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的特權》這本書我已經看完,簡單來說我有一個心得,對於這本書的副標題「
二十年來我們為央行政策付出的代價」的這枝箭指向彭淮南在位時的貨幣政策,是臺灣二十年來經濟發展之所以被扭曲的主因,如房價與所得等,我還是存保留的心態。
我認為彭淮南當央行總裁時的貨幣政策,的確對臺灣的總體經濟發展一定有所影響,但是否為高房價與低所得的主因,這當中的因果關係還是更細節的討論,無法直接歸因為彭淮南的貨幣政策帶來的影響。
但我確認一點,新臺幣的匯率的確是受到央行的操控,彭淮南防線確實存在,不然,我實在找不出任何原因解釋,為何許遠東逝世後彭淮南上任,直至彭淮南卸任後,新臺幣的NEER(名目有效匯率指數)控制特別好,而REER(實質有效匯率指數)卻是一路貶值呢?
名目有效匯率指數(Nomin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 Index, NEER)係指新台幣對主要貿易對手國貨幣匯率指數的加權平均數,簡稱NEER。NEER上升表示新台幣對主要貿易對手國貨幣升值;反之,則表示貶值。
實質有效匯率指數(Re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 Index, REER)係指NEER以購買力平價指數(Purchasing Power Parity Index, 簡稱PPP)平減。PPP係以台灣物價為分母,主要貿易對手國物價的加權平均數為分子。REER上升表示台灣出口價格競爭力減弱;反之,則表示增強。
有趣的是央行除了在4/9的「
央行總裁給同仁一封公開信」有意無意的引發「茶壺內的風暴」,以及彭淮南在清華大學的演講稿,並未針對且詳細的對
《致富的特權》這本書的內容進行詳細的反駁,這實在是很可惜。
從從社會科學的立場,我希望這兩者之間的交辯,能夠把這二十年來的「面紗」,一一釐清,但到目前為止,還沒看到央行與彭淮南有所實質動作。
但是,在「
6月17日央行理監事會後記者會參考資料」出現了「弦外之音」,央行只澄清「換匯交易列帳」及「外部審計」這
兩點澄清,除此之外呢?就連我對彭淮南4月30日在清華大學受頒名譽經濟學博士,演講詞中提到
「台灣住宅每100戶僅有26戶向銀行借款,利率對房地產的影響有侷限。」彭總裁此話當真?提出質疑,以央行的習性早應該提出新聞稿澄清,但到現在也沒聽到樓梯響。
這弦外之音,難道現在的央行證實這兩點以外的批判,在過去的央行都是事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