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創新不是導入最炫的技術,而是回到原點,問對問題。本文將用「破窗思考」的視角,剖析AI導入的致命陷阱。
這半年來,你參加過多少次以「我們來導入AI吧!」為開場的會議?
在這些會議中,空氣中總瀰漫著一股興奮與焦慮交織的氣氛。團隊圍繞著白板,熱烈地討論著要用哪個模型、如何實現智慧推薦、怎樣才能讓產品掛上「AI-Powered」的時髦標籤。
身為顧問,我在許多新創與成熟企業中都見證過這一幕。我完全理解那份不想錯過技術浪潮的熱情,但我必須坦率地說:當一場關於產品的討論是從「如何用AI」開始時,方向就已經偏了。
這條路徑的終點,往往不是成功的創新,而是一個為了AI而AI的空殼產品。這違反了「破窗思考」最根本的原則:先有穩固的地基,才有破窗的資格 。
【第一步:診斷陷阱,你得了「AI錘子症候群」嗎?】
多數人都聽過「手裡拿著錘子,看什麼都像釘子。」的說法。現在,AI就是那把最新、最亮的萬能錘。許多團隊得了「AI錘子症候群」,滿腦子想的不是市場上哪個「釘子(問題)」最值得被解決,而是如何盡快揮舞這把「錘子(AI)」。
這正是「破窗思考」要極力避免的起點。在我的方法論裡,創新的第一步永遠是「盤點內部資源,從『無限制假設』開始」 。但AI錘子症候群卻是反其道而行,它從「工具限制」出發,試圖將問題硬塞進工具的框架裡。
這不僅是本末倒置,更是對寶貴研發資源的巨大浪費。
第二步:回到原點,你的價值主張是什麼?】
在我之前的文章《頂尖顧問揭示「破窗思考」的5大前提》中,我提到啟動任何重大創新的基礎,是建立在足夠的知識儲備、深度對話與實戰經驗之上的。
在思考導入AI之前,請先放下那把錘子,用這五個前提來拷問你的產品:
- 知識儲備與概念地圖: 抽離AI,你產品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什麼?...
- 深度對話與資訊輸入: 你是否真的訪談過用戶,知道他們在沒有AI時,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
- 親身踩過坑的實戰經驗: 你的團隊是否理解用戶真實的工作流程與他們遇到的阻力?
- 基礎的商業思維與敏感度: 在沒有AI的情況下,你的商業模式如何獲利?...
【實戰案例:一句話讓會議室的空氣凍結】
這不僅是理論上的提問。就在上個月的一個專案會議上,一個團隊正興高采烈地展示他們規劃的AI交互界面。我聽完後,只問了一個問題:
「如果這個AI交互界面的目的,只是為了把訊息更頻繁地推給客戶,那我們真的需要『AI』這個介面嗎?一個設計好的推播系統不是更直接嗎?」
當我問完,會議室的空氣凍結了數秒。
空氣會凍結,不是因為我的問題尖銳,而是因為它繞過了關於技術的興奮,直指商業價值的核心。那一刻,大家才意識到,他們可能正準備用火箭筒去打一隻根本不存在的蚊子。
一個真正有價值的產品,AI從來都不是地基。如同我在《如何讓你的B2B產品,從「能用」變成「必需」?》一文中所述,產品的價值來自於它能否承載真實的商業任務 。如果產品要解決的問題本身就不具備價值,再強大的AI也只是空中樓閣。
【第三步:刻意放空,等待AI成為「如虎添翼」的解答】
當你的團隊對核心價值有了深刻的共識,這時該做什麼?立刻導入AI嗎?
不。如同我一再強調的原則:刻意放空,讓大腦完成「背景重組」 。
在你釐清了不靠AI也能成立的穩固價值後,先讓自己停下來幾天 。你會發現,當你不再執著於「如何用AI」時,關於「AI能如何放大價值」的答案,反而會自然「浮」現 。
- 如果你的核心價值是「效率」: AI的角色就是將效率從「提升10倍」變成「提升100倍」。
- 如果你的核心價值是「個人化」: AI的角色就是將體驗從「分眾」變成真正的「千人千面」。
- 如果你的核心價值是「洞察力」: AI的角色就是將數據從「報表」轉化為「可執行的活動提案」 。
AI是乘法,不是加法。它需要乘上一個不為零的「核心價值」,才能發揮驚人效果。
(延伸閱讀與下一步)
在AI時代,真正的策略思維,不是追逐最新的技術,而是擁有「敢於等待」的底氣 。想了解在釐清核心價值後,該如何啟動一個成功的創新專案,歡迎閱讀本系列的第一篇文章:
延伸閱讀:【創新流程與策略規劃】如何啟動一個成功的創新專案?頂尖顧問的第一步
下一步,您可以選擇:
1. 探索我的核心方法論
如果你對我解決所有複雜問題的思考框架感興趣,想了解這背後的「深度洞察、破窗思考、系統設計」的完整邏輯,建議你從我的定錨之作開始。
▶︎ 前往【思考框架與解決方案】
▶︎ 前往【商業模式與產品價值重構】
▶︎ 前往【高效團隊與組織系統設計】
2. 了解服務與合作方式
如果你想了解我的專業背景,以及我能為你的企業提供哪些具體的服務方案(如一對一診斷、工作坊、長期顧問等),歡迎前往我的「關於我」與「服務」頁面。 ▶︎ [點此了解我的背景與服務項目]
3. 直接預約初步診斷
如果你正帶著明確的商業挑戰而來,並希望直接與我對話,找出問題的破局點,歡迎預約一次 30 分鐘的免費線上對談。 ▶︎ [點此預約 30 分鐘初步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