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之野望:它是否注定取代腦力勞動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AI時代下,重新思考未來30年的職業規劃

近兩三年來,AI的進展之快,令人驚嘆。從過去那個偶爾會胡言亂語的 GPT-3.5,到如今已具備高準確性與全面性的 GPT-4,我深刻感受到AI工具在工作與生活中的實用性與變革性。我自己就是高度依賴AI的用戶,無論是寫報告、擬郵件、資料統整,效率提升有目共睹。

我還記得去年 ChatGPT 大當機的那一天,光是回幾封信、寫份報告,都覺得特別不順。說不上來的焦慮感籠罩著我——原來,它已經不知不覺成為我每天的「共同工作者」。

也因此,我開始思考一個更深層的問題:

💭 AI的發展有終點嗎?又會發展到什麼樣的穩態?

透過調查與閱讀專家們的觀點,我驚訝地發現,越來越多主流意見認為:AI將有極高的可能性取代高達八成的腦力勞動者。文書處理、簡報設計、報告撰寫,甚至寫程式這類曾經需要高度專業的工作,都已可由AI代勞。這個趨勢對於白領階層的衝擊無疑是巨大的。

AI生成

AI生成

你這個人本身,可能才是最重要的資產

這樣的變化促使我們必須重新思考:如果大多數腦力工作都能被AI執行,那麼未來30年的職涯規劃該從何著手?

我認為,真正的關鍵,將會是「你這個人本身」的特質,而非你學會了多少技能。

當使用AI工具已成基本能力,而每個人用出來的結果相差不遠,那麼,為什麼選擇你,而不是別人?——這時候,「讓人喜歡你」的能力,就成了核心競爭力。

比如說,我想了解某段歷史,AI可以給我一份系統性的知識架構,但要讓我真正聽得津津有味、充滿共鳴,可能還是要靠像呂捷那樣會講故事、有個人魅力的講者。這些人本特質,才是AI暫時難以觸及的領域。

真正讓人喜歡,並不是「討好」或「贏過別人」

那麼,「讓人喜歡」的能力,是什麼?

它不是靠爭贏、說對話,更不是低聲下氣地討好別人。而是你是否能在與人互動中,展現真誠、可靠、善解人意的特質。

「正直、誠信、善良」這些價值當然重要,但它們如果只是被當成口號,也容易被濫用或偽裝。因此,從小建立真實的人際理解力與情緒共鳴能力,會是一種更有價值的軟實力。

藍領技術工人,將迎來黃金時代?

反觀目前AI還難以取代的工作,大多仍集中在需要實際動手、具備現場經驗與判斷力的技術型工作。例如廚師、水電工、汽車維修師、冷氣師傅……這些藍領技術職位,雖然一度被社會低估,卻可能在AI時代反而成為「稀缺資產」。

AI能畫出完美的擺盤設計,寫出精準的食譜,但無法親手做出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中餐料理;它或許能模擬人體結構,但還無法像真正的水電技師那樣,臨場判斷管線老舊問題的實際風險。

也就是說:未來有技術在手的人,將會更有議價的權力。

教育的兩條路徑:培養人味,或培養技術

面對AI主導的未來社會,我認為最關鍵的職涯建議有兩條路徑:

若你的孩子或你本身具備外向特質,那麼「學會讓人喜歡你」將是最值得投資的能力。包括溝通、表達、協作、講故事、領導力等。
若你偏向內向,或不擅長社交,那麼請及早培養一門具有實作價值的技術專業,像是維修、餐飲、工藝、農業技術等。

因為現今的熱門科系(如商管、傳播、設計等)畢業生雖多,但最初投入職場時往往做的是最容易被AI取代的白領初階工作。這些工作未來不僅成就感不高,薪資也可能偏低,還需在人際競爭中求生。

與其在紅海中奮鬥,不如在藍海中起飛。

結語:取代腦力工作的不是AI,是沒有改變的人

AI的野望,不是毀滅人類,而是以它的效率改變人類的分工方式。若我們不改變學習策略與職涯思維,未來被淘汰的,將不是職位,而是無法適應的人。

這時代已不再是「你會什麼」最重要,而是——你這個人本身,是否值得合作、值得信任、值得被選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人格魅力是吸引群眾的優點 創意無限是個人的底氣 AI時代 掌握這兩點 就能贏一半
Only Two 翁立兔-avatar-img
發文者
7 天前
林燃(創作小說家) 學姊補充的好
十月-avatar-img
7 天前
人品至上🙌
Only Two 翁立兔-avatar-img
發文者
7 天前
十月 永遠都要人品爆發🤣
深邃月光-avatar-img
5 天前
未來是AI寫作給人類看,AI機器人做菜給人類吃,載人類去想去的地方。當一般的事務都能被完成,而且和真人所做的完成度相距不遠,再來就是比獨特性了。當然,這樣的問題也可以去請教AI(笑)。
Only Two 翁立兔-avatar-img
發文者
5 天前
深邃月光 好主意,我會問AI
Carry Kuo-avatar-img
7 天前
這也是個人品牌的重要性,有特定技術加上真人累積出來的信任度~
Only Two 翁立兔-avatar-img
發文者
6 天前
Carry Kuo 說得對~
李建崑-avatar-img
7 天前
説得甚是。Al還是要由"有特質"的使用者下指令,才發揮超高效能。"有特質"者超凡入聖,無人能及。🤔👍
Only Two 翁立兔-avatar-img
發文者
7 天前
李建崑 謝謝認同,您理解的很好!
avatar-img
Only Two 翁立兔的沙龍
199會員
278內容數
我的沙龍有五種主題,自我成長、健康、職場、投資理財與有趣的心情隨筆,目前深耕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的系列,常常能給不少格友與讀者啟發。希望能給路過的你,也有收穫!
2025/07/10
探討現代婚姻觀唸的轉變,從傳統婚姻的必要性到現代婚姻中愛情與互相尊重的重要性。文章分析了愛情與婚姻的異同,強調在婚姻關係中,雙方需要對等尊重、互相合作,並共同成長。
Thumbnail
2025/07/10
探討現代婚姻觀唸的轉變,從傳統婚姻的必要性到現代婚姻中愛情與互相尊重的重要性。文章分析了愛情與婚姻的異同,強調在婚姻關係中,雙方需要對等尊重、互相合作,並共同成長。
Thumbnail
2024/11/03
本文探討婚姻的本質,認為其實質是一種契約。在追求幸福的過程中,許多夫妻面對現實與擔當時,常會感到失望與困惑。文中提供三個原則和一個大忌,幫助人們重新思考婚姻的意義以及如何提升婚姻品質,強調配偶之間的包容、責任與開放思維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4/11/03
本文探討婚姻的本質,認為其實質是一種契約。在追求幸福的過程中,許多夫妻面對現實與擔當時,常會感到失望與困惑。文中提供三個原則和一個大忌,幫助人們重新思考婚姻的意義以及如何提升婚姻品質,強調配偶之間的包容、責任與開放思維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4/10/03
本文探討一見鍾情的成因,分析基因與後天環境對吸引力的影響。研究顯示,後天的審美觀、經驗和激素在愛情中扮演關鍵角色,並強調人類道德倫理在愛情維持中的重要性。我們討論瞭如何在愛情中尋求道德感與幽默感,以促進長久關係。最後,提醒讀者,持久的愛情需要的不僅僅是激素的刺激,還要重視道德與倫理的約束。
Thumbnail
2024/10/03
本文探討一見鍾情的成因,分析基因與後天環境對吸引力的影響。研究顯示,後天的審美觀、經驗和激素在愛情中扮演關鍵角色,並強調人類道德倫理在愛情維持中的重要性。我們討論瞭如何在愛情中尋求道德感與幽默感,以促進長久關係。最後,提醒讀者,持久的愛情需要的不僅僅是激素的刺激,還要重視道德與倫理的約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AI高速發展,現今一天的變幻超過古代十年的發展,不少人對未來充滿焦慮、迷茫,但一直以來都有一項能力,不僅人人都能學、還無法被AI取代﹔而貫穿古今,只要精通這能力,人生普遍差不了…
Thumbnail
AI高速發展,現今一天的變幻超過古代十年的發展,不少人對未來充滿焦慮、迷茫,但一直以來都有一項能力,不僅人人都能學、還無法被AI取代﹔而貫穿古今,只要精通這能力,人生普遍差不了…
Thumbnail
老實說,原本的我一直認為,AI是離我很遠的東西,即使是去年的 ChatGPT 熱潮,我也只是跟著偶爾在工作中跟AI聊天激發靈感而已。不過,就在前一陣子看了《AI 世界的底層邏輯與生存法則》這本書後,我才逐漸加深使用AI的頻率,並且把「讓AI成為工作中的標配」當作讓自己能習慣的方向。
Thumbnail
老實說,原本的我一直認為,AI是離我很遠的東西,即使是去年的 ChatGPT 熱潮,我也只是跟著偶爾在工作中跟AI聊天激發靈感而已。不過,就在前一陣子看了《AI 世界的底層邏輯與生存法則》這本書後,我才逐漸加深使用AI的頻率,並且把「讓AI成為工作中的標配」當作讓自己能習慣的方向。
Thumbnail
AI 的快速發展,顛覆了各個產業的發展,ChatGPT 的出現,加快了作家寫作的速度,加快了工程師寫程式的速度,世界正在快速的改變。許多人開始探究自己的工作會不會被 AI 取代,身為資料領域的工作者,我也開始在思考,當 AI 的能力不斷進化且遠遠超過人類時,在我的工作中有哪些任務交給 AI 會更
Thumbnail
AI 的快速發展,顛覆了各個產業的發展,ChatGPT 的出現,加快了作家寫作的速度,加快了工程師寫程式的速度,世界正在快速的改變。許多人開始探究自己的工作會不會被 AI 取代,身為資料領域的工作者,我也開始在思考,當 AI 的能力不斷進化且遠遠超過人類時,在我的工作中有哪些任務交給 AI 會更
Thumbnail
通用型AI還沒那麼快出現 所以說人類的工作要全面被取代 目前不會發生 但如果是"部分"的專精工作 可以被模組化 高重複性 可被預測 與其說取代人類工作 不如說 AI可以替代部分"流程" 如果有專屬於法律條文聊天機器人 或是 專屬於公司內部規章的聊天機器人 遇到問題 或是不確定的流程 直接詢
Thumbnail
通用型AI還沒那麼快出現 所以說人類的工作要全面被取代 目前不會發生 但如果是"部分"的專精工作 可以被模組化 高重複性 可被預測 與其說取代人類工作 不如說 AI可以替代部分"流程" 如果有專屬於法律條文聊天機器人 或是 專屬於公司內部規章的聊天機器人 遇到問題 或是不確定的流程 直接詢
Thumbnail
已經成真的AI生成文字、圖片、音樂、影片,以及接下來更多的AI運用場景,每一項都將對人類社會產生重大的影響:包括抽象的人心、文化、審美、親密關係,以及實質的就業、經濟、生活、生涯規劃等。 本文我會以大量使用、測試AI的經驗,輔以田野調查的經驗,詳細說明AI時代最應該培養的四項能力。
Thumbnail
已經成真的AI生成文字、圖片、音樂、影片,以及接下來更多的AI運用場景,每一項都將對人類社會產生重大的影響:包括抽象的人心、文化、審美、親密關係,以及實質的就業、經濟、生活、生涯規劃等。 本文我會以大量使用、測試AI的經驗,輔以田野調查的經驗,詳細說明AI時代最應該培養的四項能力。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在未來AI時代,人們應該如何善用AI工具,以提升工作效率和競爭力。AI將成為職場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未來對AI的學習和應用能力將成為工作的必需技能。同時,文章提到了AI工具的應用和限制,以及人類在使用AI時需注意的重點。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在未來AI時代,人們應該如何善用AI工具,以提升工作效率和競爭力。AI將成為職場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未來對AI的學習和應用能力將成為工作的必需技能。同時,文章提到了AI工具的應用和限制,以及人類在使用AI時需注意的重點。
Thumbnail
AI的快速發展震驚全球,每個人都焦急的希望找到未來的趨勢 — 「到底哪類職業不會被取代?」,為求自保。我認為AI最終能在所有領域輕易的透過一個指令的輸入,就能輸出一個「平均值水準的成果」。那麼如何才能超越平均值?則必須選擇自己所熱愛的領域。點擊閱讀了解為什麼。
Thumbnail
AI的快速發展震驚全球,每個人都焦急的希望找到未來的趨勢 — 「到底哪類職業不會被取代?」,為求自保。我認為AI最終能在所有領域輕易的透過一個指令的輸入,就能輸出一個「平均值水準的成果」。那麼如何才能超越平均值?則必須選擇自己所熱愛的領域。點擊閱讀了解為什麼。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人工智能對勞動市場的影響及應對策略。隨著AI技術的進步,許多傳統職業面臨被自動化的風險,同時也創造了新的職業機會。文章強調了教育與培訓的重要性,以培養未來勞動市場所需的技能。必須積極擁抱變化,通過教育和政策創新,為未來的工作環境做好準備。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人工智能對勞動市場的影響及應對策略。隨著AI技術的進步,許多傳統職業面臨被自動化的風險,同時也創造了新的職業機會。文章強調了教育與培訓的重要性,以培養未來勞動市場所需的技能。必須積極擁抱變化,通過教育和政策創新,為未來的工作環境做好準備。
Thumbnail
引言: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人工智能的應用已經深入到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然而,這種技術的快速發展也帶來了一個重要的問題:AI是否將取代人類的工作?這不僅是一個熱門的話題,也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在這篇文章中,我將探討AI取代人類工作的挑戰和機遇,並討論我們應該如何應對這一趨勢。
Thumbnail
引言: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人工智能的應用已經深入到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然而,這種技術的快速發展也帶來了一個重要的問題:AI是否將取代人類的工作?這不僅是一個熱門的話題,也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在這篇文章中,我將探討AI取代人類工作的挑戰和機遇,並討論我們應該如何應對這一趨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