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看人生|《穩:學會接住自己,為不安人生解套的4堂課》重點整理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分析自我狀態

應然

一個人之所以用應然的樣貌處事,就是為了得到他人的認同與接納。
無論是情感或行動,應然與實然之間的分裂總令人煎熬。
試圖透過追求權力、名望、財富等外在事物(應然),以戰勝內心分裂導致的緊張,並不會成功。這樣的族群始終沒有成為自己內心的主人。

實然

了解實然情緒,不讓應然占上風。
  1. 觀察真實的情緒
  2. 盡量不要粉飾/掩飾情感
  3. 相信自己(習慣否定自己的人,容易陷入自我懷疑,而對自我狀態有所混淆)
  4. 坦率的接納自己的感受(討厭就是討厭/喜歡就是喜歡)
美國心理學家David Seabury說:「所謂『活得好』,意思是接受如實的人生、如實的自己、如實的結果。抓住機會,做自己能力所及的事,並對結果感到滿足。」
而執著於自己所缺少之物的人,潛意識或許存在未解的問題,如果總是與「完美」進行比較,自己永遠是輸家。

自信、自卑與偏執

自信是對人生的一種信任;優越感和自卑很類似,都源於對自我的難以接納。
「情緒的穩定度」可用以區分自信及優越感,通常優越感較為不穩定。
美國精神分析師說:「容易陷入偏執的人,多半符合兩個條件:1.有自己特別關心的東西。2.能感覺到自己的弱點何在,並認為他很可能會讓自己失去現有的一切。」
和重要事物有關的弱點,很可能是不安的源頭,進而產生防備心和恐懼。

情感態度

用慾望與恐懼連接起來的關係,比想像中更脆弱。
超越慾望和恐懼,單純為友誼、愛情付出的人也很強大。珍視情感,直面關係。
閱讀看人生|《ROLAND: 我, 和我以外的》也曾提到:人類才不會被恐懼給束縛。

擁有目標但不總是執著於目的

清楚認知健康、知識、金錢,還是名望並不等於「我」。
如果沒有得到什麼就不安穩,表示「自我」並未確立。
也許這一天既沒有為了健康而活,也沒有為了金錢而活,卻成就了未自己而活的一天。
「毫無收穫的一天」看似沒有生產性,也是成長所必須的東西。
不需要將所有事情以「用處」衡量,更不需要為從事「看似沒有意義的活動」的自己而感到羞愧,就像自己是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不需要宣示什麼。

認識特殊心態

自我價值感低落

容易因為體弱、失戀、失敗而感到痛苦,然後體現於異常的行為。
例如婚姻有問題的夫妻經常以「為了孩子」作為理由,實際上很可能只是自己沒有離婚的勇氣。

道德特殊主義

對自己人循規蹈矩,對外人卻毫不在乎。對內、對外使用的倫理標準不一致。
例如「失格旅人」,出國或者去外地旅行就完全不在乎功德、禮節。

彌賽亞情節(救世主情節)

想救贖他人的情節,多半源自強烈的自卑感,並非真的為了對方(對方也不一定真的需要被拯救),而是想要減少自卑感而已。
例如經常對他人說教、糾纏特定對象,或許有些假道學也是。
《穩:學會接住自己,為不安人生解套的4堂課》重點整理/擷取自電子書封

章節金句

正視自己的感受,焦躁就能化為穩

未滿足的撒嬌欲會妨礙人的成熟,而壓抑撒嬌欲會導致自我意識缺乏
試著接納自己原本的樣子,若過分追求完美的人易得心病
找到合適的目標,才能確立自我

了解弱小的自己,焦躁就能化為穩

拋下恐懼,才能變得自由
任何人都不屬於任何人

了解內心的真相,焦躁就能化為穩

愛對了,才能開始新的人生
別透過工作追求威信

不勉強與人交際,焦躁就能化為穩

不要和對方「共生」而失去自我
不勉強自己與他人,是人際關係的基本
你不需要完美無缺
149會員
187內容數
進入一間咖啡廳,落地窗外時晴時雨,在寧靜的空間歇息、思考人生。 看似簡單的理論可能具有延伸道理;看似平凡的關係也能藏著深切領悟,我們一起在生活探索、了解自我、尋找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陳穩生活恆穩人生 的其他內容
「我希望永遠都當最喜歡的自己!」日本第一男公關羅蘭的第一本著作。以心態、處事加以分類,一窺實體化的驕傲與自信。
「當你是為了自己而不是為了別人,我們才能真正合作。」學習自我覺察、了解心理狀態、探討心理地位。
15個實現願望的口頭禪,符合宇宙法則、越說越好運!轉變潛意識,應用與行動,迎向美好未來!
「我希望永遠都當最喜歡的自己!」日本第一男公關羅蘭的第一本著作。以心態、處事加以分類,一窺實體化的驕傲與自信。
「當你是為了自己而不是為了別人,我們才能真正合作。」學習自我覺察、了解心理狀態、探討心理地位。
15個實現願望的口頭禪,符合宇宙法則、越說越好運!轉變潛意識,應用與行動,迎向美好未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友達限定 #127】找到我們的人生第二條路😆,原來對方是這樣看自己?😯|《布蘭達&維尼布得布説私密達》Video Podcast EP15 Video podcast片段: 完整正片開始~ 你熟讀了自己的使用說明書了嗎?🤣
Thumbnail
這本書的標題真的下得超讚,簡直是直擊靈魂深處阿。我想應該很多人在職場的磨難中都有自己問過這個問題。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很努力也很有才華,但老闆就是只能看到哪幾個人?到底為什麼?我想大家要的不是老闆一視同仁,大家要的應該是:「我如何成為老闆最喜歡的那個人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來看看這本書能給我們甚麼解。
Thumbnail
這篇內容精華重點:一個是 Open AI 執行長分享了一篇「希望有人早點告訴他的幾件事」,從過來人的角度分享他年輕時會希望有人告訴他的事情,很有啟發,還有一部影片是我認為人生必看 TED 的演講,叫脆弱的力量,告訴我們與脆弱相處的方法跟重要性。
Thumbnail
我很喜歡一句話:你真的懂做每件事的「道理」嗎?多數人往往只注重「理」,想用方法論速成,執著於「怎麼做到」,覺得自己努力了卻沒有任何進步,為什麼?試想,我們會說人講的「頭頭是道」,不會說「頭頭是理」,因為真正聰明的人是反過來先追求「道」,用宏觀的視野掌握底層邏輯。
Thumbnail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運用童話故事般的口吻,講述得到憂鬱症的蛤蟆先生,在朋友河鼠、鼴鼠和老獾的建議之下請求心理諮商師蒼鷺的協助。透過十次的心理諮商談話,蒼鷺引導蛤蟆先生去找尋自己悲傷的根源,逐一探索童年陰影、人際關係與自我審判等憂鬱症的源頭,並且學習分析自己的內在情緒,最終逐漸擺脫抑鬱的陰霾。
Thumbnail
引用英國童話《柳林中的風聲》的角色人物——蛤蟆先生,他走入諮商室,透過與心理師蒼鷺的一次次對話,從童年記憶開始,逐步釐清自己的情緒、行為,走出諮商室後,不敢說完全「治癒」,畢竟學習理解自己與他人是一個連續的過程。
Thumbnail
當你有一個信念想完成一件事,不是自暴自棄怨懟身旁沒有人同舟共濟,而是在資訊流通方便的時代,盡力擷取訊息。然後你會感嘆,感嘆當初的自己沒有持續堅定,但是沒有關係,因為「在路上」永遠都是最好的選擇。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友達限定 #127】找到我們的人生第二條路😆,原來對方是這樣看自己?😯|《布蘭達&維尼布得布説私密達》Video Podcast EP15 Video podcast片段: 完整正片開始~ 你熟讀了自己的使用說明書了嗎?🤣
Thumbnail
這本書的標題真的下得超讚,簡直是直擊靈魂深處阿。我想應該很多人在職場的磨難中都有自己問過這個問題。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很努力也很有才華,但老闆就是只能看到哪幾個人?到底為什麼?我想大家要的不是老闆一視同仁,大家要的應該是:「我如何成為老闆最喜歡的那個人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來看看這本書能給我們甚麼解。
Thumbnail
這篇內容精華重點:一個是 Open AI 執行長分享了一篇「希望有人早點告訴他的幾件事」,從過來人的角度分享他年輕時會希望有人告訴他的事情,很有啟發,還有一部影片是我認為人生必看 TED 的演講,叫脆弱的力量,告訴我們與脆弱相處的方法跟重要性。
Thumbnail
我很喜歡一句話:你真的懂做每件事的「道理」嗎?多數人往往只注重「理」,想用方法論速成,執著於「怎麼做到」,覺得自己努力了卻沒有任何進步,為什麼?試想,我們會說人講的「頭頭是道」,不會說「頭頭是理」,因為真正聰明的人是反過來先追求「道」,用宏觀的視野掌握底層邏輯。
Thumbnail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運用童話故事般的口吻,講述得到憂鬱症的蛤蟆先生,在朋友河鼠、鼴鼠和老獾的建議之下請求心理諮商師蒼鷺的協助。透過十次的心理諮商談話,蒼鷺引導蛤蟆先生去找尋自己悲傷的根源,逐一探索童年陰影、人際關係與自我審判等憂鬱症的源頭,並且學習分析自己的內在情緒,最終逐漸擺脫抑鬱的陰霾。
Thumbnail
引用英國童話《柳林中的風聲》的角色人物——蛤蟆先生,他走入諮商室,透過與心理師蒼鷺的一次次對話,從童年記憶開始,逐步釐清自己的情緒、行為,走出諮商室後,不敢說完全「治癒」,畢竟學習理解自己與他人是一個連續的過程。
Thumbnail
當你有一個信念想完成一件事,不是自暴自棄怨懟身旁沒有人同舟共濟,而是在資訊流通方便的時代,盡力擷取訊息。然後你會感嘆,感嘆當初的自己沒有持續堅定,但是沒有關係,因為「在路上」永遠都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