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人的時間感是多元宇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舞台劇從發想到演出,整個製作的時間軸中,身處不同的工作崗位上,會有很強烈的不同時間感。例如編劇會從最開始加入,通常在開排後理論上應該就會結束工作了;而技術人員則是從演出當週的週一進組,在密集高壓的工作強度下,持續到週日演出結束拆完台,可能還會留隔天要將拆完台後的東西送回倉庫。

由於台灣目前舞台劇的獲利情況,除了現場演出才進組的技術人員外,大多數會同時身上揹有不同的專案,才能每年賺取足夠的生活費。也就是說以演員為例,一週中可能前三天在排練A/B兩齣戲,再加上可能的打工,週三晚上開始進入當週的演出進場準備,到週日下午演完後,就完整結束這個角色。

跟大家分享一下簡單的劇場組織圖,這還是有很多簡化跟沒有建立到的部份

跟大家分享一下簡單的劇場組織圖,這還是有很多簡化跟沒有建立到的部份

在這其中,我自己常擔任的製作人、製作組的角色,除了是最早進組、最晚結束外,更常有專案重疊的多元宇宙感覺。讓我們從兩個大方向來看:

從節目製作來看

一個演出從「想做」到「結案」,在製作上我自己會認為有四個重要的節點:

  1. 開案ー決定要投入時間,開始找人跟找資源、演出場地。
  2. 啟售ー正式公開,並開始跟觀眾有金錢關係(售票)了。
  3. 演出ー與觀眾的金錢關係告一段落,演出結束了。
  4. 結案ー與劇組所有關係單位及關係人的合作告一個段落了。

而實際上對製作單位/製作人來說,確認賺或賠的時間點是在結案這裡,開始投入資源是在開案這裡,這個期間短則五個月,長達數年。製作人在這最少五個月的專案薪水不太會是基本工資乘以五($28590*5=142,950),所以一定會需要同時有不同的收入來源來增加收入。

要投入一個製作也很常是24/7全年無休隨時on call,所以也很難有完全是不同產業的兼職在做,腦袋會不好轉換。在這個情況下,通常全職在做製作人的人,身上常會有一個月後、四個月後、半年後、明年等等不同的案子在電腦中或在腦海裡運作。

舉我自己2024年的例子:

頭尾兩個月不代表開始跟結束,是從前一年就開始,跟今年還要繼續。而我為什麼記得是從哪裡開始哪裡結束,是因為我在寫這篇時回頭去找我在雲端上的檔案建立時間、跟最後一個關係人講案子的最後一句話的通訊軟體的時間…

頭尾兩個月不代表開始跟結束,是從前一年就開始,跟今年還要繼續。而我為什麼記得是從哪裡開始哪裡結束,是因為我在寫這篇時回頭去找我在雲端上的檔案建立時間、跟最後一個關係人講案子的最後一句話的通訊軟體的時間…


當然不可能是每個專案每個時間點都是高強度(每個專案的多重宇宙我下一段聊),但心裡的確就是會把這個專案放在心上,直到確定可以結案了才會放下。而即使是像《泰雅精神文創劇場》這樣不同城市巡演的作品,中間空著的時間,也會在很輕的強度下有些工作內容,例如5月時就有安排幾個小時去跟製偶師去八里的倉庫進行演出用人偶奶奶的修補工作。

而且24年的工作中,涵蓋了原住民族、傳統民俗、德國合作、戲曲與長笛、喜劇、長銷、日本版權等等各種完全不同的主題,其中《青.白一念》我擔任的是編劇及導演,腦袋要不斷切換在不同頻道。

還好,核心始終只有一個是「我想要完成的是什麼?」。

從專案來看

而進入專案來看,除了前段的四個節點外,製作人會碰到的幾個大工作重點我自己感覺分別有:

  1. 寫計畫ー通常落在開案期,釐清整個計畫的樣貌
  2. 找團隊ー一樣落在開案期,確認要跟誰合作,過程中誰會有大工作撞檔
  3. 確認場地ー還是開案期,場地確認了才知道何時演、可以坐多少人,這會跟團隊的時間有關
  4. 宣傳ー啟售前要拍宣傳照、安排宣傳波段、準備活動跟合作等
  5. 設計會議ー維持整個專案期間,保持創作者們的溝通及控制預算
  6. 啟售ー開始後就是一直維持到完售或演完才會放下行銷的心
  7. 排練期ー要知道演出大概長什麼樣,是不是要調整宣傳方向
  8. 演出ー開門面對觀眾
  9. 結算ー算看看賺還是虧,並要記得發錢給大家
  10. 未來ー這齣戲未來會不會再演,要去哪演等等


這些是深入專案時會經手要處理的事情,可怕的是這十點,大部份都會是重疊出現的。也就是說我會在一個月內同時
安排宣傳活動(找誰上哪個節目或錄什麼短影片)、
一面討論設計上的細節(舞台的椅子要多大長什麼樣)、
觀看排練(導演或演員現在的狀況如何)、
跟場地協調(會不會在演出中吃東西用明火、保險怎麼保)、
控制預算(租借或製作的硬體在多少錢可以,含不含稅,怎麼運送)、
找團隊(技術人員還有誰沒找到?)
著眼未來(這齣戲現在看起來可以去哪裡巡演,要不要找誰來看)
各種雜項(訂交通住宿、交接檔案等)

raw-image


這些事情一個人做不來,所以會有執行製作及助理,但所有決策的負責人還製作人,所以有一個能掌握事務、獨立在權限下把決策做完再報告的執行製作會非常減輕壓力,但也很稀缺;而若沒有這樣的人,那所有事情都會流向製作人,再看要決定還是單純交流通過。

最可怕的是所有事情在同一個時間進來需要判斷跟決策,而這樣的事很常發生(因為會有一點骨牌效應),所以如果能事前有預判並進行準備,那在事情發生的當下,也會讓製作人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及方向去依循,讓劇組通過難關。

為了要預判,所以常常在團隊在工作某一件事情時,製作人需要先往下一件、下下一件事情安排,最常見的是在人找得差不多齊的時候,就先把大家的保險資料跟匯款資料要起來,演出完就不用再花時間跟大家要,免得拖欠款項。

也有另一點是某件事情需要在某個時間點發生,而為了要讓這件事發生,前面會需要一段時間的前置,例如這週的一個podcast節目,可能在兩個月前就要開始敲,中間會經過的是找誰上節目、要聊什麼、有什麼一定要說跟不能說的,這些都需要時間來回。

標題說的多元宇宙,就是在專案裡工作的縮影,被看見時以為沒在忙,其實都忙完了才會出現在大家面前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參與榮耀基金會「讀劇匯」及北藝中心「零到百老匯」講座後的反思,探討臺灣音樂劇產業的挑戰與機會,並以《勸世三姐妹》挑戰百老匯為例,分析臺美音樂劇產業的異同與差距,點出市場規模、產值與長期投入的重要性。
又一年過去了,時間咻地就飛走了。 回顧一下今年做過的事,大多還是在劇場擔任製作人,也有試著轉向別的地方看看情況,但最終並沒能找到穩定發展的空間。 今年日曆上佔據最多時間的兩個演出都是舊作新演,分別是莎妹劇團的《泰雅精神文創劇場》屏東/台東/花蓮巡演,與我自己笨鳥工作室的《沒有人想交作業》讀演版。
我試著透過自己在戲劇上的專業,來分析剛看完且很喜歡的韓國料理實境秀《黑白主廚》的戲劇結構與角色成長,比賽中黑白湯匙廚師的對抗、情感衝突,與戲劇的英雄旅程有哪些相符之處?
針對表演藝術圈子裡討論票房下滑的事情,我提出自己的五點看法: 1) 接受自己的小眾,在有限的觀眾裡討生活。 2) 調整為「製作導向」,讓扛票房的人有決定作品走向的權力 3) 提高宣傳預算,接觸更多觀眾 4) 內容的多重使用 5) 請政府蓋中型劇場及補助非演出的打底專案
以製作人我本人,在台東花蓮的巡演中,剛巧碰到2024年連續兩周秋颱(潭美、康芮)的例子,來呈現一部份製作人在遇到臨時情況時,需要應變及處理的各種決策及判斷的依據。
參與榮耀基金會「讀劇匯」及北藝中心「零到百老匯」講座後的反思,探討臺灣音樂劇產業的挑戰與機會,並以《勸世三姐妹》挑戰百老匯為例,分析臺美音樂劇產業的異同與差距,點出市場規模、產值與長期投入的重要性。
又一年過去了,時間咻地就飛走了。 回顧一下今年做過的事,大多還是在劇場擔任製作人,也有試著轉向別的地方看看情況,但最終並沒能找到穩定發展的空間。 今年日曆上佔據最多時間的兩個演出都是舊作新演,分別是莎妹劇團的《泰雅精神文創劇場》屏東/台東/花蓮巡演,與我自己笨鳥工作室的《沒有人想交作業》讀演版。
我試著透過自己在戲劇上的專業,來分析剛看完且很喜歡的韓國料理實境秀《黑白主廚》的戲劇結構與角色成長,比賽中黑白湯匙廚師的對抗、情感衝突,與戲劇的英雄旅程有哪些相符之處?
針對表演藝術圈子裡討論票房下滑的事情,我提出自己的五點看法: 1) 接受自己的小眾,在有限的觀眾裡討生活。 2) 調整為「製作導向」,讓扛票房的人有決定作品走向的權力 3) 提高宣傳預算,接觸更多觀眾 4) 內容的多重使用 5) 請政府蓋中型劇場及補助非演出的打底專案
以製作人我本人,在台東花蓮的巡演中,剛巧碰到2024年連續兩周秋颱(潭美、康芮)的例子,來呈現一部份製作人在遇到臨時情況時,需要應變及處理的各種決策及判斷的依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推薦度:★★★★《幻影宇宙》到底該不該定義為一場表演?這些作品並非由豐富多媒體元素輔助的獨角戲,而是一場又一場影片播放,只是播放過程中有演員介入、配合演出。 ---------- 編劇/導演/影像設計:Miwa Matreyek/米娃.瑪崔克
Thumbnail
演員是一個創作團隊的小螺絲,不僅是執行者、也是創作者一員⋯而最大的報酬,是作品呈現之後最直接的回饋收割者。於是,演員該不該拿出比團隊更多的心力,我該不該把作品的期盼當成任務,當然,該!如同吳導說的,大幕一開,所有的重擔,就交托在演員們及Run show的團隊手中了。 排練場是演員之間打磨的過程,在
Thumbnail
為期三個月的進階表演課,課後我都會寫 心得備註,在戲劇創作上得到聖希老師不少啟發,在表演藝術上也在學員們毫 無保留的努力下,獲得諸多不同的視野角度。像個演員般去感受困難和挑戰, 這都是對慣於發號施令的編導來說,極為珍貴和必要的養份——你必須好好趴 下去在泥濘中打滾,才能體會和演員站在同個陣線的感覺。
  從「一部好作品」的角度來說,這或許可被說成是某種對藝術偏執或堅持的產物。即便面前是有大聲望的、對票房有所幫助的演員,如果那些片段在最終成品中不需要,就果斷剪除。那些最後沒被用進去的影像也不能說是毫無用處,它們是世界觀的其中一部份,或至少是某種「if線」,那些事情朦朦朧朧發生過,像是在夢境裡面。
Thumbnail
成為老師前的表演之路,宛如一場精彩的變裝秀。從傳統京劇到現代影視,從台前到幕後,再到培育新人,每一個階段都展現多才多藝和適應能力。這段奇幻旅程不僅體現了文化融合的魅力,更對表演藝術的執著和熱愛。經歷成長期待台灣表演藝術界一段獨特而精彩的篇章,一個跨越文化界限、勇於創新的聖希。
Thumbnail
關於往後的規劃跟一些介紹,都歡迎來打招呼,不用很嚴肅。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場以夢境與時間為主題的演出,透過導聆、聽覺與視覺以及劇情內容的描述,帶領讀者體驗了一場超乎預期的演出。演出以三個關於夢的故事作為基礎,融合了時間與夢境的詩意,對於時間有著不同的解讀,引發讀者對時間的思考。
Thumbnail
這個單位裡的人們個個都像妖精(笑,不論歲數看起來都非常年輕之外、還私底下都擁有好多魔幻分身:好比有人是劇場專業工作者、戲曲表演者、出版社編輯、服裝設計師、視覺設計師、紀錄片導演、學術博士等。
Thumbnail
本文記錄了參加臺灣女性影像學會舉辦的《第二屆給寫字的你——劇本寫作工作坊》的經驗。從課程內容到各位老師的分享,都將是讀者們可以從中學習到的寶貴經驗。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是演員分享了他們對於演出後觀眾的感謝之情以及對於劇團的感謝,並表達了對觀眾深深的感動和尊敬。文章內容主要圍繞著演員與觀眾之間的互動,以及對於戲劇和藝術產製所帶來的共鳴和主觀感受。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推薦度:★★★★《幻影宇宙》到底該不該定義為一場表演?這些作品並非由豐富多媒體元素輔助的獨角戲,而是一場又一場影片播放,只是播放過程中有演員介入、配合演出。 ---------- 編劇/導演/影像設計:Miwa Matreyek/米娃.瑪崔克
Thumbnail
演員是一個創作團隊的小螺絲,不僅是執行者、也是創作者一員⋯而最大的報酬,是作品呈現之後最直接的回饋收割者。於是,演員該不該拿出比團隊更多的心力,我該不該把作品的期盼當成任務,當然,該!如同吳導說的,大幕一開,所有的重擔,就交托在演員們及Run show的團隊手中了。 排練場是演員之間打磨的過程,在
Thumbnail
為期三個月的進階表演課,課後我都會寫 心得備註,在戲劇創作上得到聖希老師不少啟發,在表演藝術上也在學員們毫 無保留的努力下,獲得諸多不同的視野角度。像個演員般去感受困難和挑戰, 這都是對慣於發號施令的編導來說,極為珍貴和必要的養份——你必須好好趴 下去在泥濘中打滾,才能體會和演員站在同個陣線的感覺。
  從「一部好作品」的角度來說,這或許可被說成是某種對藝術偏執或堅持的產物。即便面前是有大聲望的、對票房有所幫助的演員,如果那些片段在最終成品中不需要,就果斷剪除。那些最後沒被用進去的影像也不能說是毫無用處,它們是世界觀的其中一部份,或至少是某種「if線」,那些事情朦朦朧朧發生過,像是在夢境裡面。
Thumbnail
成為老師前的表演之路,宛如一場精彩的變裝秀。從傳統京劇到現代影視,從台前到幕後,再到培育新人,每一個階段都展現多才多藝和適應能力。這段奇幻旅程不僅體現了文化融合的魅力,更對表演藝術的執著和熱愛。經歷成長期待台灣表演藝術界一段獨特而精彩的篇章,一個跨越文化界限、勇於創新的聖希。
Thumbnail
關於往後的規劃跟一些介紹,都歡迎來打招呼,不用很嚴肅。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場以夢境與時間為主題的演出,透過導聆、聽覺與視覺以及劇情內容的描述,帶領讀者體驗了一場超乎預期的演出。演出以三個關於夢的故事作為基礎,融合了時間與夢境的詩意,對於時間有著不同的解讀,引發讀者對時間的思考。
Thumbnail
這個單位裡的人們個個都像妖精(笑,不論歲數看起來都非常年輕之外、還私底下都擁有好多魔幻分身:好比有人是劇場專業工作者、戲曲表演者、出版社編輯、服裝設計師、視覺設計師、紀錄片導演、學術博士等。
Thumbnail
本文記錄了參加臺灣女性影像學會舉辦的《第二屆給寫字的你——劇本寫作工作坊》的經驗。從課程內容到各位老師的分享,都將是讀者們可以從中學習到的寶貴經驗。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是演員分享了他們對於演出後觀眾的感謝之情以及對於劇團的感謝,並表達了對觀眾深深的感動和尊敬。文章內容主要圍繞著演員與觀眾之間的互動,以及對於戲劇和藝術產製所帶來的共鳴和主觀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