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用你的「因為」,盡量將其限制在由實驗所導出的「因為」,而不是事後看歷史的「因為」,更不是任務沒完成而找藉口的「因為」
「因為」這兩個字在生活中很常見,在職場上更是有它不同的用法。這邊舉三個例子:
首先,「因為」可以用來找出真正的原因,例如在找問題時,我們常常會用5個為什麼的問法來一層層的深入探討問題真正的原因,再依照真因去下對策改正它。這邊舉個生活上的實例:
我們開始探討拉肚子的原因
為什麼拉肚子?
因為喝了冰箱的牛奶後拉肚子。
為什麼喝了冰箱內的牛奶後拉肚子?
因為冰箱內的牛奶過期了。
為什麼牛奶會過期?
因為存放在冰箱時間過久。
為什麼會放在冰箱太久?
因爲一次只喝一小杯?所以在期限內喝不完。
從以上的思考邏輯,你拉肚子的真正原因是你一次牛奶買太多,導致喝不完放到過期,所以解法就是依照你每次喝的量去選擇牛奶容量包裝、或者挑選保存期限更長的品項,這樣就能解決你喝牛奶拉肚子的問題。
這種經實驗或邏輯推導出來的「因為」是正確而有用的。
第二種「因為」的用法是針對某個事件硬是強加個理由給它。人類在現實生活上無法理解隨機性這個觀念,所以針對每件事我們的大腦都需要有個理由來跟這個事件做連結,例如股市的漲跌、突然的意外等等,媒體得掰個理由上述的事件做連結,但這些連結犯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塔雷伯在隨機騙局裡所說的「事後諸葛謬誤」,這些都是事件發生後往前兜出來的理由,其實可信度很薄弱,看到這種「因為」略過就好,不需太過認真,因為99%是以偏概全的。
最後一種「因為」是最差的表達。那就是當任務無法完成時說的「因為」,如過「因為」後面接的主詞都是自己,那還能接受,對自己做檢討,想出改變的方法,最後還有機會進步,而最要不得的是「因爲」後面的主詞都接著別人、都是別人的錯。這種極為低下的「因為」用法要避免,有句話說:「成功者找方法、失敗者找理由」。
最後,同樣一個詞或一句話,用在不同的情境就有不同的人格展現,慎用「因為」能促使你再成長、往前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