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拿自己和別人比較,而且特別喜歡用我的短處和他人的長處比較,比著比著,就覺得自己怎麼這麼爛。
家人說那是因為我有偶包,無法接受自己不傑出,可我從來沒有傑出過啊,我只是有點小聰明,反應比較快而已。的確成長的過程中我有很多正向的回饋(對於我的能幹),但負面的回饋更多,而且涵蓋了人生所有的面向,包含智商、品行、人際和生活的技能。
也許是因為不服輸,但似乎又不止是這樣,直到某一天我在床上失眠,突然意識到到底是為什麼。
因為我覺得自己不值得。
我覺得別人的重視和關愛,都是因為我很好、很努力或很溫柔,如果我哪一天停下腳步了,我就不再是一個值得善待的人,身邊的人都會離我而去。一直以來一直驅使我向前奔跑的原因其實是,我不想被討厭。
這很正常,畢竟15歲以前是被討厭比被喜歡還多,謝謝當時願意愛我的家人、其中一些老師還有摯友。
成長的過程中,我花了非常多精力在人際技巧上,學著觀察、模仿別人的言行,學會聆聽,然後學會傾訴(接受自己就是有點怪,就是另一個故事了),這些都是刻意練習的結果,就因為得來不易,才更害怕會如果哪天我停止奔跑,身邊美好的一切會不會通通消失。
我的理智知道它們不會消失,但就算我明白每一刻的我都是出生以來最好的樣子了,心裡那個哭泣的小孩仍然無法安心。
該是面對它的時候了,幸好我發現了,這是個好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