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的特權》與央行6/17澄清稿之弦外之音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致富的特權》這本書我已經看完,簡單來說我有一個心得,對於這本書的副標題「二十年來我們為央行政策付出的代價」的這枝箭指向彭淮南在位時的貨幣政策,是臺灣二十年來經濟發展之所以被扭曲的主因,如房價與所得等,我還是存保留的心態。
我認為彭淮南當央行總裁時的貨幣政策,的確對臺灣的總體經濟發展一定有所影響,但是否為高房價與低所得的主因,這當中的因果關係還是更細節的討論,無法直接歸因為彭淮南的貨幣政策帶來的影響。
但我確認一點,新臺幣的匯率的確是受到央行的操控,彭淮南防線確實存在,不然,我實在找不出任何原因解釋,為何許遠東逝世後彭淮南上任,直至彭淮南卸任後,新臺幣的NEER(名目有效匯率指數)控制特別好,而REER(實質有效匯率指數)卻是一路貶值呢?
名目有效匯率指數(Nomin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 Index, NEER)係指新台幣對主要貿易對手國貨幣匯率指數的加權平均數,簡稱NEER。NEER上升表示新台幣對主要貿易對手國貨幣升值;反之,則表示貶值。
實質有效匯率指數(Re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 Index, REER)係指NEER以購買力平價指數(Purchasing Power Parity Index, 簡稱PPP)平減。PPP係以台灣物價為分母,主要貿易對手國物價的加權平均數為分子。REER上升表示台灣出口價格競爭力減弱;反之,則表示增強。
有趣的是央行除了在4/9的「央行總裁給同仁一封公開信」有意無意的引發「茶壺內的風暴」,以及彭淮南在清華大學的演講稿,並未針對且詳細的對《致富的特權》這本書的內容進行詳細的反駁,這實在是很可惜。
從從社會科學的立場,我希望這兩者之間的交辯,能夠把這二十年來的「面紗」,一一釐清,但到目前為止,還沒看到央行與彭淮南有所實質動作。
但是,在「6月17日央行理監事會後記者會參考資料」出現了「弦外之音」,央行只澄清「換匯交易列帳」及「外部審計」這兩點澄清,除此之外呢?就連我對彭淮南4月30日在清華大學受頒名譽經濟學博士,演講詞中提到「台灣住宅每100戶僅有26戶向銀行借款,利率對房地產的影響有侷限。」彭總裁此話當真?提出質疑,以央行的習性早應該提出新聞稿澄清,但到現在也沒聽到樓梯響。
這弦外之音,難道現在的央行證實這兩點以外的批判,在過去的央行都是事實呢?
這是一個以通俗經濟角度寫作的垂直自媒體,以臥底的角度探討社會經濟問題與現象,歡迎訂閱。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內需經濟會好嗎?服務業百業蕭條應該是可以被預期的,服務業是靠人潮消費,營運準備金都不會太高,只要流動性的收入銳減,服務業的營運必定難以為繼。
我無意於說誰對誰錯,其實對總體經濟有所瞭解的人,心理頭其實都是有個「答案」,至於這個「答案」到底是偏向哪一方,各有所維護。但是從當今的現象來論,央行真的是「窩裡反」了嗎?這倒是我們該去思索,為什麼過去的央行沒這個問題,是過去的強人領導?還是現在現在已經「民主」了呢?
先敘明,這一篇絕對不是找彭淮南總裁的碴,如果你是彭淮南總裁的粉絲,建議趕緊速速離去!
我的根本理由有二,目前市面上包含虛擬貨幣等等的支付系統,基本上沒有提高交易效率,也沒有降低交易成本。長時間來看,要這些支付系統做啥用呢?
這幾天,一些人開始關注一個話題,為什麼汽車廠單單只是為了車用晶片的短缺,生產線乾脆停掉?道理很見簡單,沒有車用晶片ECU和MCU,一輛車基本上和廢鐵差不多,意思是即使所有零件全部到廠,沒有車用晶片拜佛都沒用。
為什麼政府總是相信自己是對的,而卻不知道人民的消費總是理性的呢? 這篇文章再把三倍券的「效益」簡單再說清楚。
內需經濟會好嗎?服務業百業蕭條應該是可以被預期的,服務業是靠人潮消費,營運準備金都不會太高,只要流動性的收入銳減,服務業的營運必定難以為繼。
我無意於說誰對誰錯,其實對總體經濟有所瞭解的人,心理頭其實都是有個「答案」,至於這個「答案」到底是偏向哪一方,各有所維護。但是從當今的現象來論,央行真的是「窩裡反」了嗎?這倒是我們該去思索,為什麼過去的央行沒這個問題,是過去的強人領導?還是現在現在已經「民主」了呢?
先敘明,這一篇絕對不是找彭淮南總裁的碴,如果你是彭淮南總裁的粉絲,建議趕緊速速離去!
我的根本理由有二,目前市面上包含虛擬貨幣等等的支付系統,基本上沒有提高交易效率,也沒有降低交易成本。長時間來看,要這些支付系統做啥用呢?
這幾天,一些人開始關注一個話題,為什麼汽車廠單單只是為了車用晶片的短缺,生產線乾脆停掉?道理很見簡單,沒有車用晶片ECU和MCU,一輛車基本上和廢鐵差不多,意思是即使所有零件全部到廠,沒有車用晶片拜佛都沒用。
為什麼政府總是相信自己是對的,而卻不知道人民的消費總是理性的呢? 這篇文章再把三倍券的「效益」簡單再說清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你想當世界上最糟的情人,在公眾眼裡最好的人?還是這世上最好的情人,在公眾眼裡最差的人?         ── 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  
Thumbnail
最容易被發現「情緒勒索」的類型,就是只要一言不合,就暴怒,用憤怒的情緒來讓我們感到恐懼,使我們不敢不遵從對方的要求。 然而,我多年的心理諮商學習與自我探索,我發現自己在過去的感情經驗中,也是嚴重的情緒勒索者。 回顧過往多次的爭吵中,我發現到自己典型的吵架模式。我不會大罵對方,但我會認為就是對方對不
Thumbnail
《艾蜜莉在巴黎 Emily in Paris》是近期Netfilx中討論度最熱烈的喜劇,已有許多文章分析劇中的時尚穿搭、異國風情、文案策略等,成功地創造出話題。主角 Emily 是從美國總公司外派至法國巴黎的行銷主管,因不黯當地語言及文化,甫到任時便碰了許多軟釘子。
Thumbnail
理性一鬆懈,迷信就捲土重來;即使科學早已十分昌明,宗教的害處仍然既廣且深。不同宗教有戰爭,不同宗派有戰爭。恐怖攻擊的關鍵是宗教,不是政治。許多孩子因大人的宗教而無法接受疫苗,得病;生病得不到治療,慘死。許多可以救人醫學研究被信徒阻撓。無數女性、同性戀者,因為宗教而飽受歧視不公,十分悲慘。
Thumbnail
「每個人都是被某件事束縛的奴隸,沒有沈醉的事就無法在這世界撐下去。」人類既是理性也是感性的動物,試圖將世上雜亂的一切透過某種方式來理解,這可能是宗教、可能是藝術、可能是某種目標。但《少女終末旅行》很殘酷地告訴我們一件事:即便你找出了自己生存的意義,這也不代表你就能有個好結果。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你想當世界上最糟的情人,在公眾眼裡最好的人?還是這世上最好的情人,在公眾眼裡最差的人?         ── 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  
Thumbnail
最容易被發現「情緒勒索」的類型,就是只要一言不合,就暴怒,用憤怒的情緒來讓我們感到恐懼,使我們不敢不遵從對方的要求。 然而,我多年的心理諮商學習與自我探索,我發現自己在過去的感情經驗中,也是嚴重的情緒勒索者。 回顧過往多次的爭吵中,我發現到自己典型的吵架模式。我不會大罵對方,但我會認為就是對方對不
Thumbnail
《艾蜜莉在巴黎 Emily in Paris》是近期Netfilx中討論度最熱烈的喜劇,已有許多文章分析劇中的時尚穿搭、異國風情、文案策略等,成功地創造出話題。主角 Emily 是從美國總公司外派至法國巴黎的行銷主管,因不黯當地語言及文化,甫到任時便碰了許多軟釘子。
Thumbnail
理性一鬆懈,迷信就捲土重來;即使科學早已十分昌明,宗教的害處仍然既廣且深。不同宗教有戰爭,不同宗派有戰爭。恐怖攻擊的關鍵是宗教,不是政治。許多孩子因大人的宗教而無法接受疫苗,得病;生病得不到治療,慘死。許多可以救人醫學研究被信徒阻撓。無數女性、同性戀者,因為宗教而飽受歧視不公,十分悲慘。
Thumbnail
「每個人都是被某件事束縛的奴隸,沒有沈醉的事就無法在這世界撐下去。」人類既是理性也是感性的動物,試圖將世上雜亂的一切透過某種方式來理解,這可能是宗教、可能是藝術、可能是某種目標。但《少女終末旅行》很殘酷地告訴我們一件事:即便你找出了自己生存的意義,這也不代表你就能有個好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