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資訊】世界產茶資訊

【農業資訊】世界產茶資訊

葉綠舒-avatar-img
發佈於茶與其他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很難想像,亞洲以外的人其實在15世紀之前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茶,但是現在卻是「不可一日無此君」。許多Duolingo的外語課程,幾乎都會在前50個字就教你「茶」怎麼講。

不過,很有趣的是,發音為「chá」的國家,大抵當年都是走陸路運輸得到茶葉的,發音類似於國語的「茶」;而發音為「te」的國家,大概都是從海路得到茶葉,發音類似於台語的「茶」。

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只有苗語、阿卡語、傣語不把茶發音為「chá」或「te」,事實上,他們可能是全世界第一群喝到茶的人!

  • 阿卡語: lor bor(指茶)
  • 傣語: lanam la(水茶)
  • 拉祜語: 有類似 la phar 的說法
  • 哈尼語: guo zui(音近)


事實上,考古學者在這些民族聚居的地方發現野生茶樹與人工栽培茶樹的過渡種,這在中國其他地區很少見;另外現代的普洱茶老茶樹,很多都由阿卡族、哈尼族、拉祜族保護、栽培。而荷蘭的George van Driem(喬治・范・德里姆)也在他的鉅著中提到,他認為茶樹應該就是發源在這裡。

2023年全世界生產32182787.8公噸的茶,收穫面積為4829543公頃。我們來看一下世界產茶最多的是哪五國。

2023 世界茶葉產量前五大國。資料來源:FAO

2023 世界茶葉產量前五大國。資料來源:FAO

可以看到,第一名是中國,其次是印度、肯亞、斯里蘭卡、土耳其。

但是,如果看生產效率,就不太一樣。

2023世界茶葉生產效率前五國家。資料來源:FAO

2023世界茶葉生產效率前五國家。資料來源:FAO

生產效率最好的是土耳其,其次是馬拉威、辛巴威、阿根廷、肯亞。

我們再來看一下產量最高的五個國家過去幾十年來的變化情形。

2023五大產茶國過去產量變化。資料來源:FAO

2023五大產茶國過去產量變化。資料來源:FAO

可以看到,早期大家都不會差很多,但是在1989-1991這時候,忽然之間茶的產量出現了一個大轉折,然後一開始印度還是第一,但是到了2005年時,中國超車了印度,然後就一路往上升。

這讓我有點好奇,所以又去抓了收穫面積的變化。

1961-2023 世界產茶五大國收穫面積變化。資料來源:FAO

1961-2023 世界產茶五大國收穫面積變化。資料來源:FAO

可以看到,中國在2007年之後茶葉的收穫面積急速增加,大致符合產量的斜率;但是1989-1991的大轉折,在收穫面積上卻看不出來。另外,1983-1985中國的收穫面積忽然變少,也沒有反應在產量上。

最後不死心的來看一下生產效率。

1961-2023 世界產茶五大國生產效率變化。資料來源:FAO

1961-2023 世界產茶五大國生產效率變化。資料來源:FAO

結果五國都在1989-1991之間,生產效率忽然來個大轉折!不過最厲害的還是土耳其啦,後來就一路上升,現在他們的茶葉生產效率可是世界第一呢!

接著我們來看看世界各國茶葉的進出口情形。

2023世界茶葉出口五大國。資料來源:FAO

2023世界茶葉出口五大國。資料來源:FAO

以出口量來看,肯亞是世界第一,其次才是中國、斯里蘭卡、印度、阿聯酋。阿聯酋應該是轉口貿易,因為我去查了生產資料,他們並不產茶。

2023 世界茶葉出口值最高五大國。資料來源:FAO

2023 世界茶葉出口值最高五大國。資料來源:FAO

如果用出口值來看,中國又回到第一的寶座,其次是肯亞、斯里蘭卡、印度、阿聯酋。

我很好奇,如果算單位重量的價格呢?

在計算單位重量價格時,我去掉了沒有生產茶葉的國家(也就是,收穫面積為零的)。

2023世界茶葉出口單價最高五國。資料來源:FAO

2023世界茶葉出口單價最高五國。資料來源:FAO

結果發現,日本的茶葉最貴!其次是哥倫比亞、巴貝多,而臺灣的茶葉也不便宜,是世界第四貴的!然後是模里西斯。

我們的茶真的是賣得好價錢呢!

因為方格子限制一篇文章只能貼10個圖,最後附上臺灣茶葉生產的變化趨勢:

1961-2023 臺灣茶葉生產變化情形。資料來源:FAO

1961-2023 臺灣茶葉生產變化情形。資料來源:FAO

可以看到,不論是收穫面積與產量,都呈現緩步下降的趨勢。

最後,我對於世界五國的生產效率在1989-1991之間出現的大轉折還是很好奇!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avatar-img
老葉報報
181會員
588內容數
主要介紹關於植物的新資訊,但是也會介紹一些其他的。 版主在大學教植物生理學,也教過生物化學。 如有推薦書籍需求,請e-mail:susanyeh816@gmail.co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老葉報報 的其他內容
大麥曾經是人類重要的糧食之一,雖然現在食用的人並不多,但依然是重要的動物飼料原料與釀造作物之一。因此,大麥的產量當然重要。 大麥的產量由它的花序,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麥穗來決定。有趣的是,科學家發現大麥花序的形態,其實是由一套名叫CLAVATA訊息傳遞系統負責的喔!
提到歷史上的群眾狂熱,大家很難不去想到發生在十七世紀的「鬱金香熱」。當時不知道為何,鬱金香的球莖忽然身價百倍,大家瘋了似地搶購,但是除了少數真正的園藝愛好者之外,絕大部分的民眾都只是把它當作投資。 當時最熱門的,是這種有條紋的鬱金香;後來知道,這種鬱金香是被病毒感染。 但是,為何病毒感染會製造圖案?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主要使用可見光。傳統上,科學家認為超過700奈米的長波光(也就是所謂的「紅外光」)能量太低,無法推動植物光合作用中的關鍵氧化還原反應。因此,「700奈米」被視為光合作用的紅色極限(red limit)。 不過,最近科學家們在藍綠菌中找到了突破點!
大麥曾經是人類重要的糧食之一,雖然現在食用的人並不多,但依然是重要的動物飼料原料與釀造作物之一。因此,大麥的產量當然重要。 大麥的產量由它的花序,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麥穗來決定。有趣的是,科學家發現大麥花序的形態,其實是由一套名叫CLAVATA訊息傳遞系統負責的喔!
提到歷史上的群眾狂熱,大家很難不去想到發生在十七世紀的「鬱金香熱」。當時不知道為何,鬱金香的球莖忽然身價百倍,大家瘋了似地搶購,但是除了少數真正的園藝愛好者之外,絕大部分的民眾都只是把它當作投資。 當時最熱門的,是這種有條紋的鬱金香;後來知道,這種鬱金香是被病毒感染。 但是,為何病毒感染會製造圖案?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主要使用可見光。傳統上,科學家認為超過700奈米的長波光(也就是所謂的「紅外光」)能量太低,無法推動植物光合作用中的關鍵氧化還原反應。因此,「700奈米」被視為光合作用的紅色極限(red limit)。 不過,最近科學家們在藍綠菌中找到了突破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