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非典型逆媳的逆向思考——突破表面工夫,讓「感謝」發揮逆轉困境的力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年假某晚,接到O私訊。她說,傍晚得知婆婆去世,與先生意見不合,心裡很亂,想讓我評評理。


原來,小夫妻倆趁年假去了溫泉飯店,沒想到一入住,就要奔喪?

說意外,也不是那麼意外啦;去年探望時,她婆婆就常昏睡不醒。

家人心裡有數,只是事情一來,總是讓人措手不及。


還有就是因為,飯店是O好不容易才搶訂來的,才開開心心地開好房,

舒心的一切就被這個消息給毀了,心情霎時盪到谷底。

還充滿焦慮,因為O的老公想馬上衝回去。

他失魂落魄地說,我媽死了吔。


O說,我知道~可是,也不知道為什麼,就是很不想回去啊。非常、非常、非常不想。我跟婆婆一點感情都沒有。

如果同住,我一定是逆媳。只不過沒同住,所以偶而還可以見個面。但現在⋯⋯真的是,我的幸福要被搶走了啦!?


O說,還有,我不想那麼衝動就衝回去,我先生說,好啊算了啊,可是他要自己衝回去!

我跟他說,你現在衝回去也沒有最後一面啊,現在大哥只是聯絡葬儀社先把遺體冰起來而已。

是要衝什麼衝啦?那麼心急,路途上會不會出事都不知道,我擔心的是這個,你先連絡大哥大姊啦,他們怎麼說就怎麼做?


O說,果然嘛,當晚沒事啊,我們就安靜地吃飯、泡湯、看電視、睡覺。但第二天下午事情就來了,必須兩點半到老家附近的廟。我真的還是很不想去。哎,不知道吔。就是一整個不願意。對一個跟陌生人差不多的人,她的死,我真的覺得,與我何干?這是我的真實感受啊,難道我要裝出一副孝媳樣,讓別人覺得我有在盡孝道,這樣不是很假嗎?


O說,她叫先生說服她。若能說出個道理來,那她就回去。

結果,先生說,這種事是很基本的⋯⋯反正,就是要去做啦;什麼「人在做,天在看」啦⋯⋯還說,妳想想看,我幫妳照顧妳爸媽,做了多少⋯⋯


O說,他真的是很愛比較吶,也很愛計較吶,快被他氣死⋯⋯成語是這樣用的嗎?



等她說夠了,

我說,妳講這些,是有妳的道理;不過,妳想過嗎?


一件事,因為妳很不想做(或很想做),自然就可以生出很多理,甚至可以說服別人,讓他們贊同妳,也隨妳這樣做。可是,這一條「順理成章」的思路和做法,很可能是慣性喔,是迴圈喔。結果會怎樣?會不會對妳有所損害,可能也不是妳一時想得到的。


妳今天來找我,我送妳一句話:

#有一條「反慣性」的路

具體做法是,丟掉那些「愈想愈對」的道理吧,在這個時間點,傳統習俗是怎樣就怎樣吧。

重點是,這樣妳才能活得輕鬆愉快。



#出自於感謝的思考

想想,如果妳的理那麼正確,為什麼會把自己弄得那麼氣?

再來,若非得要一個理,那我會說,請先把自己調到「感謝」的狀態中。


感謝並不是口裡叨念著:謝謝婆婆。謝謝妳買這個送我。謝謝妳做了年夜飯⋯⋯


感謝婆婆是,妳要「循著感謝這條線去思考」;妳的「想」要有感謝作為基礎。

出自於感謝的思考,才是與別人有愛的連結的思考,才不會「為了自我而思考」。


比如,

感謝婆婆養大了妳老公,讓妳可以擁有一個還不錯的伴侶⋯⋯

感謝婆婆為彼此留有空間⋯⋯

妳覺得她像陌生人,那妳的態度她會沒感覺嗎?

應該有啦,只是沒說。她知道妳不想跟她親近,所以也跟妳保持適當距離,不是嗎?

妳覺得理所當然的事,如果先去感謝她,是不是能讓妳看見許多「婆婆的心意」呢?


妳有妳的辛苦,同時也有妳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以及放鬆享受的空間,

這一些,如果沒有婆婆來配合,妳真的能有嗎?

好比,妳可以如妳的意去照顧爸媽,但如果婆婆愛計較,那又會如何?


先不要想「是被逼得要奔喪」,而是要先「謝謝婆婆」。

妳先這樣做,妳一向的慣性才可轉化、人生轉軌。



第二天上午,O來電。

她說,我試著在心裡感謝她,也想起與她互動的事。

心情有點不同了,覺得內心好像有一塊地方軟化了。

想說,曾看到路上死掉的鳥,也會想辦法埋葬他,那自己的婆婆⋯⋯

可是啊,一想到那一套一套的儀式和念經好無聊喔,我又開始抗拒了⋯⋯


#無聊是因為不想瞭解

我說,無聊有很多種。如果是儀式和念經的無聊,那我會說,是因為妳有很多的「不瞭解」。

因為妳看不懂其中意涵,所以覺得無聊,還會讓自己變成行屍走肉。

這種狀態當然不好。


#要怎麼瞭解其中意涵?

我說,不從文字理論上去研究喔。

妳就放輕鬆,調整好自己心態:心存善念,常回到感謝。

到現場後,無需多言,就做兩件事:


#觀察與感受

科儀不懂沒關係,現場都有人員協助。

雖然只是照做,莫忘用妳的誠心去觀察與感受。

有想法和情緒也不用說出來,用紙筆寫下亦可。

只要這樣去做,就會有收穫。




今天O又來電。

她說,太奇妙了!照妳講的重點去做,有很多新發現。

而且不知不覺,時間就過了,根本不無聊!


以下概述O的發現:


一、道士念的經完全聽不懂,但先去感謝後,靜下來可感受到用意。

一開始是在形容「死」這件事對亡靈的打擊。

好像在說,喔,這樣啊,氣喘不過來真是太難受了,我知道我知道⋯⋯就是在同理亡靈。

也有安慰他,聽起來很像在說,不過,你看吼,之前全身酸痛,現在是不是都好了呢?也不錯吧。


念經分幾場,每場大約20分鐘,家屬都坐著,不累。

某次休息時,O瞥見桌上放著的經書,標題寫什麼什麼寶懺,

結果那一場聽起來,真的很像是在協助亡靈反省自身,讓O也不禁自我反省起來。

後來,可能因為她有在注意,道士還主動說明有協助亡靈入厝、沐浴的部分。


O說,有儀式引導很好。

死亡對誰都是一種突然「沒有身體」的衝擊,根本不知道該做什麼。儀式真的能安慰、安定亡靈,協助他們適應當前狀況。所以,家屬不能只顧自己哀傷,要記得還有幫助亡靈安定的任務。一旦亡靈是穩定的,家屬也會有感覺。


O說,而且,相對的,家屬保持情緒穩定也會讓亡靈更快安定下來。


二、靈魂之間互相尊敬

O說她覺得這些儀式讓她對婆婆升起尊敬的心。

可能是有很多舉香鞠躬的動作。總之,她覺得這樣很好。

這是婆婆在世時,她不曾有過的心態,但是那種尊敬好像不是尊卑那種,

也不是條件劣勢的一方對待優越的一方那樣,

而是回到靈魂與靈魂之間一種很原始的對待與心情,O覺得是「互相尊敬」。



#結語 

我想說,所有靈魂都有感知的能力,無論生死,自己的感受無可替代,也需要自己願意去守護。


#章成禪師 有一堂課講「如何幫助過世的家人」,其中便肯定了一般儀式、超渡法會的原始目的。 這一點,上文中的O已經印證了。


#功德迴向,那是在世的家人希望亡靈的去處可以比較好而做的。


#一套儀式有沒有用,要看「做儀式的人」(未必是師公)。


此外,家人之間的關係還有「心電感應」的部分,也就是說,親屬自己最能幫助死者。


不過,這要等未來有機會再寫了。




raw-image

圖:東京。八重洲。Bvlgary Lounge
















avatar-img
6會員
57內容數
如果你正為飲食所苦;如果你正為體質所苦;如果你正為疾病所苦;請試試這套瑜伽飲食療法。不管你是不是正在練瑜伽,這套來自古文明印度的飲食,均適用於任何人。 運用印度韋達養生飲食,你可以調整體質,免受不平衡之苦。認識自己的體型,你會知道如何預防疾病,對付疾病,甚至可以預知自己容易得什麼疾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江信慧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對你很不想要的事要持續自問 #癡=執著=鉤子=被綑綁而無法前進 #除夕團圓這件事並不是要取悅自己的 #用社交的心態去面對全家人 #真正長大成人跨年關
特別是要思考,要去親近什麼,才能讓自己時刻充滿著朝氣 那所謂往前走就是有找到事情做就好嗎?在這個點上,還是很容易誤入歧途的! 你看,多少人「做」了一輩子,到後來也活成了勞碌命的人格。 懂得養朝氣之外,你做事情的「優先順序」也很重要。 那怎能知道工作的重點在哪裡、生活、飲食、運動如何拿捏才是健康的呢?
#對你很不想要的事要持續自問 #癡=執著=鉤子=被綑綁而無法前進 #除夕團圓這件事並不是要取悅自己的 #用社交的心態去面對全家人 #真正長大成人跨年關
特別是要思考,要去親近什麼,才能讓自己時刻充滿著朝氣 那所謂往前走就是有找到事情做就好嗎?在這個點上,還是很容易誤入歧途的! 你看,多少人「做」了一輩子,到後來也活成了勞碌命的人格。 懂得養朝氣之外,你做事情的「優先順序」也很重要。 那怎能知道工作的重點在哪裡、生活、飲食、運動如何拿捏才是健康的呢?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一隻野雁對於朋友的定義,可能會是「擁有共同勝利儀式的野雁」。這就好比人類用飲食及抽菸來社交: 下班回家路上跟我喝一杯的人,不見得就是我的死黨,但跟沒一起喝過酒的人相比,我較不容易對他產生敵意。
探討人們為何選擇身心靈課程,並反思這類課程背後的動機與產業化現象。作者分享自身經歷,從最初對水晶的興趣,逐步踏入靈修世界。觀察並依年齡與人生處境區分學習目的。此外,揭露部分課程如何成為商業化運作。透過學習動機的分析,拋出問題:「真正想從身心靈課程中獲得什麼?」最終,引導讀者回歸自身內在。
看了錫蘭的影片《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提出個人對心理學的一些見解。
探討現代社會盛行的心靈成長課程,從自我認同的觀點分析其成效與潛在風險。文章指出此類課程透過特定語言、體驗框架和社群支持,創造短期的自我轉變假象,但若缺乏內在轉化,容易導致自我認同崩解。文章強調真正成長來自內在而非速成,需建立在自我理解與接納的基礎上,並透過長期實踐逐步建立穩定的自我。
  這幾天心靈成長課程再次引起討論,課程被詬病的點主要是課程資訊不夠透明、收費昂貴、感覺被心理學技巧PUA、類直銷要學員拉人上課,以及疑似邪教的洗腦模式等等。參加過的網紅對此意見不一,愛莉莎莎和福爾思庭一起公開不同階段的課程內容,基本上同意上述爭議,並跟大家分享自己如何察覺異狀、逃離關係圈。
一隻野雁對於朋友的定義,可能會是「擁有共同勝利儀式的野雁」。這就好比人類用飲食及抽菸來社交: 下班回家路上跟我喝一杯的人,不見得就是我的死黨,但跟沒一起喝過酒的人相比,我較不容易對他產生敵意。
探討人們為何選擇身心靈課程,並反思這類課程背後的動機與產業化現象。作者分享自身經歷,從最初對水晶的興趣,逐步踏入靈修世界。觀察並依年齡與人生處境區分學習目的。此外,揭露部分課程如何成為商業化運作。透過學習動機的分析,拋出問題:「真正想從身心靈課程中獲得什麼?」最終,引導讀者回歸自身內在。
看了錫蘭的影片《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提出個人對心理學的一些見解。
探討現代社會盛行的心靈成長課程,從自我認同的觀點分析其成效與潛在風險。文章指出此類課程透過特定語言、體驗框架和社群支持,創造短期的自我轉變假象,但若缺乏內在轉化,容易導致自我認同崩解。文章強調真正成長來自內在而非速成,需建立在自我理解與接納的基礎上,並透過長期實踐逐步建立穩定的自我。
  這幾天心靈成長課程再次引起討論,課程被詬病的點主要是課程資訊不夠透明、收費昂貴、感覺被心理學技巧PUA、類直銷要學員拉人上課,以及疑似邪教的洗腦模式等等。參加過的網紅對此意見不一,愛莉莎莎和福爾思庭一起公開不同階段的課程內容,基本上同意上述爭議,並跟大家分享自己如何察覺異狀、逃離關係圈。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我一直以來都有持經迴向的習慣,仍然記得多年前發生在我身上的神奇事件。那一天是我一位親友的告別式,一開始都進行得很順利,我也沒有感到任何不舒服的情況。到了火葬場後,我開始覺得有點不太對勁,但是沒有想很多。直到我們到樓上要將親友的遺照拿下來的時候,我的雙眼看見親友遺照旁邊另一位亡者的照片,當下耳朵旁邊
Thumbnail
具備同理心就是換位思考,也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老智者總是鼓勵大家多布施,最大的原因是從付出中戒除貪多的煩惱習氣,得到前所未有的清淨。同理他人的貧病飢寒,所以人苦我悲、人傷我痛,因為感同身受,所以願意布施財物飲食醫療種種,無所不施,以解除他人的痛苦。 從前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有一隻鬼媽媽,有一千
Thumbnail
人死後的命運和去了哪裡,有關宗教、哲學和個人信仰問題,不同的文化和信仰都有不同看法。也因為每個人對死亡的看法不同,所以這些都沒有一個正確答案,也不分對與錯。無論是什麼信仰與觀點,勸人向善、發人省思,都是值得鼓勵的好事。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份信仰,它會帶領我們到達目的地。即便狂風巨浪,也能乘風破浪。
Thumbnail
有的同修會探究:「我現在這個病......現在這是瓶頸.....有什麼冤親債主?」當然有這個因緣也是方便、是助緣,會覺得有目標,比較有信心,或「對症下藥」。同修說很多事情都不順,有一個冤親債主。家族裡年輕就死掉的長輩,現在做鬼,常常來干擾他。
Thumbnail
續上篇 由於我家的地基主很慘的被這些好兄弟姐妹壓得死死的,沒辦法幫助我。而我們之前燒掉的金紙跟拜的便當,也都不是地基主收下的。 我們每次拜地基主的排場都很大,金紙永遠都是500塊在燒,雞腿便當都是3個起跳。拜的頻率頻繁到隔壁鄰居阿嬤問我們是不是家裡有人過世…… -- 「你!到底在做什麼,他是
Thumbnail
金錢,是動力也是禍源,今天這篇的主角不是鬼,是人,探討的卻是比鬼更深沉的罪。 上個月月中的某天深夜,約一、兩點左右吧,老玄依舊還沒睡,正在忙。而此時,裘小姐來了一通緊急電話。 「命玄,嗚嗚嗚……你能不能、能不能……」裘小姐講完前面幾個字之後就泣不成聲。我聽完心中喀登一聲。是發生了什麼事,要哭成這
Thumbnail
善惡報應,禍福相承,身自當之,無誰代者, 善惡隨人作,禍福自己招,一切都是因果業報啊
Thumbnail
續上篇 回到台北後差不多一周,又接到小易的電話。內容大概是說,易媽媽雖然醒了但狀況不怎麼樂觀,整個人睡睡醒醒,而且自從那天短暫甦醒後,意識漸漸不太清楚。聽得我是滿頭霧水,我聽過人會在受創或疲累的時候昏迷,但是在醫院好好的,人醒著醒著卻又暈倒了是怎麼回事? 掐指一算,沒結果;攤開桌巾米一灑,還是沒
Thumbnail
我一直以來都有持經迴向的習慣,仍然記得多年前發生在我身上的神奇事件。那一天是我一位親友的告別式,一開始都進行得很順利,我也沒有感到任何不舒服的情況。到了火葬場後,我開始覺得有點不太對勁,但是沒有想很多。直到我們到樓上要將親友的遺照拿下來的時候,我的雙眼看見親友遺照旁邊另一位亡者的照片,當下耳朵旁邊
Thumbnail
具備同理心就是換位思考,也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老智者總是鼓勵大家多布施,最大的原因是從付出中戒除貪多的煩惱習氣,得到前所未有的清淨。同理他人的貧病飢寒,所以人苦我悲、人傷我痛,因為感同身受,所以願意布施財物飲食醫療種種,無所不施,以解除他人的痛苦。 從前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有一隻鬼媽媽,有一千
Thumbnail
人死後的命運和去了哪裡,有關宗教、哲學和個人信仰問題,不同的文化和信仰都有不同看法。也因為每個人對死亡的看法不同,所以這些都沒有一個正確答案,也不分對與錯。無論是什麼信仰與觀點,勸人向善、發人省思,都是值得鼓勵的好事。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份信仰,它會帶領我們到達目的地。即便狂風巨浪,也能乘風破浪。
Thumbnail
有的同修會探究:「我現在這個病......現在這是瓶頸.....有什麼冤親債主?」當然有這個因緣也是方便、是助緣,會覺得有目標,比較有信心,或「對症下藥」。同修說很多事情都不順,有一個冤親債主。家族裡年輕就死掉的長輩,現在做鬼,常常來干擾他。
Thumbnail
續上篇 由於我家的地基主很慘的被這些好兄弟姐妹壓得死死的,沒辦法幫助我。而我們之前燒掉的金紙跟拜的便當,也都不是地基主收下的。 我們每次拜地基主的排場都很大,金紙永遠都是500塊在燒,雞腿便當都是3個起跳。拜的頻率頻繁到隔壁鄰居阿嬤問我們是不是家裡有人過世…… -- 「你!到底在做什麼,他是
Thumbnail
金錢,是動力也是禍源,今天這篇的主角不是鬼,是人,探討的卻是比鬼更深沉的罪。 上個月月中的某天深夜,約一、兩點左右吧,老玄依舊還沒睡,正在忙。而此時,裘小姐來了一通緊急電話。 「命玄,嗚嗚嗚……你能不能、能不能……」裘小姐講完前面幾個字之後就泣不成聲。我聽完心中喀登一聲。是發生了什麼事,要哭成這
Thumbnail
善惡報應,禍福相承,身自當之,無誰代者, 善惡隨人作,禍福自己招,一切都是因果業報啊
Thumbnail
續上篇 回到台北後差不多一周,又接到小易的電話。內容大概是說,易媽媽雖然醒了但狀況不怎麼樂觀,整個人睡睡醒醒,而且自從那天短暫甦醒後,意識漸漸不太清楚。聽得我是滿頭霧水,我聽過人會在受創或疲累的時候昏迷,但是在醫院好好的,人醒著醒著卻又暈倒了是怎麼回事? 掐指一算,沒結果;攤開桌巾米一灑,還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