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世代、職涯訪談:袁顥 | Pick Your Poison,選擇你要面對的問題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Podcast 這裡聽

「我在矽谷待了四年才明白,最該改變的是自己對完美的想像」

我這幾個月接觸滿多 20-30 左右的年輕朋友,我感覺到大家面對「職涯選擇」的時候,都有一條「完美」的想像:最好的學歷、最高的薪資、最炫的頭銜,彷彿只要達到這些外在的標準,就能找到理想的人生。但對在 Oracle 擔任 UX 設計師的袁顥來說,經歷了從台大農學院、紐約設計學院,再到矽谷科技公司的跨界旅程後,他卻得到了一個意外的答案:「最該改變的,或許不是環境,而是我們對完美的想像。」


意外的起點:當農學院學生遇上設計

「大學時期其實完全不知道自己想要幹嘛,有點迷茫。」回憶起求學時期,袁顥露出了略帶無奈的微笑,他在大學的日常原本是在實驗室裡研究生物統計,偶爾還要下田進行實地考察。

藝術一直都是他的底蘊,大二那年透過學校的通識課程,他開始接觸設計領域,漸漸找到了自己的熱情。「那時候修了一些可能平面設計的課,雖然跟產品設計沒有很直接的關係,但是 Visual Design 這樣的技能很好去切入不同的產業。」

2014年,一個韓商實習的機會,我也是從這時候開始認識他,倒是沒想到這個機會徹底改變了他的職涯軌跡。「那時候在韓商就是做很多社群,還有怎麼使用那個 app,有種小編加美編的感覺。」這段經歷讓他接觸科技產品設計,也看到了一個截然不同的可能性。

「我覺得那個機會算很早一個很好的啟發點,因為可以認識像你這樣的人,就是可以稍微接觸一下 tech 還有產品的知識。」


從台北到紐約:重新定義自我

面對轉職的決定,袁顥專注在如何「行動」。退伍後,他決定前往紐約大學就讀 ITP(Interactive Telecommunications Program)。紐約的日子給了他截然不同的視野。「紐約會強迫你更開放,」他說:「那邊很多人會拿科技去做一些藝術或創意的東西。」他第一次看到了所謂的「Cool Kids」、那些敢於表現自我、展現獨特價值觀的創意工作者

「我一開始很想成為他們」

「但現在不一樣了,我現在想成為自己。」

袁顥在紐約的求學經驗,徹底拓展了他的專業,改變了他看待自己與世界的方式。「我覺得紐約文化上還是比較多元一點。」相較於後來在舊金山的經歷,紐約的多元更加純粹


矽谷實戰:科技巨頭的考驗

碩士畢業後,袁顥加入 Oracle,開始了他在矽谷科技巨頭的職涯。「前面兩年我不知道自己在幹嘛,」他說:「就是別人叫我做什麼做什麼,然後很挫折,我覺得表現偏平庸。」

在大企業工作,最難突破的往往不是技術問題,而是組織的慣性「這種慣性甚至滲透到客戶是怎麼想。」面對這樣的挑戰,他抓住了一個關鍵:在大企業生存,更重要的是人際溝通技巧 (people skill)。

「你必須要去 influence the power,建立良好健康的關係,但不要太緊密。」這個平衡需要花點時間和經驗才能掌握。「你不能一開始進來就說,喔我是救世主,我來拯救你,你不對,你這樣做不對,你全部都要改掉。」相反的,袁顥認為「去用他的語言跟他溝通,你就會建立信任。」

除了工作,西岸的科技業林立的現狀,延伸了與東岸不一樣的菁英文化「舊金山的多元文化的篩選過程、最終會篩選出菁英,」他說:「因為那邊都是科技業,然後我覺得菁英到最後會收斂成同樣一個價值觀。」這種現象他稱之為「Patagonia 菁英 (Patagonia Elite)」

「不論你是羅馬尼亞、俄羅斯、愛爾蘭、印度、台灣、日本,去到那邊最後可能都會穿 Patagonia,然後去攀岩。」


回歸純粹:從矽谷回到紐約

在舊金山待了四年後,袁顥一直念念不忘在紐約的、當初剛踏上美國的那個感受,可能是想念吧,對當時純粹的自己,生存過後的自己,袁顥想要做回自己。

他說:「我這邊也要澄清一下,就是很多人非常喜歡那邊的生活。自然環境很好、天氣很好,就是不太會下雨,然後不會太熱。你想去哪玩就開車去爬山,然後北邊的納帕酒莊很漂亮,或你可以去優勝美地露營之類的。只是我對那樣的生活就還好。」

「就可能一秒都不會想待。下班就是吃東西、運動,然後回家。沒有任何的文化、美感、藝術上的刺激。」

「那樣的生活賺再多錢我也不會快樂」


關於適應與改變:給職涯迷惘的你

對於正在職涯迷惘的你,特別是考慮往海外發展的年輕人,袁顥提出了幾點深刻的建議:

1. 認清問題的本質

「問題會跟著你,如果你想要離開的原因是逃避,那你去到下一個地方,問題還是會跟著你。」這個觀察特別適用於那些期待透過環境改變來解決所有問題的人。

2. 從小事做起

「很多時候你要試了才知道,有時候你試了之後發現自己有一點點天分,你才會產生熱情。」不要期待一次完美的轉變,而是要從小處著手,累積小小的、但充滿成就的片刻。

「就真的就會慢慢開始改變,還有一些想法。而不是說有一個超屌的專案會突然掉下來,掉在你面前,不會,不會發生。一定都是那些很小的關係的管理,或是自己的一些自律。」

3. 正確看待文化差異

在美國工作,文化適應是一個重要課題。「去美國一定每個不是美國人,或者再講更specific 一點,亞洲人,一定會有點 self-conscious,就覺得哦,自己是亞洲人,然後哦,英文沒那麼好,不是在那邊長大,別人會怎麼看我。」

這種焦慮往往是自己給自己的壓力:「這個在意的念頭就會有時候會讓你顯得更沒自信,然後你就會陷入一個負向循環,你焦慮你的焦慮,然後你就更焦慮。」

4. 建立正確的心態

最重要的是要有正確的心態。「Don't assume you're the smartest person in the room,」他說,「就是你那樣想的時候很容易就會完蛋,因為永遠都有你不知道的事情。」


我看了這十年的觀察

我算是這段故事的見證者,記得 2014 年第一次遇見袁顥時的情景,就是個在很想跨界、很想踏出那一步的大學生,對設計充滿熱情,卻也帶著典型台灣學生的猶豫。「我那時候看到的你是 Try hard,Try really hard。」而現在的他,顯然更加從容。

這十年來,我看著他從台大農學院的學生,轉變為紐約設計學院的學生,再到矽谷科技公司的設計師,最後選擇回到紐約成為自己。每一次見面,都能感受到他的改變,這些改變並非都是表面的成就,而是更深層的思維轉變

我陸續也訪談了許多在科技業打拼的人,我發現很多人一開始都在追求某種「完美劇本」,很像矽谷夢一樣,從台灣到美國,進入大廠,高薪工作。但袁顥的故事卻提醒我們,這個「完美劇本」未必適合每個人,正如他後半段反覆強調的:「Pick your poison」,去選擇、你要面對的問題。


Pick Your Poison

人生沒有完美的選擇、完美的職涯、完美的走法,只有更適合或不適合的決定。無論是紐約還是舊金山,大公司還是新創,這些選擇都會帶來相應的挑戰和問題。

職涯從來就不是一條直線,不是要完全避免問題,是明智地選擇值得你投入時間和精力去解決的問題。很像袁顥最終回到了紐約,那個當初給他諸多挑戰的美國夢的起點,他面對這座城市的純粹多元,也不願意待在一個生活節奏過於單調的地方。

「你永遠都會有問題,但你可以去選擇你要面對哪樣的問題。」在這個人人都過分追求完美的時代,也許職涯選擇的智慧,就是學會選擇和接納那些「值得」的不完美

Pick your poison,然後全力以赴。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職涯 A 時刻:我是 Alex
51會員
19內容數
我是一位年過 40 的職場大叔 Alex,在經歷九次轉職、從工程師到總經理、從科技新創到巨型科技外商,有諸多不同的體會與觀察,加上超過 100 次的職涯諮詢經驗,把我對職涯的心得與體會分享給大家。 #職涯關鍵字:新創、外商、亞馬遜、職涯諮詢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踏入職場,發現工作和自己想像的不一樣,該怎麼辦? 其實你知道,現在需要用力地去轉換,但要先釐清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才不會白白浪費了時間、力氣和錢 小G今年從台大研究所畢業,才踏入職場三個禮拜,小G就發現工作和自己想的不一樣,於是開始自學SEO、python,不過卻也不知道學完後,這些是不是自己想要的
Thumbnail
踏入職場,發現工作和自己想像的不一樣,該怎麼辦? 其實你知道,現在需要用力地去轉換,但要先釐清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才不會白白浪費了時間、力氣和錢 小G今年從台大研究所畢業,才踏入職場三個禮拜,小G就發現工作和自己想的不一樣,於是開始自學SEO、python,不過卻也不知道學完後,這些是不是自己想要的
Thumbnail
通常我們會以觀摩業界名人或詢問他人意見來獲得職涯建議,不過想想,能獲得的不過就是根據他的經驗與偏好所做出的選擇,未必就適合自己。 《布局思維》作者楊琮熙老師有十多年人資管理經驗與多項個人能力發展的專業資格,以兼具「能力開發」「個人成長」等多重觀點談職涯選擇,是一本能夠帶給職場工作者實用指引的好書。
Thumbnail
通常我們會以觀摩業界名人或詢問他人意見來獲得職涯建議,不過想想,能獲得的不過就是根據他的經驗與偏好所做出的選擇,未必就適合自己。 《布局思維》作者楊琮熙老師有十多年人資管理經驗與多項個人能力發展的專業資格,以兼具「能力開發」「個人成長」等多重觀點談職涯選擇,是一本能夠帶給職場工作者實用指引的好書。
Thumbnail
畢業前的我和大部分新鮮人一樣迷惘,只約略地計畫自己要「想辦法先加入一間外商、出國留學,接著回到亞洲地區的全球性企業工作」,誰知道我後來完全不是如此發展,反而先當了一位獵才顧問、成為一間知名新創的早期成員,甚至主持了熱門的職涯 Podcast 節目,後來居然還決定離職創業、成為一位職涯顧問!
Thumbnail
畢業前的我和大部分新鮮人一樣迷惘,只約略地計畫自己要「想辦法先加入一間外商、出國留學,接著回到亞洲地區的全球性企業工作」,誰知道我後來完全不是如此發展,反而先當了一位獵才顧問、成為一間知名新創的早期成員,甚至主持了熱門的職涯 Podcast 節目,後來居然還決定離職創業、成為一位職涯顧問!
Thumbnail
「人生從來就沒有意義,意義是自己給予的,就像工作者的價值是自己創造的一樣。」我相信工作是「有機的」(Organic)不會總是一成不變,而且所有的規則都可以在精心準備下被打破,而其中最關鍵是要定位好自己的角色,主動發現自己可以貢獻價值的地方,因為你會在付出中找到意義、走出自己的道路。
Thumbnail
「人生從來就沒有意義,意義是自己給予的,就像工作者的價值是自己創造的一樣。」我相信工作是「有機的」(Organic)不會總是一成不變,而且所有的規則都可以在精心準備下被打破,而其中最關鍵是要定位好自己的角色,主動發現自己可以貢獻價值的地方,因為你會在付出中找到意義、走出自己的道路。
Thumbnail
#能成大事的人身上共同的特質 就是願意做一些一般人所不願意做的事 凡是不怕犯錯,善於自省 機會是留給主動爭取的人! #奴性過重也要得懂得趨勢 如果永遠凝視於自己的挫折,那麼給不起的人生是自己造成 要相信,擊不倒你的會使你更強大 畢竟真正的貧窮不是沒錢,而是沒能力改變現況
Thumbnail
#能成大事的人身上共同的特質 就是願意做一些一般人所不願意做的事 凡是不怕犯錯,善於自省 機會是留給主動爭取的人! #奴性過重也要得懂得趨勢 如果永遠凝視於自己的挫折,那麼給不起的人生是自己造成 要相信,擊不倒你的會使你更強大 畢竟真正的貧窮不是沒錢,而是沒能力改變現況
Thumbnail
「我就是想鼓勵孩子,大學的時候不要被侷限住,盡可能地去挖掘自己需要的資源」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教育與經營管理學系 魏郁禎 教授 在畢業的那年,我選擇先成為講師加入了非營利教育團隊,而不是當藥師。此後,我的生活可能比其他藥師忙碌,但卻沒有因此獲得更多經濟報酬。 有些人會問,這樣值得嗎⋯⋯
Thumbnail
「我就是想鼓勵孩子,大學的時候不要被侷限住,盡可能地去挖掘自己需要的資源」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教育與經營管理學系 魏郁禎 教授 在畢業的那年,我選擇先成為講師加入了非營利教育團隊,而不是當藥師。此後,我的生活可能比其他藥師忙碌,但卻沒有因此獲得更多經濟報酬。 有些人會問,這樣值得嗎⋯⋯
Thumbnail
不論是新手設計師還是老鳥,在職涯道路總是會遇到撞牆期,特別在面對到「選擇職缺」、「選擇產業」與「選擇公司」時,還真的不知道自己適合哪種環境,又加上準備作品集和等待面試的焦躁心情,心很累XD。畢竟每個選擇都會影響到未來的發展,所以不妨可觀察幾個面向:
Thumbnail
不論是新手設計師還是老鳥,在職涯道路總是會遇到撞牆期,特別在面對到「選擇職缺」、「選擇產業」與「選擇公司」時,還真的不知道自己適合哪種環境,又加上準備作品集和等待面試的焦躁心情,心很累XD。畢竟每個選擇都會影響到未來的發展,所以不妨可觀察幾個面向:
Thumbnail
今天到華興中學演講,學校只訂的講題居然是”我的斜槓人生” 這個題目至今只在醫學院講過一次,很訝異他們會選這個題目。華興中學位在陽明山上,校園及視野都很棒。因為這個講題想起多年前寫的一篇談職涯的文章… 你上班時間做的事情,決定了你擁有什麼;你下班後做的事情,決定了你是怎樣的人。的確,最終我們還要常常
Thumbnail
今天到華興中學演講,學校只訂的講題居然是”我的斜槓人生” 這個題目至今只在醫學院講過一次,很訝異他們會選這個題目。華興中學位在陽明山上,校園及視野都很棒。因為這個講題想起多年前寫的一篇談職涯的文章… 你上班時間做的事情,決定了你擁有什麼;你下班後做的事情,決定了你是怎樣的人。的確,最終我們還要常常
Thumbnail
還記得前幾個禮拜才剛過完新年,我寫了篇文章,給預定要在年後轉職的朋友們。 果不其然,這幾天真的就有朋友找我聊聊,關於他該如何選擇未來想該去的公司。 而他的選擇困難,則讓我看到不同人,面對「舒適圈」的不同態度。
Thumbnail
還記得前幾個禮拜才剛過完新年,我寫了篇文章,給預定要在年後轉職的朋友們。 果不其然,這幾天真的就有朋友找我聊聊,關於他該如何選擇未來想該去的公司。 而他的選擇困難,則讓我看到不同人,面對「舒適圈」的不同態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