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子晴
2017年,十五歲的我參加了在南門教會舉辦的小神研。這是我第一次認識台南大專,還記得我們這組的輔導是乃祈和穆俊宇。後來,高中的我參與了兩次繪本營,也和同為會友的大專老屁股崴崴成為朋友。
2020年,清吟姐邀請我參加明漢哥帶領的《原則》讀書會,那時我似乎總是跟在清吟姐身邊,默默觀察大專究竟是什麼樣的存在。同年暑假,我參加了ASCM、繪本營、培根營,與李務交往,而後隻身前往台北念書。
老實說,我並不認為自己是台南大專的一份子。我不是台南的學生,也不算認識大專的人。大一大二的我甚至對大專感到憤怒,我討厭大專拆毀我原先認為的世界,使我陷入虛無和無力感之中。我不知道該如何重建那些被打碎的部分,在台北也找不到群體能接住我的需要,並給予我足夠的回應和討論。
幸運的是,即使沒那麼熟,我和台南大專還是保持某種程度上的聯繫。李務時常分享他在大專的學習,我也不定時參與了一些活動。這裡的人很特別,他們討論存在、死亡、性別、時間、自由、宗教、歷史、政治以及各種社會議題,他們討論著主流教會和社會難以談論的事情。他們讓我看見生命的有限,同時也向我展現了生命的其他可能。如何好好成為一個人,是大專帶給我最重要的思考。
在遭逢眾多不確定性的22歲上半年,我被台南大專織起的網子安穩接住了。這段時間裡,我和明漢哥分享心得、和蛋媽做瑜珈、和昀芳聊天、被柏恩拯救、參加畢業禮拜、和亨利碧容爬山、認識了簡明昱法,最近也參與了敍慧以杰的花蓮生活。從2017年到2024年,你們的小神研學員大學畢業了,我們以新的身分,在新的地點相遇。我享受與你們相處的時光,享受嬰兒睡著後的深夜聊聊,享受你們的討論和回應,謝謝你們不經意製作而成的這張網子。
台南大專猶如清晨的鐘聲,敲醒了我沉睡的意識,這是一個「醒了」的過程。對我而言,它時而是祝福,時而是詛咒,並使我遊蕩於存在與虛無的矛盾之間。這四年裡,我不斷地將自己解構再建構,過程雖然痛苦,我卻意外地從這樣的破碎中得到滿足。我喜愛每一刻的自己,也喜愛有時不喜愛自己的自己,即使遇到了許多事情,這樣的我仍然不完美的很完美。
於是我將我的名字刻在大專禮拜堂的紅牆,擺在李務旁邊。我不屬於這裡的任何一個團契,當成大團契夥伴們寫著NCKU的時候,我寫的是TMUP,但這不影響我們對彼此的肯定。這裡並不完美,充滿各種破碎、衝突與矛盾,我們卻依然盡力去觀看、去感受、去創造,在當中紀念上主的榮光。
因此,我們感謝時間,也成為喜愛時間的人。我們明白球根內有一蕊媠花,並帶著這份信仰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