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與創作倫理:當我被迫參與「創作的消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AI 是趨勢,你不適應就會被淘汰。」
這句話你聽過嗎?我聽過,甚至在這個生成式AI當道時代,這句話幾乎成了某種「理所當然」的論點。
但當我被 assign 一個用 AI 生成繪本的任務時,我的反應卻是——極度的抗拒,甚至比我曾經吐槽過「沒臉回去見老師」的專案還要強烈。
為什麼?這只是技術變遷,還是這件事踩到了我作為創作者的價值觀底線?

📌 這不只是 「技術」的問題,而是「倫理」的問題

當 AI 被廣泛應用於繪圖、寫作、音樂等領域時,我們的世界確實發生了變化。但這種變化到底是進步,還是對創作的一種消耗?

當我被要求用 AI 來產出一本繪本時,我感覺到的不只是壓力,而是一種深層的罪惡感與羞恥感。這種感覺遠遠超過了一般的職場無奈,而是對於「我是誰?我相信什麼?」的根本質疑。

我試圖整理,為什麼這次的事件讓我產生這麼強烈的抗拒——這不只是「技術」的問題,而是「我們該怎麼使用技術」的問題。

1️⃣ 這挑戰了「創作」的本質

繪本,是一種 溫度與情感的創作。每一張手繪的插畫,背後都有創作者的巧思和心血,他們思考著角色的表情、氛圍的呈現,甚至是筆觸帶來的情感溫度。

然而,當 AI 被用來完全取代這個過程時,創作就變成了「大量生產的產品」,變成了一種「沒有生命的複製品」。

AI 可以生成美麗的畫面(甚至這個美麗可能也只是幻覺),但它不會有創作者的思考,也不會有靈魂。這樣的東西,還能叫做「創作」嗎?

2️⃣ 這讓我成了「摧毀創作者生計的推手」

💡 在《雲端封建時代》中,瓦魯法克斯指出,在數位資本主義的轉變下,我們正在從「自由市場」進入「數位封建制度」。創作者不再擁有自己的工作,而是變成科技公司的「數位農奴」。

AI 生成內容的趨勢,讓我看到了一個可怕的未來:

  • 當企業可以免費使用 AI 生成繪圖,誰還會花錢請插畫師?
  • 當寫作 AI 變得足夠流暢,內容農場是否會取代真正的作家?
  • 當科技巨頭壟斷了所有的數據、算法、平台,我們的創作是不是也變成了這些數位封建領主的「數位財產」?

這讓我感到深深的不安。

如果未來這種趨勢持續,那些靠創作維生的畫師、作家,最終只能依賴這些科技公司,成為他們生態系的一部分,而無法獨立生存。

瓦魯法克斯批判:「科技公司已經不再是自由市場的競爭者,而是變成了新的封建領主,壟斷所有價值。

而這次的 AI 繪本專案,讓我感覺自己正在參與這場「創作者被剝奪價值」的過程——這讓我感到無比愧疚。

3️⃣ 這不是「AI 是趨勢」的問題,而是「我們該怎麼用 AI」的問題

很多人可能會說::

「AI 是趨勢,你不適應就會被淘汰。」

但問題不是「能不能用 AI」,而是「該不該這樣用 AI」。

AI 不是問題,問題是當 AI 變成一種取代而非輔助的手段,創作還能保持它原本的價值嗎?

  • 如果我們只是為了更快、更省錢,而拋棄了創作者的心血,那麼未來的文化內容會變成什麼?
  • 如果 AI 取代了繪師、作家、音樂人,這個世界會不會變得更加冰冷、更加公式化?

這次的任務,讓我開始質疑: 如果沒有人站出來守住創作的價值,未來的文化會變成什麼?

4️⃣ 這件事讓我對未來的世界感到不安

💡 在《消失的美學》中,保羅・維希留提到,當科技的速度越來越快,人們的感知世界也在「消失」,我們的體驗變得片段化、瞬間化,甚至被機制所取代。

這正是 AI 生成內容讓我擔憂的地方——當繪本可以瞬間生成,我們是否正在失去真正的「創作體驗」?

  • 當 AI 取代了「畫圖的過程」,畫師是否會失去對筆觸、線條、顏色的掌控感?
  • 當 AI 取代了「創作的耐心」,我們是否會越來越難以欣賞那些手工創作的價值?
  • 當「生成內容」變成比「創作內容」更主流,我們是否正在消滅文化的多樣性,而變成千篇一律的「快消式創作」?

維希留批判的是「科技讓文化的體驗變得過於快速,以至於它在我們尚未體會時就已消失」。這正是我對 AI 生成內容最大的恐懼——我們的世界,會不會變成一個「創作還沒開始,就已經結束」的時代?

🔖 結語:AI 可以是工具,但不該是創作的終點

這次的事件讓我深刻體會到——這不是技術的問題,而是價值觀的問題。

AI 的進步,應該是幫助創作者,而不是取代創作者。

我們應該思考的是:我們希望未來的世界變成什麼樣子?

我不反對 AI,我甚至平常會用 AI 來畫圖輔助靈感,但我反對的是——當 AI 被濫用,變成一種「取代創作」的工具時,我們失去了什麼?

如果你也是創作者,或者你曾經支持過那些努力創作的人,希望你能和我一起思考這個問題。這不只是技術的變遷,而是創作價值的抉擇

我們,真的準備好迎接這樣的未來了嗎?

存放和分享一些個人的閱讀筆記,起因是一方面自己很容易看完書就忘記裡面的內容(工具書),一方面也想紀錄一些很漂亮的描寫手法(文學)。 內容可能包含但不限於各種工具書、小說、大眾心理學,總之本專欄的作者是個非常隨性的雜食性動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海涅不是吟遊詩人 的其他內容
不要談什麼天分、運氣,你需要的是一個截稿日,以及一個不交稿就打爆你狗頭的人,然後你就會被自己的才華嚇到。—— Charlie Brooker(《黑鏡》編劇) 讓時間壓力成為你的朋友,有效利用12週來制定具體而可衡量的目標,提高生產力。文章分享如何打造長期願景、區分中期目標和制定12週計畫等工具。
不要談什麼天分、運氣,你需要的是一個截稿日,以及一個不交稿就打爆你狗頭的人,然後你就會被自己的才華嚇到。—— Charlie Brooker(《黑鏡》編劇) 讓時間壓力成為你的朋友,有效利用12週來制定具體而可衡量的目標,提高生產力。文章分享如何打造長期願景、區分中期目標和制定12週計畫等工具。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外遇是一場感情的試煉,撕裂了信任,也暴露了關係中的隱形裂縫。它讓人深陷傷痛與困惑,但同時也提供了一次重新審視自我與關係的機會。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度解析外遇的成因、對愛情的影響,以及如何在裂痕中找到修復或重生的可能性,幫助你面對這場情感的挑戰,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稍早跟朋友聊天,她向我詢問一個關於現階段她所遇到的一個選擇,目前找不到答案,一切混沌不明,問我她是不是一個「靈性沒有升級的」鬼打牆之人?電話打來的時候,恰好從行天宮參拜結束,我就一路從行天宮走到
有一頭鯨魚,到今天還一直在人們心中唱歌。牠從一生下來,聲音的頻率就比較高,有 52 赫茲那麼高。所以別的鯨魚聽不到牠的聲音,也聽不懂牠的意思。這頭音頻特殊的52 赫茲鯨魚,從被發現後就持續引起關注。科學家長期探尋,希望能找到其他的 52 赫茲鯨魚,據說後來真的有人發現一群「52 赫茲」在同時鳴唱。
  你心中有故事,卻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出來?   你想寫小說,打開文檔,卻發現自己的腦袋跟word一樣空白?   你想動筆,卻發現每個人寫的小說都長得不太一樣,讓你無從參考?   那麼,這篇針對小說格式的教學文,應該可以幫上一點忙。   許多人都想寫小說,卻不是每個人都注重基本格式。然
外遇是一場感情的試煉,撕裂了信任,也暴露了關係中的隱形裂縫。它讓人深陷傷痛與困惑,但同時也提供了一次重新審視自我與關係的機會。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度解析外遇的成因、對愛情的影響,以及如何在裂痕中找到修復或重生的可能性,幫助你面對這場情感的挑戰,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稍早跟朋友聊天,她向我詢問一個關於現階段她所遇到的一個選擇,目前找不到答案,一切混沌不明,問我她是不是一個「靈性沒有升級的」鬼打牆之人?電話打來的時候,恰好從行天宮參拜結束,我就一路從行天宮走到
有一頭鯨魚,到今天還一直在人們心中唱歌。牠從一生下來,聲音的頻率就比較高,有 52 赫茲那麼高。所以別的鯨魚聽不到牠的聲音,也聽不懂牠的意思。這頭音頻特殊的52 赫茲鯨魚,從被發現後就持續引起關注。科學家長期探尋,希望能找到其他的 52 赫茲鯨魚,據說後來真的有人發現一群「52 赫茲」在同時鳴唱。
  你心中有故事,卻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出來?   你想寫小說,打開文檔,卻發現自己的腦袋跟word一樣空白?   你想動筆,卻發現每個人寫的小說都長得不太一樣,讓你無從參考?   那麼,這篇針對小說格式的教學文,應該可以幫上一點忙。   許多人都想寫小說,卻不是每個人都注重基本格式。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AI與創作 最近我在思考一些問題: 隨著AI創作能力的大幅提升,可以創作出許多作品,例如文字、圖片、音樂 這讓我產生了一種關於AI的焦慮:既然AI能夠創作,那我還需要繼續創作嗎?會擔心我的作品會在幾年後被AI取代,因為AI可以就可以快速產生類似的作品了呀 這時候就有一種疑惑,是否還應該
Thumbnail
  前言:本篇文寫於2022年九月。AI繪圖橫空出世,衝擊大量美術行業,人心惶惶。記得寫作時是我半夜起來尿尿,一時興起就寫下了自己的看法,結果被大量分享出去,大約有800多分享,最有印象的是圖文作家茶里也轉傳。
Thumbnail
本文以筆者的繪畫創作為出發點,討論現今AI生圖的應用與創作者的未來。筆者認為雖然AI生成圖片已經在生活中大量出現,但AI缺乏獨特性,缺少生命力與溫度,因此筆者認為AI繪圖不會取代創作者。透過筆者的創作過程與心得,探討AI繪圖工具與創作者之間的關係,以及在使用AI時的適度建議。
Thumbnail
AI技術的發展如日中天,但也引發了許多道德與創作者權益的議題。從初期到現在的變化,AI的發展對創作者而言是一大挑戰,無論是哪種AI使用者,AI的出現,不代表我們要放棄思考。
Thumbnail
這一兩年AI繪圖的技術一日千里,做圖變方便的同時當然也產生不少問題,除了顯而易見的版權、肖像權問題,身為創作者使用AI輔助繪圖,可能會面臨創作道德相關的輿論壓力,此外如果要拿作品參賽,有時還得先證明AI素材沒有版權問題,不然將喪失參賽資格,例如今年金漫獎就新增了AI規範。
Thumbnail
坦白說,我不是那種看衰AI發展的悲觀論者。 對我來說,AI要是發展得順利,可以取代人類工作,或許人類才真的可以從名為工作的輪迴當中解放出來也說不定。 但是,但是但是但是,我非常不能接受的,就是那些用AI製圖或寫文就自稱自己是繪師或圖文作家的AI仔。 如果你也是那種AI仔,聽好囉? 畫圖這回事
Thumbnail
文藝創作者透過AI技術進行創作,AI的快速生成能力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然而這也對文藝創作者的工作帶來了競爭和挑戰。翻譯工作也面臨AI的威脅,但AI協助創作也提高了作品的品質,對學術界和文藝創作產生了深遠影響。
Thumbnail
AI生成式AI的出現,對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變化。 在AI的輔助下,人們可以快速創作文稿和生成圖片,但這帶來了一個問題:生成的作品應該歸屬於誰?這將影響創作和娛樂產業。本文從立法歷程和產業影響的角度來探討這個議題,並分析賦予AI保護的利與弊。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AI與創作 最近我在思考一些問題: 隨著AI創作能力的大幅提升,可以創作出許多作品,例如文字、圖片、音樂 這讓我產生了一種關於AI的焦慮:既然AI能夠創作,那我還需要繼續創作嗎?會擔心我的作品會在幾年後被AI取代,因為AI可以就可以快速產生類似的作品了呀 這時候就有一種疑惑,是否還應該
Thumbnail
  前言:本篇文寫於2022年九月。AI繪圖橫空出世,衝擊大量美術行業,人心惶惶。記得寫作時是我半夜起來尿尿,一時興起就寫下了自己的看法,結果被大量分享出去,大約有800多分享,最有印象的是圖文作家茶里也轉傳。
Thumbnail
本文以筆者的繪畫創作為出發點,討論現今AI生圖的應用與創作者的未來。筆者認為雖然AI生成圖片已經在生活中大量出現,但AI缺乏獨特性,缺少生命力與溫度,因此筆者認為AI繪圖不會取代創作者。透過筆者的創作過程與心得,探討AI繪圖工具與創作者之間的關係,以及在使用AI時的適度建議。
Thumbnail
AI技術的發展如日中天,但也引發了許多道德與創作者權益的議題。從初期到現在的變化,AI的發展對創作者而言是一大挑戰,無論是哪種AI使用者,AI的出現,不代表我們要放棄思考。
Thumbnail
這一兩年AI繪圖的技術一日千里,做圖變方便的同時當然也產生不少問題,除了顯而易見的版權、肖像權問題,身為創作者使用AI輔助繪圖,可能會面臨創作道德相關的輿論壓力,此外如果要拿作品參賽,有時還得先證明AI素材沒有版權問題,不然將喪失參賽資格,例如今年金漫獎就新增了AI規範。
Thumbnail
坦白說,我不是那種看衰AI發展的悲觀論者。 對我來說,AI要是發展得順利,可以取代人類工作,或許人類才真的可以從名為工作的輪迴當中解放出來也說不定。 但是,但是但是但是,我非常不能接受的,就是那些用AI製圖或寫文就自稱自己是繪師或圖文作家的AI仔。 如果你也是那種AI仔,聽好囉? 畫圖這回事
Thumbnail
文藝創作者透過AI技術進行創作,AI的快速生成能力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然而這也對文藝創作者的工作帶來了競爭和挑戰。翻譯工作也面臨AI的威脅,但AI協助創作也提高了作品的品質,對學術界和文藝創作產生了深遠影響。
Thumbnail
AI生成式AI的出現,對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變化。 在AI的輔助下,人們可以快速創作文稿和生成圖片,但這帶來了一個問題:生成的作品應該歸屬於誰?這將影響創作和娛樂產業。本文從立法歷程和產業影響的角度來探討這個議題,並分析賦予AI保護的利與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