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電影】《大餓》減肥不是問題,問題是為什麼要減肥?(無雷推薦)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女主角蔡嘉茵以此作入圍2019金馬獎最佳新演員,《大餓》劇照
國片《大餓》於去年上映,走過了一輪北影與金馬獎後,今年入圍台北電影節「台灣電影行銷獎」的新創獎項。
此篇影評於去年中山堂世界首映後刊載於拍手平台適逢近日《大餓》已於MOD正式上線播映,推薦疫情期間作為親子家庭電影院的好選擇,也可即時驗證文章觀點。
影視業在台灣蓬勃發展,我私心希望電影這個媒介,仍可在影集IP爆發的時代持續茁壯,畢竟只需兩小時的觀影時間成本,對不喜歡花時間黏在螢幕前的觀眾仍是友善的媒介。
看電影最重要的是舒服,看電影推薦文字最重要的是期待與感受相符;本篇希望以平實的角度為大家介紹一部舒服的台灣電影。
這幾年的好萊塢類型片中《姐就是美!》也是類似的題材,以一個胖女孩為主角,在《姐》片中的Renee Barrett是摔到頭後以為自己是辣妹,演出本來只專屬於一般俊男美女的愛情喜劇。
而我們也明顯感覺到這樣的片型,現在連苗條外貌假象都不演了,愈來愈脫離鄉愿的束縛;自信、信念、愛的力量,我們都知道能超越外貌偏見,但最終還是回到一個問題──觀眾是否願意買單?肥胖身材銀幕上看起來可是會更寬,觀眾是否能被其演出說服?
胖女孩主角蔡嘉茵、Renee Barrett。圖片來源:《大餓》劇照、《姐就是美!》劇照
關於胖女孩與瘦身的故事,聽起來是個有趣的題材,但絕對不是討喜的題材。《大餓》入選去年台北電影節新導演競賽片,不管是選片的電影節或是拍片的導演,已經帶著一定的挑戰性來面對觀眾,光就這點來說,新導演謝沛如的第一部長片以此挑戰,勇氣十足。
《大餓》的劇本經過德國柏林新銳營、南特工作坊、香港HAF創投等過程嚴格把關,關於頭銜不贅言,最重要的還是回到一般觀眾的觀影感受──看起來很舒服,「舒服」是我認為這部片最能吸引觀眾買單的核心價值。
秉持不爆雷的原則,但抽取片中出現兩次的對白,並不影響觀影感受:「改變世界太難了,還是從改變自己比較容易些吧?」
這是幾乎所有減肥的人的過程中,都認同的說法。甚至不僅是減肥,在生活中、愛情裡、工作上,遭遇挫折時,這句話都具有一定的鼓勵效果。
然而《大餓》並非是一部改變自己的小清新,它是部具有強烈野心選擇走「改變世界」之路的台灣電影。片中所有的演員、影像、敘事線、議題深度,全部都往困難的選擇愈掘愈深──在這樣的邏輯下,還能保有舒服的觀影感受,才是最難得的地方。是一部不強迫觀眾思考反省,卻讓人跟著演員深深著迷於劇中曲折心境的細膩之作。
《大餓》劇照
導演留美學習電影的背景,各個場次顯見成熟的劇本起伏、轉折點,就像《姐就是美!》那般的乾脆俐落,劇情上不拖泥帶水,情節編排皆直面衝突並不迴避,符合我們一般欣賞好萊塢電影的敘事節奏。男女主角在對白的設計上,不免還是有些微尷尬癌的段落,但客觀來說,絕對比《姐就是美!》裡頭的尷尬癌還少,這點相對難得。
《大餓》基本上脫離了生硬、不夠生活化的對白,所有的人物互動,接地氣的程度雖然不到《大佛普拉斯》那樣的道地台腔,卻也是大多數都市人日常對話的熟悉樣貌,在對白設計用心之餘,演員蔡嘉茵直率的個人特質,也為尷尬癌的程度降低不少。
回到觀影的感受,《大餓》像是一部帶著《小偷家族》的骨,披著《姊就是美》的皮,混著《大佛普拉斯》的台灣日常文化,力圖求取中間值,期待能讓更多數台灣觀眾認同欣賞的大眾電影。這可能是新一代導演在多重文化交織成長下,逐漸呈現嶄新型態的台灣電影,接地氣的部分也更往一般青年世代的中產階級延伸──詼諧、笑鬧、包藏著世代交替的沉重。
謝祖武飾演重要配角,《大餓》粉絲頁宣傳圖
飾演母親的柯淑勤在片中,成為胖女孩蔡嘉茵之外的另一個核心齒輪,許多場次精湛的演出,一個眼神、口氣就能說服觀眾,演員的高價值完全體現──能直接幫導演省去好幾場敘事場景與累贅對白,去除了偶像劇的淺白,靠細節營造更簡單扼要的電影感。謝祖武在片中坐鎮了強大的功能性配角,更協助主角群在議題衝突上更有真實感;最大亮點是飾演小宇的兒童演員張恩瑋,這部分就先略過可直接觀影體驗。
唯一有點意見的是關於男一角張耀仁,可以感受到他在《大餓》裡試圖突破舊作品中一貫樂天的形象;在陰暗面、反派性格的挑戰上,是值得肯定的,雖然說眼神還是有些無法說服人,但在幾個特定場景確實有濃厚不同以往的感受。

但就是這部電影的結尾還是少了一些什麼,即便結局正向好看,但我個人不負責認為,如果導演在耀仁這個角色上鋪陳的厚度更深,並與其他散落的議題段落有所連結,可能對於主角群在片尾的救贖會顯得更有力道。
總之在台北電影節世界首映的映後QA,演員們一致展現出對於導演的信任,是不可能騙人的。不管是拍攝中給演員的舒服感,或是映演時給觀眾的舒適度,《大餓》擁有文本溫暖的硬實力,足以和許多重口味搏眼球的電影同樣具有競爭力和觀眾緣。
2019台北電影節映後QA現場
雖然我們很少因為一部片的特定技術吸引人而進戲院,但此片從攝影、調光色澤、後製剪輯、燈光、美術陳設、音效音樂等,所有元素都展現高度成熟,低調地為所有劇情和演員服務。從開場時的廣告調性,到第三幕的奇幻元素,反差極大的風格並不搶走戲劇人物的位置,鏡頭該移動時移動、該靜止時凝結、該不著痕跡移動時默默帶出場面調度──色彩豐富了寫實故事的奇幻感,讓整部電影包裹一層糖衣。
在音效上設計了路人、兒童等畫外音,甚至有些環境音會呼應主劇情的生活對白,給觀眾意外的會心一笑,技術面擁有一定的細緻程度。細節豐富度就是一個故事能不能被二三刷的關鍵。
談了那麼多內容卻不爆雷,有點可惜,還有很多可以討論的情感與社會面,簡單先以此拋磚引玉,期待更多觀影體驗。有興趣感想也可前往官方頁面追蹤提問!
《大餓》臉書粉絲頁連結
(先自清一下,本篇無業配無收入純分享喔!)
簡單做個結論,其實在電影中段時,我有些為導演及故事擔心,原因就像是之前強調的──所有的劇情線、角色情感弧線都往困難的那個軸向選擇,絲毫沒有剎車妥協的意思。
看電影最怕的是爛尾,若是一個不夠嚴謹的劇本,更容易糟蹋了所有優秀視覺技術人員的心血。但我的擔心確實多慮了,就這麼笑著哭著也就看到片尾字幕卡,然後平平實實地走出戲院,覺得自己可以對國片再恢復多一點的信心,如果《大餓》是導演的處女作,表示未來我們還有幸可以看到更多好作品。
這是一個關於心靈受傷與偏見的故事,是一部能讓觀影心思劇烈震盪、企圖改變一點世界的電影。

我討厭看電影時被說教的感覺,還好《大餓》不是,電影終究回到一個胖女孩想減肥的故事。這不是一部要說服別人什麼的電影,是一份炙熱溫暖想呵護觀眾的心意,陪我們走出戲院後仍有餘溫的一部片。
21會員
1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樂鹿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個影響我價值觀至深的人,是否也會影響我的性向?但我對於L,當時的虧欠感還是沈沈地放在那,與青春一同被落下。我一直在亂想,而且有點不滿把我帶到這種處境的書。
我試著把1992年的香港經典電影《家有囍事》也拉進來比較。前陣子在研究喜劇故事的過程中,發現有些地方是我看到的共通性。
期望每本書,可以對我真實人生有一點點的改變。見字如賞畫的谷崎潤一郎,讓我發現為何自己把生活過得如此邋遢。
我寫到這篇時,才體驗到「啊,原來我自己有多麼不重要,重要的是被我寫進去的人。」
作者誠實詳細的描述了創作者在閱讀、寫作時的五感孤獨感,這種氛圍讓我感到有些揪心的療癒,又貼切又安靜,但又講出了一切。
是否生在台灣,和諧與溫情的掩飾下,讓我們常可以用無知來裝飾幸福,以至於我們會常讓自己的狹義正義爆棚,發洩在不正確的地方,傷害到了錯的人?真正的正義,是否該像這樣的作品,不去傷害特定的人,而是去提升隨機的少數人,然後大家這麼做,撐到少數意見成為主流意見的那一天,社會就會相對地正義一些了?
這個影響我價值觀至深的人,是否也會影響我的性向?但我對於L,當時的虧欠感還是沈沈地放在那,與青春一同被落下。我一直在亂想,而且有點不滿把我帶到這種處境的書。
我試著把1992年的香港經典電影《家有囍事》也拉進來比較。前陣子在研究喜劇故事的過程中,發現有些地方是我看到的共通性。
期望每本書,可以對我真實人生有一點點的改變。見字如賞畫的谷崎潤一郎,讓我發現為何自己把生活過得如此邋遢。
我寫到這篇時,才體驗到「啊,原來我自己有多麼不重要,重要的是被我寫進去的人。」
作者誠實詳細的描述了創作者在閱讀、寫作時的五感孤獨感,這種氛圍讓我感到有些揪心的療癒,又貼切又安靜,但又講出了一切。
是否生在台灣,和諧與溫情的掩飾下,讓我們常可以用無知來裝飾幸福,以至於我們會常讓自己的狹義正義爆棚,發洩在不正確的地方,傷害到了錯的人?真正的正義,是否該像這樣的作品,不去傷害特定的人,而是去提升隨機的少數人,然後大家這麼做,撐到少數意見成為主流意見的那一天,社會就會相對地正義一些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我們蓋紀念碑對未來說,我們曾在這裡,我們存活過,真正的遺產,並不是高聳天際的建築,或石頭上的鐫刻,岩石會粉碎,紙張會碎化,骨頭會化為粉末,唯有不屬於物質範圍,又能雙向交流者得永恆,就是我們的創見,這才是我們該留下的珍寶,也是推動我們前進的力量。——電影《電流大戰》
Thumbnail
在臺灣社會,可能很多人覺得學生的本分只要念好書,成績表現好就好,考試身為一個很好量化學生能力的方式,或許有存在的必要,但學生所要理解的是,考卷上的數字並不全然代表你的能力,今天考一個很差的成績,也並非世界末日毫無轉圜的餘地,聚精會神只為考卷上的數字不是真的學習。
Thumbnail
最近在新竹大小事有兩三則貼文指出同一處自行車道附近有一群浪犬,不只是會追車,還會咬人,發文版主無不附上自己受傷的照片,底下留言有人說浪犬會在那邊聚集肇因於有人在那邊餵狗,像這樣餵養卻不帶回家的行為層出不窮,為什麼不該餵食流浪貓狗?為何這個問題那麼難解?
Thumbnail
台灣的民主,到底算不算鞏固的民主政體?這也許見仁見智,但至少,按照胡安・J・林茨(Juan J. Linz)和阿爾弗萊德・斯泰潘(Alfred Stepan)在他們合著的《民主轉型與鞏固的問題》一書中訂定的標準,答案是否定的。而否定的理由,值得台灣致力於民主鞏固的年輕世代參考與借鑑。
Thumbnail
離都市遙遠的離島,奇妙的風土民俗,神官與醫生在當地都是世襲的行業,觀光客有可能連屍體都消失的無影無蹤,祭典祭的當地神有可能只把當地當作人類農場,養大準備收割回老家,老家裡隱藏著連父母都不肯告訴子女的秘密。 老家,真不愧是恐怖故事中最經典的場景。
Thumbnail
科學是一套工具。科學不是知識的集合,而是一套了解宇宙萬物運作的方法、程序。科學知識是暫定的,科學有可否證性、懷疑和批判精神、重複和品質控制、理論簡約、不確定性、集體性。
Thumbnail
科學與宗教不相容。信仰是證據的免疫力,再確鑿的證據都可以忽視、否定。宗教以感情的交托代替證據的需求。要叫人相信科學,不但要有「事實」上的教育,而且要有「信仰」上的反教育。從民意調查可見,科學家、無神論者批評的是主流教義,打的不是稻草人。科學家信徒少,是研究科學叫人不信,而不是不信的人做了科學家。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我們蓋紀念碑對未來說,我們曾在這裡,我們存活過,真正的遺產,並不是高聳天際的建築,或石頭上的鐫刻,岩石會粉碎,紙張會碎化,骨頭會化為粉末,唯有不屬於物質範圍,又能雙向交流者得永恆,就是我們的創見,這才是我們該留下的珍寶,也是推動我們前進的力量。——電影《電流大戰》
Thumbnail
在臺灣社會,可能很多人覺得學生的本分只要念好書,成績表現好就好,考試身為一個很好量化學生能力的方式,或許有存在的必要,但學生所要理解的是,考卷上的數字並不全然代表你的能力,今天考一個很差的成績,也並非世界末日毫無轉圜的餘地,聚精會神只為考卷上的數字不是真的學習。
Thumbnail
最近在新竹大小事有兩三則貼文指出同一處自行車道附近有一群浪犬,不只是會追車,還會咬人,發文版主無不附上自己受傷的照片,底下留言有人說浪犬會在那邊聚集肇因於有人在那邊餵狗,像這樣餵養卻不帶回家的行為層出不窮,為什麼不該餵食流浪貓狗?為何這個問題那麼難解?
Thumbnail
台灣的民主,到底算不算鞏固的民主政體?這也許見仁見智,但至少,按照胡安・J・林茨(Juan J. Linz)和阿爾弗萊德・斯泰潘(Alfred Stepan)在他們合著的《民主轉型與鞏固的問題》一書中訂定的標準,答案是否定的。而否定的理由,值得台灣致力於民主鞏固的年輕世代參考與借鑑。
Thumbnail
離都市遙遠的離島,奇妙的風土民俗,神官與醫生在當地都是世襲的行業,觀光客有可能連屍體都消失的無影無蹤,祭典祭的當地神有可能只把當地當作人類農場,養大準備收割回老家,老家裡隱藏著連父母都不肯告訴子女的秘密。 老家,真不愧是恐怖故事中最經典的場景。
Thumbnail
科學是一套工具。科學不是知識的集合,而是一套了解宇宙萬物運作的方法、程序。科學知識是暫定的,科學有可否證性、懷疑和批判精神、重複和品質控制、理論簡約、不確定性、集體性。
Thumbnail
科學與宗教不相容。信仰是證據的免疫力,再確鑿的證據都可以忽視、否定。宗教以感情的交托代替證據的需求。要叫人相信科學,不但要有「事實」上的教育,而且要有「信仰」上的反教育。從民意調查可見,科學家、無神論者批評的是主流教義,打的不是稻草人。科學家信徒少,是研究科學叫人不信,而不是不信的人做了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