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真的,考上公職後能不能得到一個「好工作」,實在太靠運氣了。
原因就在於目前公務員考試的制度設計。
一般的民間機構,是由求職者主動投遞職缺,由公司從求職者的學經歷,再透過面試、考試等機制來測試求職者是否具備該職缺所具備的能力或特質。也就是說,除非求職者太會演戲,不然有能力的面試官,通常找到適合這工作且又有意願任職的員工機率較大,但公職完全不是這樣的。
公務員的考選制度為了要落實憲法明示的「公平原則」,大部分對應考者的資格不設限制(有些類科因業務需求會有限制)。
也就是「人人都能考」,且只憑筆試就決定了你上榜的名次,再依照上榜名次的先後選填志願。
上班地點、機關風氣文化、工作內容、職業型態,都不是求職者可以自己決定的。
對機關來說,也僅能被動接受分配結果,無法選擇自己想要的人才;對於錄取人員來說,也無法預知自己會被分配到哪個職缺,簡直就是「雙盲(double-blind)測試」。
這種制度造成被分配者的能力與特質可能被分發根本不適合自己的工作,這種情況比比皆是,更不要說被分發到不是自己想待的縣市的各種無奈和委屈了。
基於這樣的現實,完全不意外為何那麼多人會在考上後叫苦連天,因為很有可能你到了一個自己不喜歡的機關,每天都要做自己不喜歡的事,這不是「努力適應」就可以輕易解決的事情。
如果還遇到機關的長官、同事的問題,或是勞逸不均、工作爆量,那真的是雪上加霜,苦不堪言。
就像我第一次上榜所分發的機關,就讓我痛苦到身心失調,一年後便黯然離職,即使當初我考的是全國第六名,一樣被分發到簡直是地獄的職位上,完全浪費了我的好名次。
但十年後當我再次上榜,我被分發到的卻是一個氣氛良好、主管明理、業務量適中的單位。
雖然是完全陌生的工作,但在熱心同事的幫忙和指導下,做了幾個月後便上了軌道,順利的在工作中和家庭中取得了平衡。
相比第一次任公職的悲慘經歷,現在的我十分知足惜福,所以考上了之後便開始躺平不想動了,不是我不努力上進,實在是因為「好缺難得」啊! (這不是別的,就是運氣)
說這些不是想要炫耀,而是點出一個現實的問題,就是工作和個人的適配度其實很重要,但現行的制度卻沒辦法滿足這個需求,造成現職公務人員離職率高,職缺補不滿的情況越來越嚴重。
但想當公務員的人也別悲觀,事實上即使分發到「屎缺」,也不是被打入萬劫不復的無間地獄那麼慘,因為公務員除了穩定,還有個很棒的制度,就是可以「商調」,而且薪水、休假都是可以帶著走的。
只要過了綁約期限,就可以變成「自由球員」,可以在「全國」找尋自己想要的工作地點、職缺,然後面試錄取後可以轉調到自己想要的工作。
目前因為國家有越來越注重公務員商調權利的傾向,所以現在很多機關都不會刻意的擋商調了,表示在未來可以預見公務員找到適合自己位置的可能性越來越大,但前提你要先度過前面幾年的還在綁約的時期。
當你身在公職越久,你會越來越清楚自己的個性適合怎樣的機關和工作,像我非常多公務員的朋友,都在過了綁約期限後,商調到了適合自己的機關,過著符合自己期待的日子。
所以如果遇到不適合自己的缺,不是想辦法考走就是調走,這是大部分公務員的選擇,而如果有真正想做的事,或是公務員不是自己職志的人,可能就會選擇離職,我覺得這些選擇都沒有對錯,只是不同的人生體驗罷了。
說到底,我認為所謂的「好缺」,並不是「錢多、事少、離家近」,而是有幸分發到一個剛好適合自己的個性和特質,且工作量也是自己能負擔的職缺,如果再加上機關同事、長官人又好,那就是「極好缺」,這是用錢也買不到的,請務必好好珍惜。
至於為什麼大家都說公職的工作很爛,公職的好缺其實不少,但我是覺得待在好缺的人都相對比較低調,因為很多公務員會覺得「招人忌妒」會給自己惹來不必要的麻煩;而會上來抱怨的人,則是把社群平台當成一個宣洩情緒的出口,所以會上來寫文的都是抱怨的人,自然就造成「公職很多爛工作」的印象了。
公務員的薪水不高眾所皆知,從爺爺奶奶那代開始,公職就不是份高薪的工作,這份工作的好處必須要久任才能彰顯出來,對我這種已經步入中年的人會有更深的體會。
我希望志在公職的人能明白,身在公職不是無可奈何的選擇,根本不用悲觀,只要願意跨出自己的腳步,一定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高普考在即,希望各位考生應考順利,金榜題名。
更多的備考方法
我的專頁,歡迎追蹤 可收到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