡依然能勇敢且快樂地活著,既安慰心靈又帶來力量。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從投資自我與事業到如何改變思維模式,突破限制性信念。內容涵蓋行動力的重要性、專注的力量,以及從錯誤中學習的成長方法。還討論了對金錢的正確態度與資源管理技巧,幫助我們實現長期目標。此外,耐心與系統化的自動化策略也能提升效率,讓我們專注於真正有價值的事物,為未來創造更多可能性。
Thumbnail
從投資自我與事業到如何改變思維模式,突破限制性信念。內容涵蓋行動力的重要性、專注的力量,以及從錯誤中學習的成長方法。還討論了對金錢的正確態度與資源管理技巧,幫助我們實現長期目標。此外,耐心與系統化的自動化策略也能提升效率,讓我們專注於真正有價值的事物,為未來創造更多可能性。
Thumbnail
自我反思:定期檢視自己的思考過程,識別出哪些思考習慣是有效的,哪些需要改進。這可以幫助你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思維模式。 批判性思考:在面對問題時,學會提出問題,挑戰假設,並考慮不同的觀點。這種方法能幫助你更全面地理解問題。簡單記住四大步驟,假設、論證、結果、討論。 創意思考:鼓勵自己從不同的角度看
Thumbnail
自我反思:定期檢視自己的思考過程,識別出哪些思考習慣是有效的,哪些需要改進。這可以幫助你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思維模式。 批判性思考:在面對問題時,學會提出問題,挑戰假設,並考慮不同的觀點。這種方法能幫助你更全面地理解問題。簡單記住四大步驟,假設、論證、結果、討論。 創意思考:鼓勵自己從不同的角度看
Thumbnail
今天分享的這本「心態致勝」據說是比爾蓋茲年度唯一推薦的成功心理學書籍,他的主旨是:心態是改變人生的關鍵,本來在閱讀前我是抱持著半信半疑的心情,但沒想到讀完之後真的大受震撼,很推薦給也好奇怎麼通過改變心態得到成功的你  其實改變心態會對我們帶來影響並不是什麼嶄新的概念,但這本書提出
Thumbnail
今天分享的這本「心態致勝」據說是比爾蓋茲年度唯一推薦的成功心理學書籍,他的主旨是:心態是改變人生的關鍵,本來在閱讀前我是抱持著半信半疑的心情,但沒想到讀完之後真的大受震撼,很推薦給也好奇怎麼通過改變心態得到成功的你  其實改變心態會對我們帶來影響並不是什麼嶄新的概念,但這本書提出
Thumbnail
「你真的可以從當下的處境,走向心中期盼的未來」 這本書就像是人生的快速攻略手冊,他帶你用更快也更容易達成的方式幫助自己變得更好,但雖然說是快速攻略,也並不是一步登天,在過程中你需要付出足夠的耐心跟自信,才能夠通向你替自己選擇的那條路。現在,我想跟你介紹七個輕鬆改變自己的方法
Thumbnail
「你真的可以從當下的處境,走向心中期盼的未來」 這本書就像是人生的快速攻略手冊,他帶你用更快也更容易達成的方式幫助自己變得更好,但雖然說是快速攻略,也並不是一步登天,在過程中你需要付出足夠的耐心跟自信,才能夠通向你替自己選擇的那條路。現在,我想跟你介紹七個輕鬆改變自己的方法
Thumbnail
『每天都進步1%, 一年後,你會進步37倍; 每天都退步1%,一年後,你會弱化到趨近 0! 你的一點小改變, 將會產生複利效應 , 如滾雪球般, 帶來豐碩的人生成果!』 —原子習慣 這本書之前非常紅,光是封面這段話就會讓你好奇想翻閱, 雖然字不少,但作者以條例表格重點描述也舉生活的例子, 不
Thumbnail
『每天都進步1%, 一年後,你會進步37倍; 每天都退步1%,一年後,你會弱化到趨近 0! 你的一點小改變, 將會產生複利效應 , 如滾雪球般, 帶來豐碩的人生成果!』 —原子習慣 這本書之前非常紅,光是封面這段話就會讓你好奇想翻閱, 雖然字不少,但作者以條例表格重點描述也舉生活的例子, 不
Thumbnail
《心態致勝》 我們過於重視結果,忽略過程。都是在使定型心態壯大,導致面對挫折與失敗時無法思考改善的方法是甚麼。我們應該學習了解過程,保持學習的熱忱動力,並且學習去讚美成功背後的方法,過程,選擇。而不是成功本身。你必須開始才能改變!你必須開始才能變得厲害!
Thumbnail
《心態致勝》 我們過於重視結果,忽略過程。都是在使定型心態壯大,導致面對挫折與失敗時無法思考改善的方法是甚麼。我們應該學習了解過程,保持學習的熱忱動力,並且學習去讚美成功背後的方法,過程,選擇。而不是成功本身。你必須開始才能改變!你必須開始才能變得厲害!
Thumbnail
對學習工作我們可能都會有一套自己的方法,但對於自我成長卻沒有人教我們該怎麼做 1.成為蒐集者 2.找出差異 3.以藍圖的方式思考 4.不要模仿,要加以演變 5.接納願景與能力的落差 6.選擇性計分 7.去除冒險當中的風險 8. 對於舒適的感受抱持懷疑 9. 駕馭未來與過去 10.提出明智的問題
Thumbnail
對學習工作我們可能都會有一套自己的方法,但對於自我成長卻沒有人教我們該怎麼做 1.成為蒐集者 2.找出差異 3.以藍圖的方式思考 4.不要模仿,要加以演變 5.接納願景與能力的落差 6.選擇性計分 7.去除冒險當中的風險 8. 對於舒適的感受抱持懷疑 9. 駕馭未來與過去 10.提出明智的問題
Thumbnail
盤據書籍電商及公共圖書館預約排行許久的這本書,終於輪到電子書的借閱,馬上來一探究竟到底是在紅哪一齣的。這麼 最後透過刻意練習好習慣達到精通,另外固定時間進行反省確認,重新回頭檢視是否持續原先的身分認同,降低身分喪失造成的影響,讓身分認同多元化發展,以便不斷的累積好習慣的複利。
Thumbnail
盤據書籍電商及公共圖書館預約排行許久的這本書,終於輪到電子書的借閱,馬上來一探究竟到底是在紅哪一齣的。這麼 最後透過刻意練習好習慣達到精通,另外固定時間進行反省確認,重新回頭檢視是否持續原先的身分認同,降低身分喪失造成的影響,讓身分認同多元化發展,以便不斷的累積好習慣的複利。
Thumbnail
過去我總覺得這種所謂自我成長類的書籍,很吃讀者個性的,也就是很主觀的。如果一個有堅定心智的人,應該早已打造出自己一套理想生活模式,何須別人教你「如何養成習慣」,「如何生活」,「如何工作」,「如何學習」,「如何談戀愛」.... 另一方面,自我成長的書籍多數就是作者本人已經自我成長了(才出得了書嘛!),
Thumbnail
過去我總覺得這種所謂自我成長類的書籍,很吃讀者個性的,也就是很主觀的。如果一個有堅定心智的人,應該早已打造出自己一套理想生活模式,何須別人教你「如何養成習慣」,「如何生活」,「如何工作」,「如何學習」,「如何談戀愛」.... 另一方面,自我成長的書籍多數就是作者本人已經自我成長了(才出得了書嘛!),
Thumbnail
# 13《學得更好》(下):學習過程中你不可不知要做、不能做的小細節。要如何增進學習成效,理論是知道了,但具體該要怎麼做呢?這篇將會祭出實際的做法供大家參考。
Thumbnail
# 13《學得更好》(下):學習過程中你不可不知要做、不能做的小細節。要如何增進學習成效,理論是知道了,但具體該要怎麼做呢?這篇將會祭出實際的做法供大家參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