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沒有吃過阿堂鹹粥,但其他台南的鹹粥倒是有吃過,因為那一次好像是去年八月的台南小旅行,我是要去吃阿堂,但是他沒開,所以也只能夠選其他家 (吃的是悅津) 來吃看看;因為我有親自吃過悅津,所以我也在Google Map上面留下了評論,當然還有星等的評價,我相信台南的鹹粥自然有其特別之處,至少湯頭來說是很不一樣的,所以意思就是有特色,愛或不愛,好吃或不好吃,我相信都是見仁見智。但好像昨天的新聞事件,因為阿堂鹹粥的漲價,而跑去刷負評以及刷星等的,最重要的我以為至少你們必須要吃過,才比較有理由來做這件事情。
photo credit to Alvin Armstrong, "The Grass Ain't Always Greener", 2021
當然,我也被要調整為NTD$200元的虱目魚肚粥感到驚訝 (好像原本單價已經是NTD$180),這還是其中一個品項而已,似乎好像還有其他品項要一起漲,大概漲個10-20塊不等吧。而我確實也有這樣的想法,怎麼台南 (南部) 的物價也來到了這種天地!新聞當然報導了許多,而其中有人說到根本就是要拿來跟日本拉麵比拚了,這我有問題,確定嗎?兩個本來就是不一樣的東西,先不說拿來比較的合適度,是認真要來好好的拆解比較嗎?我倒是想要拉了個椅子出來,好好的聽聽看看!
但我必須要先說的是,店家漲價自始自終都是店家說了算,有人說想吃就接受,不想吃就滾開,我可以同意!但是店家永遠不會跟消費者交代清楚,連說故事的能力也缺乏,只會看到那一句話,一遍又一遍的反覆,聽到耳朵都要長繭了:因為消費物價飆漲,所以反映成本,我們要漲價!除此之外,一無所獲,沒了;連精算師都驚嘆,因為我們甚至連一碗鹹粥,從採買材料到製作過程到呈現,都一無所知,我們連測量的工具都沒有啊!
我就問一句,請問店家有要讓消費者了解嗎?還是你說了算就好?你要不要真列列你所有材料的成本?外加上所有處理烹調的人工?最後算上店內的環境硬軟體呢?真的敢嗎?我認為電視上那些美食節目或企劃,介紹一家又一家的餐廳,從開店發跡,到食材採買處理,再到烹調呈現,即便是做出來 (賣企劃),我認為還至少偶有讓人感動之處,因為有感動,有體會,可以對照,所以有消費者願意去買單。我希望大家可以們心自問,你每每到一家店去,真會能夠感受到業者對於食材、烹煮、技術、環境的用心嗎?
當然我不僅只是把手指指向阿堂,而是我希望所有的店家餐廳都能夠好好的跟消費者交代清楚,你是多麼努力的在準備你的生意,準備你所要賣的東西,你多認真的去採買,你花了多少功夫再煮出這些美味的東西,更讓消費者有感,有感食物的美味,有感消費的值得,這是一種感覺的總和!而不是,簡單的,所有問題都怪這個社會這個世界,所以我就只能夠把價格調漲這樣一件事情可以做;意思就是多做溝通,不應該被當作拿石頭砸自己的腳,多做溝通你可以更柔性化的讓消費者知道你的難處,那怕是大時代的無奈,又或者僅只是你想要賺更多,我認為都不會有問題;但至少你要能夠說服那些有潛力也有意願要上門的人!
最後說到日本拉麵,來比較這一回事;還是那一句老話,好吃的東西,再貴我還是會忍不住想要去嘗一口;同樣的把阿堂拉進來,對於喜愛阿堂的人,自然價格障礙就不會是太大的問題,只是接受不接受,調整吃它的頻率問題而已。我上一段所反映的其實是職人的問題,職人的精神,我不認為日本就是有職人,而台灣沒有,我絕對不會說這一句話;但是同樣的,職人的問題,還需要搭配上願意去溝通那職人精神以及技藝的心神,因為你對話的,在餐飲業,絕對是要張口吃飯的消費者!自然名氣是不在話下,但名氣總不是一天造成的,那些來台灣設店的自然也是乘名氣而來,更自然阿堂絕對不是小貓的店,是已經具有聲名的在地店家,我更不認為過去數十年的經營模式,你還可以照樣的拿來今天現在這個社會下兜售!
我們常說米其林到底評什麼!?又到底憑什麼!?我認為至少這一個施行已久的制度,是可以有參考價值的,因為它不僅只只是評斷單一個食物,而是從各方個面,食材、硬軟體,到環境氣氛等,都納入在它所設定的秘密客制度裡面;而難道,即使不追求米其林的認可,你真以為現在賣個東西還可以只用老店、在地、古早味的片語來搪塞跟不上時代消費者溝通方式嗎?同時,我以為,自然怎樣的東西都有人會吃,就像是常有人說得做吃的絕對可活下去,而如何去提升店內所提供的食物的品質與美味加乘,服務以及環境,當然會與你所提出的標價給對照,而這所連帶影響的,就是一翻兩瞪眼的直球對決,你會是賺到回頭的人客,又或者是一去不回頭的客人,如此而已。
所以,最後定義一下,這個阿堂鹹粥事件,就是又一個商業行為的公關事件。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