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博士生寫作心法:定位清楚後,用 AI 放大價值才是王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經常看到有人說:「寫社群貼文要有自己的特色,不要用 AI。」

但仔細想想,這樣的論調其實是因為寫作者自己定位不清晰,沒搞懂自己的目標讀者,或是還不清楚自己想提供什麼價值,才會落入「要靠個人魅力撐場面」的思維裡。


▋1. 先想清楚:你的帳號定位是什麼?

• 你的受眾是誰? 碩博士同學、研究者、對學術有興趣的人?

• 你要提供什麼價值? 是數位筆記法、學術寫作技巧,還是深度的研究觀點?


舉例:

• 如果你的特色是分享搞笑內容吸引流量,那來的讀者就是為了看你「演小丑」。

• 但若你的定位是提供高價值的內容,例如整理學術寫作技巧、提供讀書心得,來的人自然是追求學習的人。


重點: 定位清楚,才能吸引到真正的「目標受眾」。


▋2. AI 是工具,幫你「多產文章」,放大你的價值

• 當你確認了帳號的定位與受眾,AI 就是一個強大的輔助工具。

• 與其辛苦掏空自己寫一篇,不如利用 AI 大量生成內容,並加上你的思考與經驗,產出高價值的文章。


實戰建議:

• 起稿: 請 AI 整理框架、提供關鍵點,快速完成初稿。

• 加料: 在初稿基礎上,加入你的個人觀點、經驗、學術洞察,讓內容更有靈魂。

• 優化: 針對你的目標讀者調整語氣與方向,確保文章真正「對他們有幫助」。


▋3. 提供價值,才是內容寫作的王道

• 流量不等於價值:搞笑內容可以一時吸睛,但長期追隨你的人,還是會看你能提供什麼有用的內容。

• 用 AI 增強輸出力: AI 幫你節省時間、提高效率,讓你有更多精力專注於提供真正的價值。


結論:定位清晰 + 善用 AI,才能走得遠

碩博士生要寫出有價值的內容,先搞清楚你的定位與受眾:

• 你寫給誰?

• 你能帶來什麼?


確認好這一點後,善用 AI 提高產出,內容寫多了,價值提供夠了,你的「個人特色」自然就會浮現。


時代變化這麼快,別讓自己被「AI 還不夠純」的想法綁架。真正的王道是,用 AI 讓你輸出更高效,把價值傳遞給真正需要的人!

avatar-img
543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昨天我花了兩小時與 ChatGPT o1 pro 討論,體驗真的讓我驚艷。相較於 o1,o1 pro 給出的答案不僅結構清晰,深度也更上一層樓,雖然它每次都需要一分鐘左右的「長時間思考」,但這種等待絕對是值得的。 ▋1. o1 pro 的「長思考」,背後是龐大的計算資源 • 每次回答都需要
在寫論文、做研究時,很多碩博士生都有這種迷思: • 「這週拼個三天三夜,把實驗一次搞定!」 • 「等靈感來了,一口氣寫 3000 字論文!」 但現實總是殘酷: • 短期爆發完,你累到癱掉,後面幾天進度直接歸零。 • 熬夜產出一堆,隔天重看發現「邏輯亂七八糟」,又要重寫。
博士畢業後,是選擇進入業界發展,還是走向學界自立門戶?這是一個每位博士生都會面臨的重要抉擇。了解這兩條路的特色與定位,才能更好地規劃你的研究所生涯,走出一條真正適合自己的路。 ▋1. 業界:頂尖實驗室,研究應用直接見效 • 特色: • 進入大公司或頂尖實驗室,研究多與產業應用直接掛鉤,
寫作和發表想法,對碩博士生來說是累積知識與輸出的關鍵。但很多人覺得發文麻煩,步驟太多,久了就懶得做。 現在,我的發文工作流只靠一台 iPhone 就能完成,走路時、坐車時、耍廢時都能快速發文。 ▋1. 過去的發文流程:繁瑣又麻煩 以前我的發文步驟是: • 收集靈感 → 寫作 →
很多人覺得社群媒體是刷廢文、打發時間的地方,但當你把它當作**「記錄想法的記事本」**,它帶來的價值會超乎你的想像。 ▋1. 有想法,就寫出來,別怕初步的雜亂 • 我現在的習慣是這樣: • 初步想法講給 ChatGPT 聽,讓它幫我整理成簡單的邏輯。 • 接著把內容發表到個人的臉書
回台灣這十天,我跑了 8 趟書店——從屏東、高雄到台北,每一趟都讓我滿載而歸。 我喜歡書店的原因很簡單:我期待與不同的書邂逅,讓書改變我的想法。 ▋1. 不看書,你只會一直活在「舒服的自己」 • 不讀書,就容易陷入自己熟悉的思考模式,做事永遠是「那一套」,可能有效,但終究停滯不前。
昨天我花了兩小時與 ChatGPT o1 pro 討論,體驗真的讓我驚艷。相較於 o1,o1 pro 給出的答案不僅結構清晰,深度也更上一層樓,雖然它每次都需要一分鐘左右的「長時間思考」,但這種等待絕對是值得的。 ▋1. o1 pro 的「長思考」,背後是龐大的計算資源 • 每次回答都需要
在寫論文、做研究時,很多碩博士生都有這種迷思: • 「這週拼個三天三夜,把實驗一次搞定!」 • 「等靈感來了,一口氣寫 3000 字論文!」 但現實總是殘酷: • 短期爆發完,你累到癱掉,後面幾天進度直接歸零。 • 熬夜產出一堆,隔天重看發現「邏輯亂七八糟」,又要重寫。
博士畢業後,是選擇進入業界發展,還是走向學界自立門戶?這是一個每位博士生都會面臨的重要抉擇。了解這兩條路的特色與定位,才能更好地規劃你的研究所生涯,走出一條真正適合自己的路。 ▋1. 業界:頂尖實驗室,研究應用直接見效 • 特色: • 進入大公司或頂尖實驗室,研究多與產業應用直接掛鉤,
寫作和發表想法,對碩博士生來說是累積知識與輸出的關鍵。但很多人覺得發文麻煩,步驟太多,久了就懶得做。 現在,我的發文工作流只靠一台 iPhone 就能完成,走路時、坐車時、耍廢時都能快速發文。 ▋1. 過去的發文流程:繁瑣又麻煩 以前我的發文步驟是: • 收集靈感 → 寫作 →
很多人覺得社群媒體是刷廢文、打發時間的地方,但當你把它當作**「記錄想法的記事本」**,它帶來的價值會超乎你的想像。 ▋1. 有想法,就寫出來,別怕初步的雜亂 • 我現在的習慣是這樣: • 初步想法講給 ChatGPT 聽,讓它幫我整理成簡單的邏輯。 • 接著把內容發表到個人的臉書
回台灣這十天,我跑了 8 趟書店——從屏東、高雄到台北,每一趟都讓我滿載而歸。 我喜歡書店的原因很簡單:我期待與不同的書邂逅,讓書改變我的想法。 ▋1. 不看書,你只會一直活在「舒服的自己」 • 不讀書,就容易陷入自己熟悉的思考模式,做事永遠是「那一套」,可能有效,但終究停滯不前。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今晚,就來和訂閱制讀者分享新書楔子的三分之一。原本想要把楔子整個貼上來,卻發現楔子就有六千多字,所以決定還是放三分之一就好。其實現在看這些,都覺得和自己判若兩人,有的地方連自己都不敢看下去——原來高瑞希,過去活得這麼不開心。 前天訂閱制讀者表達課第二期開班,因為感冒無法帶課,所以事先錄製了講解
歡迎來到方格新手村第一站!參加方格主題活動,發表任何一篇貼文、文章加上指定標籤, 就有機會得到免費禮券,或是讓 vocus 把你的創作推薦給全站會員! 現在就完成新手村任務,讓更多人認識你!
今晚,就來和訂閱制讀者分享新書楔子的三分之一。原本想要把楔子整個貼上來,卻發現楔子就有六千多字,所以決定還是放三分之一就好。其實現在看這些,都覺得和自己判若兩人,有的地方連自己都不敢看下去——原來高瑞希,過去活得這麼不開心。 前天訂閱制讀者表達課第二期開班,因為感冒無法帶課,所以事先錄製了講解
歡迎來到方格新手村第一站!參加方格主題活動,發表任何一篇貼文、文章加上指定標籤, 就有機會得到免費禮券,或是讓 vocus 把你的創作推薦給全站會員! 現在就完成新手村任務,讓更多人認識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輸出自己的想法成為創意家或藝術家是不容易的,但是生活中沒有任何的創意或想法,一成不變的過日子對我而言可能更難。」 這是最近看到的大眾占卜影片中,老師說得很有穿透力的一段話。
Thumbnail
我不太清楚新手寫作者到底是出自於哪來的自信,認為只要把專欄塞得滿滿多元,就會很吸引人。可是在實際的內容市場上,這種豐富、多元的內容滿街跑,而且絕大多數都是免費的;看在讀者眼裡,他們只會覺得「呃,你就一個小作者寫出來的觀點大概也不怎樣吧?光看標題就知道是那種隨便搜一下都有的農場文章。」
Thumbnail
自媒體創作需要發揮自身長處,重視讀者體驗,並建立品牌信任。除了提供有價值的內容外,還需注意多平臺試金和持續學習提升。建議作者重視 SEO 關鍵字,例如「自媒體創作」、「網路內容創作」等。
Thumbnail
今天接觸到兩個重點方向,我覺得每個人都可以去嘗試思考,也是我最近在試著去了解更深的主軸: ①提升思維、善用AI工具。 包括接觸商業和產品知識,再用工具加速、更有效達標。 ②自媒體——讓人認識你。 如果要做自媒體,可以先思考目的,比如我的目標是寫作出書,就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分享生活娛
Thumbnail
在這個多元數位工具以及社群媒體的時代,我們的職涯不再僅限於單一方向。 與本文一起探討如何建立獨特的個人品牌形象,提升競爭力並開啟職涯新篇章。
Thumbnail
寫出更好的文章 最近平台改版,許多人討論如何寫出更好的文章。大家紛紛分析自己的數據後台,並提出來分享和討論。在這裡,我也想藉此機會,從文化創意的角度來談談創作者的數據思維應該是什麼。 創作者的最終目的是要養活自己 首先,創作者的最終目的是要養活自己。要養活自己,就必須讓自己的文章賣得出去,吸引
Thumbnail
先想想,書中整理的問題? ●一、為什麼你想創作? ●二、創作方向為何? ●三、為什麼真實性很重要? ●四、為什麼要無條件地提供免費的價值給客戶? ●五、要做到什麼程度才叫做專業? ●六、應該怎樣對待你的觀眾? ●七、異業合作方式? ●八、你應該抱持何種心態? ●九、如何設定目標?
Thumbnail
最近加入了這個有趣的地方 ,收到了系統關切 ,怎麼還沒看到你的創作 文字,是人們用來溝通交流的工具。 常常會很佩服能把文字依照自己想法,打成一大串文章的創作者。 總是想像,能一直不斷的創作文章,以此維生的人,到底是如何文思泉湧的。 也許真的需要不斷的大量閱讀,才能有更多的文字素材可以隨時讓大
毋須為了顯示自己的文筆「絕佳」、「優秀」或為呈現自己的獨特文采、樹立文字風格與魅力
Thumbnail
「輸出自己的想法成為創意家或藝術家是不容易的,但是生活中沒有任何的創意或想法,一成不變的過日子對我而言可能更難。」 這是最近看到的大眾占卜影片中,老師說得很有穿透力的一段話。
Thumbnail
我不太清楚新手寫作者到底是出自於哪來的自信,認為只要把專欄塞得滿滿多元,就會很吸引人。可是在實際的內容市場上,這種豐富、多元的內容滿街跑,而且絕大多數都是免費的;看在讀者眼裡,他們只會覺得「呃,你就一個小作者寫出來的觀點大概也不怎樣吧?光看標題就知道是那種隨便搜一下都有的農場文章。」
Thumbnail
自媒體創作需要發揮自身長處,重視讀者體驗,並建立品牌信任。除了提供有價值的內容外,還需注意多平臺試金和持續學習提升。建議作者重視 SEO 關鍵字,例如「自媒體創作」、「網路內容創作」等。
Thumbnail
今天接觸到兩個重點方向,我覺得每個人都可以去嘗試思考,也是我最近在試著去了解更深的主軸: ①提升思維、善用AI工具。 包括接觸商業和產品知識,再用工具加速、更有效達標。 ②自媒體——讓人認識你。 如果要做自媒體,可以先思考目的,比如我的目標是寫作出書,就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分享生活娛
Thumbnail
在這個多元數位工具以及社群媒體的時代,我們的職涯不再僅限於單一方向。 與本文一起探討如何建立獨特的個人品牌形象,提升競爭力並開啟職涯新篇章。
Thumbnail
寫出更好的文章 最近平台改版,許多人討論如何寫出更好的文章。大家紛紛分析自己的數據後台,並提出來分享和討論。在這裡,我也想藉此機會,從文化創意的角度來談談創作者的數據思維應該是什麼。 創作者的最終目的是要養活自己 首先,創作者的最終目的是要養活自己。要養活自己,就必須讓自己的文章賣得出去,吸引
Thumbnail
先想想,書中整理的問題? ●一、為什麼你想創作? ●二、創作方向為何? ●三、為什麼真實性很重要? ●四、為什麼要無條件地提供免費的價值給客戶? ●五、要做到什麼程度才叫做專業? ●六、應該怎樣對待你的觀眾? ●七、異業合作方式? ●八、你應該抱持何種心態? ●九、如何設定目標?
Thumbnail
最近加入了這個有趣的地方 ,收到了系統關切 ,怎麼還沒看到你的創作 文字,是人們用來溝通交流的工具。 常常會很佩服能把文字依照自己想法,打成一大串文章的創作者。 總是想像,能一直不斷的創作文章,以此維生的人,到底是如何文思泉湧的。 也許真的需要不斷的大量閱讀,才能有更多的文字素材可以隨時讓大
毋須為了顯示自己的文筆「絕佳」、「優秀」或為呈現自己的獨特文采、樹立文字風格與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