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當「父母」了,試著做孩子的「朋友」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如果有一天,你已成年的孩子,和朋友聚餐時

傳了一張照片給你,他點了一個一千多元的和牛火鍋套餐

你會做怎麼樣的回應?

會跟他說,你怎麼點這麼貴的餐呀,錢夠嗎?要多存錢點呀,你老爸/老媽我出門吃飯都只點梅花豬耶....

把情境換一下,

如果是你的好友,傳line跟你說他在吃一千多元的和牛套餐,你會怎麼回?

「X董最近賺很多哦」、「吃好料沒糾~~~」

之類的

有發現差異嗎?

很明顯的,我們上一代的華人父母有個通病,雖然起點是好的,但總是隨時想要指正小孩

於是就變成,和父母聊天分享

快樂的事變不快樂

難過的事變更難過

久了

他們就不想再開口了

而為什麼,我們不能用像對朋友的方式對待我們的孩子,

特別是已經成年、獨立的孩子

最近兒子過十歲生日,雖然離成年還有一段時間,但他的行為也開始慢慢的往大人靠近

所以我就不禁想起上面這個假設題

希望自己在未來的日子裏,除了當他的父親之外,還能當他的朋友。

avatar-img
351會員
87內容數
體會到要能在投資市場中找到長久穩定的獲利之道,唯一的方式,就是不斷的吸收並累積相關的知識,融合轉化成自己對一家公司評價的敏感度。喜歡站在原點去思考,企業的真實價值是什麼,立於此基礎上,進而能挖掘出還沒被市場反應、具有價值的公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修正式價值投資 的其他內容
魷魚遊戲第二季開播,第一集有一幕讓人印象深刻,孔劉發放麵包和彩券給流浪漢,但只能選一個......
奇跡思維,人們總對稀有事件的高估和其風險。透過三個物理學和經濟學中的定律,即「能量守恆」、「均衡市場假設」和「熱傳導平衡」,來分析為何好事不會平白無故而來,運氣也無法長期維持。
常有朋友私訊問我生技股怎麼看? 但我的回答通常是,我不太愛看生技產業.......
在這篇文章中,我分享了聆聽法說會時的一些小技巧,幫助讀者更好地抓住關鍵業績數據。
如果能夠選擇,我們想要用什麼方式來道別? 其實追求資產成長的背後,更重要的是生命的品質。
魷魚遊戲第二季開播,第一集有一幕讓人印象深刻,孔劉發放麵包和彩券給流浪漢,但只能選一個......
奇跡思維,人們總對稀有事件的高估和其風險。透過三個物理學和經濟學中的定律,即「能量守恆」、「均衡市場假設」和「熱傳導平衡」,來分析為何好事不會平白無故而來,運氣也無法長期維持。
常有朋友私訊問我生技股怎麼看? 但我的回答通常是,我不太愛看生技產業.......
在這篇文章中,我分享了聆聽法說會時的一些小技巧,幫助讀者更好地抓住關鍵業績數據。
如果能夠選擇,我們想要用什麼方式來道別? 其實追求資產成長的背後,更重要的是生命的品質。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剛才逛到一篇文章,是孩子抱怨,因為家長説小孩沒有隱私,而且任意查看手機。 個人認為小孩仍然有基本權利,我們淺談就好,如果父母沒有尊重溝通,如何期望孩子同理相待?父母出於關心跟管教,出發點沒錯,不過有些父母倒是吃起自助餐,甚至升級國王王后,然後抱怨孩子抵抗。
Thumbnail
在了解孩子各個年齡會出現的與朋友玩遊戲的方式後,我們大概可以推測,孩子在該階段交朋友的狀況,是不是真的需要家長開始介入,所謂的介入,絕對不是直接幫孩子找朋友!擁有朋友這件事不會是一個階段性,而是一個連續的、長期的過程,因此孩子需要得到的,是如何與他人當朋友、用什麼技巧、如何持續擁有正向的朋友關係。
Thumbnail
親愛的爸爸媽媽,孩子終究有一天會長大離家。但透過真摯而坦然的對話,我們和孩子的心是可以永遠靠近的。與其躲避那些複雜的情緒,不如讓我們誠實面對自己的感受,學著去擁抱生命中每一個重要的時刻,包括畢業。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角色隨著時間也應該適度調整。當孩子進入青少年階段時,父母需要學會放手,讓他們有機會自己成長。這不意味著完全放任,而是轉變為一位指導者,給予建議和支持,肯定他們的努力,讓他們學會自己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每個人都有不完美的地方,父母不應該對自己和孩子過度苛求。在孩子小的時候,
Thumbnail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我們開始帶著孩子去公園、與其他朋友的孩子一起出去玩,這時候我們會開始觀察孩子與其他同儕的互動,是活潑社牛、冷靜穩定、還是更愛自己操作等等,最讓人擔憂的,是看到孩子永遠都自己一個人,無法跟大家一起玩。 在開始探討交朋友一起玩的技巧前,我們需要先知道:"玩,是有年齡發展的!",也就是
孩子約三歲開始 我和先生開始面臨到孩子各式各樣的情緒爆走 我逐漸懷疑人生 心想著這不是我要的親子關係 自以為教養方式"不打孩子" 選擇用罰站、斥喝、講道理、冷處理、鼓勵是對的 殊不知過了一年多 已經耗掉我家親子間不知多少的親密關係
Thumbnail
我:「不要再和那些會批評你、指責你、攻擊你的人相處了!」 學生:「這樣的話,我就不能和我爸、我媽、我的兄弟姐妹相處了耶!」
Thumbnail
多久沒有好好跟孩子說說話了?你與孩子的關係融洽嗎? 你真得懂你的孩子嗎?
Thumbnail
《小孩沒問題 大人有問題》 其中五味太郎寫到 「父母已經活得精疲力盡,因此對孩子的事情總是採取一種“幫他決定”的態度」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剛才逛到一篇文章,是孩子抱怨,因為家長説小孩沒有隱私,而且任意查看手機。 個人認為小孩仍然有基本權利,我們淺談就好,如果父母沒有尊重溝通,如何期望孩子同理相待?父母出於關心跟管教,出發點沒錯,不過有些父母倒是吃起自助餐,甚至升級國王王后,然後抱怨孩子抵抗。
Thumbnail
在了解孩子各個年齡會出現的與朋友玩遊戲的方式後,我們大概可以推測,孩子在該階段交朋友的狀況,是不是真的需要家長開始介入,所謂的介入,絕對不是直接幫孩子找朋友!擁有朋友這件事不會是一個階段性,而是一個連續的、長期的過程,因此孩子需要得到的,是如何與他人當朋友、用什麼技巧、如何持續擁有正向的朋友關係。
Thumbnail
親愛的爸爸媽媽,孩子終究有一天會長大離家。但透過真摯而坦然的對話,我們和孩子的心是可以永遠靠近的。與其躲避那些複雜的情緒,不如讓我們誠實面對自己的感受,學著去擁抱生命中每一個重要的時刻,包括畢業。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角色隨著時間也應該適度調整。當孩子進入青少年階段時,父母需要學會放手,讓他們有機會自己成長。這不意味著完全放任,而是轉變為一位指導者,給予建議和支持,肯定他們的努力,讓他們學會自己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每個人都有不完美的地方,父母不應該對自己和孩子過度苛求。在孩子小的時候,
Thumbnail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我們開始帶著孩子去公園、與其他朋友的孩子一起出去玩,這時候我們會開始觀察孩子與其他同儕的互動,是活潑社牛、冷靜穩定、還是更愛自己操作等等,最讓人擔憂的,是看到孩子永遠都自己一個人,無法跟大家一起玩。 在開始探討交朋友一起玩的技巧前,我們需要先知道:"玩,是有年齡發展的!",也就是
孩子約三歲開始 我和先生開始面臨到孩子各式各樣的情緒爆走 我逐漸懷疑人生 心想著這不是我要的親子關係 自以為教養方式"不打孩子" 選擇用罰站、斥喝、講道理、冷處理、鼓勵是對的 殊不知過了一年多 已經耗掉我家親子間不知多少的親密關係
Thumbnail
我:「不要再和那些會批評你、指責你、攻擊你的人相處了!」 學生:「這樣的話,我就不能和我爸、我媽、我的兄弟姐妹相處了耶!」
Thumbnail
多久沒有好好跟孩子說說話了?你與孩子的關係融洽嗎? 你真得懂你的孩子嗎?
Thumbnail
《小孩沒問題 大人有問題》 其中五味太郎寫到 「父母已經活得精疲力盡,因此對孩子的事情總是採取一種“幫他決定”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