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調安靜做自己》—守護自己的法則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人,要如何不消耗自己呢?要如何才能在凡塵俗事中安然度過呢?

答案即在,讓自己保持「平靜」。不那麼受外界刺激而反應,又無意識地付出許多的能量資本,讓自己受到侵擾而反覆內耗。

然而,這卻是活在現代非常困難的事。不論是現實生活環境或是網路虛擬世界,過多的訊息、繁多的影訊、過曝的生活,都讓人的心理一刻不得寧靜。

加上現代的社會十分重視包裝、形象,要給予他人成功、厲害、富裕的感覺,因此各地也出現「精緻窮」的現象,要用高級品、要吃高級餐食、要出入高級場所,即使付出所有的薪資,也要好像自己過得還可以、過得和別人沒有差太多⋯

這些外在環境的塑造和氛圍,往往把人的心推到內在最陰暗的角落。在那個角落裡有一個苟延殘喘的自己,不堪生活負荷的自己,背負萬分痛苦沈重的各項經濟壓力和情緒壓力。

如果這是你感受到的處境,就如許多人內心都有一個隱藏的心願「啊好想解脫這種疲倦不堪的生活啊!」,那麼枡野俊明教授的這本「低調安靜做自己」新書,推薦給你。

讓你的疲憊的心和負荷的身,可以在溫和柔韌的文字中,慢慢地與自己的生活和生命對話。

「所謂的平靜,是採取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後所獲得的「結果」,因此這種平靜會從內側滲透出來。

既然如此,最重要的就是活出自己理想的人生,而不是照著其他某個人的框架不是嗎?

為了避免無法重來的人生產生遺憾,每一天每一天都要以「盡全力去活」為目標。

平靜者,會溫柔包容身邊的人們。

並能夠賦予人們幸福感。

平靜者能夠博得人們的好感,掌握更多的機會。

平靜肯定能夠成為你的指引,帶你前往溫暖、受到眾人珍惜的溫暖場所。

平靜者會到達的地方,理應充滿幸福與成功。」——— 枡野俊明

這本書,我閱讀後感到最大的獲得是:

降低刺激和紛擾的生活,是維持內在平靜安穩的恆定方法。

其中枡野教授在書中提出的「夜晚不思考」、「縮小內心擺動的幅度」與「選擇有緣分的」都在說一種「節約能源(量)」的方法。讓能量慢一點、少一點支出,就如他時時所說的:「不反應的練習」。

不總是第一時間就要衝出去,也不總是不審視自己就去對外冒進。更不總是不自覺地認為周圍發生的一切都與我有關,好似沒有我去動作或參入,這世界就會大亂⋯⋯

這世界向來有它運行的方式,每個人也都會有他自己的軌道,既然參與不了,也無法志向相同,那麼就接受事情發生的本來面目吧!

低調安靜的做自己,過一個具有禪意的生活,穩定而自在、恬淡而寧靜,相信這是現代人很適合體驗的一種生活方式。

——————————————

低調安靜做自己

低調安靜做自己


低調安靜做自己:不怕干擾、不被拘束、不受委屈的靜心智慧

おだやかな人だけがたどり着く場所 ブレずに成果が出せる禅的思考のススメ

皇冠文化集團👉https://reurl.cc/OR7dN7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蘇絢慧的療癒沙龍
4.3K會員
234內容數
這塊文字園地中的文章,將是我從心理諮商專業出發,讓已經接觸心理相關的知識,以及在自我探索方面有相當經驗的讀者,能夠獲得更深入探討內在心理的文章,陪伴或協助自己更進一步自學,提升更多思考與情感、理性與感性之間的平衡和自我整合。希望透多定期的文字餵養,我們能以文字養心,把內在養茁壯。</p>
2025/11/07
生活中我們常見的心理模式——例如反覆猶豫、對未來的不安、無法拒絕他人、總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等等。這些心理模式多為負向的情緒,卻有著正向的功能:希望自己能趨吉避凶,避開不好的人事物,因此也是一種防衛機制,想要避免自己受傷、受創,避免遭受過大無法承受的後果。
Thumbnail
2025/11/07
生活中我們常見的心理模式——例如反覆猶豫、對未來的不安、無法拒絕他人、總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等等。這些心理模式多為負向的情緒,卻有著正向的功能:希望自己能趨吉避凶,避開不好的人事物,因此也是一種防衛機制,想要避免自己受傷、受創,避免遭受過大無法承受的後果。
Thumbnail
2025/08/04
環境越淨,心就越靜。你整理的不是環境,而是「你自己」。 枡野俊明 讓你擺脫煩惱,活得更富足的掃除之道! 你的生活空間,就是你自己。 清靜並不遙遠,就在我們的心裡。 #好書推薦 #每天把心掃乾淨 你是否是一個會每天整理環境的人? 或是每週至少能為自己的環境進行衛生清潔整理? 雖然清理
Thumbnail
2025/08/04
環境越淨,心就越靜。你整理的不是環境,而是「你自己」。 枡野俊明 讓你擺脫煩惱,活得更富足的掃除之道! 你的生活空間,就是你自己。 清靜並不遙遠,就在我們的心裡。 #好書推薦 #每天把心掃乾淨 你是否是一個會每天整理環境的人? 或是每週至少能為自己的環境進行衛生清潔整理? 雖然清理
Thumbnail
2025/06/19
人到中年,既是危機也是轉機。 如果,你有機會在中年時期,好好地瞧瞧自己的人生上半場,那麼,你可能會因此發現,人生上半場的生活,有太多出於勉強和強迫,或是源自於一種不得不的狀態,不停承載,也不停消耗,壓抑而沉悶,十分無奈。 也許直至現在,這種消耗和無盡的承擔,仍無法停歇。 若是這樣,那麼現在的你
Thumbnail
2025/06/19
人到中年,既是危機也是轉機。 如果,你有機會在中年時期,好好地瞧瞧自己的人生上半場,那麼,你可能會因此發現,人生上半場的生活,有太多出於勉強和強迫,或是源自於一種不得不的狀態,不停承載,也不停消耗,壓抑而沉悶,十分無奈。 也許直至現在,這種消耗和無盡的承擔,仍無法停歇。 若是這樣,那麼現在的你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如果你也有許多內耗的時刻 那我想這本書會對你很有幫助 內容不只有情境分析 更提供了相應的具體建議 讓我們可以一步步建立起自我界線 以守護自己的身心靈健康 界線是一個很大的議題 成因複雜、涵蓋範圍廣 像是安全感、價值感、羞愧感、情緒勒索、關係平衡… 反過來說也可以從界線下手 同時改善眾多層面的問題
Thumbnail
如果你也有許多內耗的時刻 那我想這本書會對你很有幫助 內容不只有情境分析 更提供了相應的具體建議 讓我們可以一步步建立起自我界線 以守護自己的身心靈健康 界線是一個很大的議題 成因複雜、涵蓋範圍廣 像是安全感、價值感、羞愧感、情緒勒索、關係平衡… 反過來說也可以從界線下手 同時改善眾多層面的問題
Thumbnail
中秋節一年就一次,不管是送長輩、親友,還是公司送客戶,挑對禮盒送禮有面子,吃得更開心。 這裡精挑細選了多款超人氣品牌與口味的中秋禮盒,傳統經典的月餅、創意新派甜點、結合台灣風味的伴手禮,全都應有盡有。
Thumbnail
中秋節一年就一次,不管是送長輩、親友,還是公司送客戶,挑對禮盒送禮有面子,吃得更開心。 這裡精挑細選了多款超人氣品牌與口味的中秋禮盒,傳統經典的月餅、創意新派甜點、結合台灣風味的伴手禮,全都應有盡有。
Thumbnail
🔍驚!蘇丹紅侵襲蝦味先,不慌不忙,學會食品安全攻略🍤 最近的「蝦味先 蘇丹紅 事件」引起廣泛關注,讓我們一起看看這次事件的最新動向吧。
Thumbnail
🔍驚!蘇丹紅侵襲蝦味先,不慌不忙,學會食品安全攻略🍤 最近的「蝦味先 蘇丹紅 事件」引起廣泛關注,讓我們一起看看這次事件的最新動向吧。
Thumbnail
2024年瓦當人文書屋的讀書會選書、選書的標準以及簡介。
Thumbnail
2024年瓦當人文書屋的讀書會選書、選書的標準以及簡介。
Thumbnail
渴望獨立的人們總是嚷嚷要搬出原生家庭以獲得自由,殊不知這只是邁向獨立的第一步,當我們在生活上遇到挫折與困難時,是否仍時時希驥他人出手援救?又或者內心感到脆弱的時刻,能真正接納內心的失落感蔓延? 獨立從來都不是以年紀來劃分,也非以結婚成家來論定,而是一個人能否有足以體察審視自身的能力,並且能不仰賴他人
Thumbnail
渴望獨立的人們總是嚷嚷要搬出原生家庭以獲得自由,殊不知這只是邁向獨立的第一步,當我們在生活上遇到挫折與困難時,是否仍時時希驥他人出手援救?又或者內心感到脆弱的時刻,能真正接納內心的失落感蔓延? 獨立從來都不是以年紀來劃分,也非以結婚成家來論定,而是一個人能否有足以體察審視自身的能力,並且能不仰賴他人
Thumbnail
2018年11月26日,香港佳士得秋季拍賣蘇軾的繪畫作品《木石圖》以4.1億港元落槌。~這就是蘇東坡的魅力所在。我是蘇東坡的大粉絲,如果他仍活在現今,我肯定是追星一族,追到失去理性。我個性自負使然,所以這輩子很少崇拜他人。唯獨他,我是狂愛到不能自已。
Thumbnail
2018年11月26日,香港佳士得秋季拍賣蘇軾的繪畫作品《木石圖》以4.1億港元落槌。~這就是蘇東坡的魅力所在。我是蘇東坡的大粉絲,如果他仍活在現今,我肯定是追星一族,追到失去理性。我個性自負使然,所以這輩子很少崇拜他人。唯獨他,我是狂愛到不能自已。
Thumbnail
許多人都會誤以為跟他人劃清界線是不是就代表了冷酷無情,好像凡事都以自我為中心只想保護自己的利益,這樣的人總是容易被貼上「自私」的標籤,他們總是優先處理好自己的事情再來視情況滿足他人的需求,他們總是有條有理,有時候讓人覺得少了一點熱情,但又無法去真正否定他們的人格與善良,其實我們內心偶爾也暗自羨慕這種
Thumbnail
許多人都會誤以為跟他人劃清界線是不是就代表了冷酷無情,好像凡事都以自我為中心只想保護自己的利益,這樣的人總是容易被貼上「自私」的標籤,他們總是優先處理好自己的事情再來視情況滿足他人的需求,他們總是有條有理,有時候讓人覺得少了一點熱情,但又無法去真正否定他們的人格與善良,其實我們內心偶爾也暗自羨慕這種
Thumbnail
你的身邊是否有一種人時常很愛抱怨,而且抱怨的範圍非常廣泛,幾乎所有人生不幸的事情都發生在他身上,但是久而久之你卻發現事實並非如此,而是這些人習慣性地把自己放到受害者位置,這就是所謂的「受害者情結」。
Thumbnail
你的身邊是否有一種人時常很愛抱怨,而且抱怨的範圍非常廣泛,幾乎所有人生不幸的事情都發生在他身上,但是久而久之你卻發現事實並非如此,而是這些人習慣性地把自己放到受害者位置,這就是所謂的「受害者情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