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5/02/11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宛如炸蜂炮—「紅包你包多少?」一個問題,映照出最赤裸的人心

「你什麼意思?以為紅包錢塞多就比較厲害嗎?」沒想到農曆年的一個習俗竟然劃破長久以來和樂的家族感情。

這是前兩天收到的LINE訊息,Maggie萬萬沒有想到自己會遇到這個在戲裡面才會看到的橋段竟然活生生發生在自己身上,而且就在本該喜氣洋洋的農曆春節。

故事是這樣開始的,Maggie前幾個月剛完成終生大事,今年過年時期度蜜月,所以會提前回娘家,加上公司多發年終獎金,與先生達成共識給爸媽包個大紅包。

殊不知這成了一切爭端的導火線。


他的孝心卻成了手足眼中的炫耀

「跟你們說,我女兒包給我們夫妻倆大紅包咧,萬為單位喔,等於是一個上班族的月薪喔,厲害吧!」

講話的是Maggie爸爸,收到大紅包的雀躍心情完全藏不住,雖然不是中樂透頭獎等級,不過畢竟是第一個小孩包了五位數的紅包,開心到跟親朋好友分享,看到這裡,不知你是否會捏把冷汗,怎麼把紅包金額變成捐款名冊呢?

「包這麼大包,真的是很孝順!我就知道幾個小孩裡面她最有能力,也懂得回饋,養她真的沒白養。」

包含Maggie的家裡共有四個小孩,還未成家的姐姐、也在今年出嫁的妹妹和住在家裡的弟弟,大家都陸續接收到Maggie紅包金額的訊息,開啟核彈級的引爆。


「是怎樣?賺比較多比較了不起嗎?以為包多一點就代表過得比較好嗎?還是他覺得這樣等於比較孝順嗎?」連續假期第一天就回家的大姐率先發難。

「她過得好我沒意見啦,只是老爸到處跟別人宣傳我壓力很大,這樣是要叫我在街坊鄰居面前怎麼抬頭?養小孩夠辛苦了,賺的錢根本不夠花,哪有什麼錢包紅包?」回應的是婚後繼續住家裡的弟弟,手裡抱著出生三個月的女兒。

「老實說我很不滿!她是故意給我們難堪,要砸錢讓爸媽給她最好的評價,一定是這樣,真的很可惡,她以為她真的過很好嗎?去國外蜜月旅行了不起嗎?」大姐怒氣未消,用力捶了牆壁震好大一聲。


你的情緒投射出內心

曾經上過的心理學提過一段:「內心自卑的人,看到別人幸福時會同時有羨慕和嫉妒兩種情緒。」

究其原因是內在的匱乏與自卑最常見的例子是想比較、卻暗藏不服氣,別人有自己也不能輸。

「聽起來她過得還可以呀,有錢很好,不是嗎?像我要買房頭期款都還沒著落,婆家不出錢贊助還先奚落我們夫妻能力不足,結果跟我講買新房要一起住,超傻眼。」初二剛到家的妹妹抱怨著婆家。

「不是啊,怎麼覺得你沒意識到她是刻意的?還是......你想要跟她拿錢買房嗎?」氣明顯沒消的大姐對著小妹一起發脾氣。

「等等等等,你不高興是你的事,幹嘛扯到我身上,你那麼在意她紅包包多少錢,難道是嫉妒她嗎?」

「誰......誰嫉妒她?這種靠錢吸引目光只是一時,根本是擺顯,我跟你說啦,所謂的孝順不是這樣的啦!」


別讓「比較」困住自己

一個人常有情緒很可能是內心存在著某個洞,即使一點點小事都能在心裡百轉千迴,激起萬丈波瀾,只因觸碰到了敏感地帶。 充滿自卑感的人內心塌陷,對自身優點視而不見,而想用贏過別人證明自己更加優秀,於是不斷地比較、憤怒、不安、恐懼,內心轉化為一個深不見底的洞。

可惜的是,總想用贏過別人來證明的方式是活得兢兢業業,無論是工作或與人相處,一會是刺,一下是地雷,大多時候難以樂在其中。

有別於原定的待好待滿,Maggie的姐姐比預期還提早離開,因為和弟弟妹妹吵架,也與爸媽鬧僵,說來說去為的是那個紅包錢。

臨走之前丟下一句:「我一定會證明你們是錯的,只要我拿回家更多錢你們就會敬仰我,雖然我也不屑你們這些勢利眼的人。」憤懣不平的氣息在字字刺耳的詞句中顯露無遺。

財富不是度量衡,卻是照妖鏡

我聽了這故事,心中不免思考,為什麼會因為紅包金額引爆一連串的怒氣呢?

或許從很久之前,這家中已經深植有錢有地位,好野聲量大的價值觀只是都不願承認罷了。

金錢縱然改變不了個性,卻能讓人露出本性。尊重、關愛、自我價值等等似乎都成了可交易的貨幣,於是有錢才是王道?

看破事情並非要你放棄,更要相信自我和解、不用哭泣。


你呢?荷包有大縮水嗎?覺得發紅包是一種地位的展現嗎?心裡有沒有盤桓著那句:

「今年紅包你包多少?」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