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犯罪數量激增:法律是否成了犯罪的幫凶?》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假想你隻身走在路上,在你身後的人突然大聲喊了句 : 「嘿,前面的!」你回頭一看,發現一個黑衣大漢向你急奔而來,手裡似乎還握著尖銳物。
這時你會感到異常的恐慌,因為在電影裡面搶匪都是這種黑袍怪客,而你不想成為下一個受難者,所以你會慌張地跑到有人群聚集的地方,這樣搶匪就不敢搶你的東西了。
以上的動作都是在那個人被貼上「搶匪」這個標籤後發生的,但實際上他真的是搶匪嗎?沒有人知道,也沒有人在乎,因為一旦標籤上身,就已經失去了理解的機會,直到那個黑衣男追上你然後遞給你一把掉在地上的鑰匙時,你和他都早已汗流浹背。
至此,看見的誤解與善良。那麼如果把奔跑過來的黑衣人替換成「孩子」,是否你就不會奔跑?因為孩子不可能成為罪犯?
犯罪,不見得是成年人的專利。很多時候我們都被自己以為的真相所蒙蔽了。
2017年2月18日凌晨,22歲的華裔女子沈可婷行經馬來西亞新山市區內環公路時意外撞上一群騎著改裝自行車的青少年(年齡分佈在13~16歲),釀成了8死8傷的慘況。
經過調查,因為沈可婷在駕駛時無違規的情形(無超速、無酒駕),反之「蚊車黨」的青少年所乘的改裝車並未安裝煞車、車燈,且未配戴安全帽。
「沒有一個駕駛會預料到在凌晨三點的山路會有集體賽車的行為」司法判定沈可婷無罪釋放。
看似已結案的「蚊車黨」一案在敗方的上訴下,法院於2022年4月14號再度開庭,這次法官對於案件的理解與上次的判決產生了分歧,認為沈可婷在燈光昏暗的環境下應該要主動放慢車速,而不是遇到緊急危難時才被動的減速,因此宣判沈可婷6年有期徒刑外加6000令吉罰鍰(折合臺幣約4萬元)
從本來的無罪。一夕間轉成了6年的徒刑,在網路媒體引起了轟動,撻伐、認同的聲音充斥著各大社群軟體,更有人開始檢討起「蚊車黨」事件的促使原因。
「明明已經勸了好幾百、好幾千次,但他還是聽不進去,每天晚上還是偷偷跑出去飆車。」一位蚊車黨少年的母親表示「難道他不知道這樣可能觸法嗎?萬一發生了什麼事怎麼辦,他可以負責嗎?不知道到底我做錯了什麼,讓他變成了這樣的人!」
不只是國外,台灣青少年目前所適用的少年事件處理法,在保護他們的同時,也可能成為他們陷入窘境的原因。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少年事件處理法設立的目的為保障少年健全的自我成長,調整成長環境並矯正性格。然而,此法真的有達到當初立法目的嗎?多數民眾認為,以教育代替刑罰是有一定成效的。但在成長環境的部分,仍然需要改善。
家庭方面,家庭內在氛圍在形成青少年的性格上,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想像一個孩子在家中被最愛的父母親無情的歐打,彷彿自己是爸媽出氣的沙包,你認為這個孩子在他人生的成長過程中會主動的去愛嗎?
想必是不會的,親自承受瘀青的疼痛和信賴的破滅,甚至是不知道應該愛還是應該恨自己父母的矛盾,更可能會產生所謂的反社會人格,而後可能將成為犯罪的動機。
學校方面,同儕及校園風氣的影響力是不容小覷的,當發現身邊的同齡朋友在做不合法的行為時,雖然大部分的人並不會盲目地追隨,但根據調查,四個人中就有一人會選擇閉不作聲,放任身旁的人犯罪。
而就讀光復高中的一名女學生表示:「學校時常有學生抽煙或是無照駕駛,之前有試著告知老師,但成效不彰,這讓我感到十分無奈。」學校應更著重於學生守法的品德培養,非單純的學術知識。
社會方面,現代越來越普及化的網際網路上各種習以為常的網站,在其本質上可能是非法的,例如:追劇、動漫的盜版巨頭《楓林網》。仍在學,無經濟能力的青少年可能在慾望的驅使下,透過不良的管道,獲取娛樂資源。
久而久之,習慣成自然,這類網站成了日常生活,就更難以區分善惡是非,產生「這樣又沒關係,反正大家都這麼做,沒差啦!」這樣的想法,甚至是從電視新聞報導中學習犯罪手法。

為什麼青少年會觸法?

「思而後行,以免做出蠢事。因為草率的動作和言語,均是卑劣的特徵。」
西元前570年畢達哥拉斯在自己的失敗中悟出了這句哲語,在千年後的今天也驗證在青少年的身上。
為了更加瞭解青少年為什麼會賭上自己的未來觸犯法律,本報導於2022年5月22日於新竹市火車站前廣場,針對路人(包括不同年齡層)進行了長達45分鐘的訪談。根據街訪的統計分析,大部分民眾認為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有四。
其一為青少年對法律的認知低落,不清楚自己的行為是否觸犯法律。不過,或許這不是最根本的原因,因為根據線上問卷的調查顯示,80%的人對法律是有正確認知的,教育體系依然有一定的作用,青少年多半擁有基本法律常識。
其二為青少年出於好奇、有趣,或是缺乏對危險的認知而犯罪。認為即使自己犯罪也不會有什麼影響,且如同上文所述,在同儕的慫恿下,或許就犯罪了。另外,根據調查每十個青少年中就有一人在面對未知的威脅時,會採取較強硬的手段應對(例如鬥毆等等),這可能會導致後續衝突的發生,並且增加青少年觸法的可能。
其三為成年人認為少年犯罪不會被判重刑,於是假借青少年的名義犯罪。2010年7月,在花蓮地檢署的偵查下,一群主要由青少年組成的詐騙集團終於落網。他們偽裝成檢察官,鎖定長期不出家門的高齡者行騙,在短短幾個月裡騙取將近2000萬新台幣。
首腦鍾昌煌以遊玩的名義誘拐青少年一同犯案,再吸收他們為主要幹部。共36人的組織,其中主要幹部就有六名未成年者,甚至有一名未滿14歲的少女。此少女在平日逃學不回家,每天帶不同男朋友回家,並與他們發生性關係,該名少女的母親不但不出手阻止,甚至主動提供保險套。而當初犯案的動機也是因為男友的拉攏。
其四與上述相似,少年認為自己犯罪並不會被判重刑而以身試法。2012年,一名17歲李姓少年趁81歲阿公熟睡時,持菜刀、水果刀砍了阿公頭部及胸部共24刀,導致阿公慘死神明廳大門口前。
李姓少年在犯案後毫無悔意,甚至還說道:「我未滿18歲,即使殺人,頂多關個幾年,出來就大尾了。」而警方依殺害直系血親尊親屬罪,將李姓少年移送少年法庭。法官雖然認為少年手段殘忍,但礙於《少年事件處理法》只能將他裁定收容。

少年事件處理法等於青少年的免死金牌?

雖然設立少年事件處理法的目的並不是為了預防犯罪,但近年來,少子化現象越發嚴重,犯罪人口率卻呈增加趨勢,從 105 年每 10 萬人犯罪人口1,178.55 人 增加至 109 年 1,466.56 人。
「現今法律傾向以教育代替處刑,以減刑來處置青少年的犯罪行為。那麼您認為,若少年與成年人觸犯相同法律,他們應該接受相同刑罰嗎?」
在街訪的其中一個問題中,我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
若少年與成年人觸犯的法律不是大眾所認知的重罪,民眾認為他們應該接受較輕的刑罰,畢竟他們年齡不同,少年尚處於發展階段,不宜施以過重的刑責;但若是少年與成年人觸犯的法律皆為重罪,例如蓄意殺人罪,則應當施以相同的刑罰。

懲罰難道是最好的解方?教育代替法律懲處才是新世代的良藥

大部分民眾認為即使以教育矯正青少年,也無法完全杜絕再犯,但他們尚處於發展階段,未來要走的路還很長,因此應以教育輔導為主,協助青少年走向正確的道路,而非一昧地以刑罰嚇阻。
教育是司法給予青少年的第二次機會,為了不讓年輕時所犯下的錯成為一生的污點,導正那些稍微走偏了的孩子,不要一錯再錯。
又或是您較認同上述民眾所說,較輕的刑責,以教育矯正;而重罪則是與成年人接受相同刑罰;更甚者,青少年與成年人適用同一套法律。
或許這麼做才可以降低青少年犯罪率,但因現今法律仍然是以教育矯正為主,無法得知此做法是否有效。
那麼,您認同以教育矯正犯罪行為,還是以懲罰嚇阻呢?
【高一記者 / 邱一峻、周芯宇、陳郁喬、張靖晨 採訪報導】

「亮孩」是專欄作家,更是暢銷書作家,看看我們的「暢銷好書」!
亮孩暢銷書《下一場貓語》、《詩控城市》、《詩控餐桌》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63會員
2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亮孩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根據瑞典哥德堡大學的調查,全世界受境外假訊息侵擾最嚴重的前3名,分別是台灣、拉脫維亞、巴勒斯坦,而台灣從2013年起就已位居第1 。 為何政府所採用的措施都無法真正的解決問題?台灣在打擊假新聞的這條路上又該何去何從?
帛琉總統曾說道:「與其眼睜睜看著家園被淹沒,不如用炸彈把我們炸沉!」 而同樣身為低海拔國家的吐瓦魯(Tuvalu),正面臨著國土縮小的危機,因為近年來全球溫度不斷升高,造成冰山融化,使海平面逐年上升。然而吐瓦魯島上的人民只是過著樸實低碳的生活,卻成了全球暖化的第一批氣候難民。
那些被埋藏在街邊沈睡的軀體下,流浪者不為人知的秘密。
我們曾對高中生調查:「你夢想中的高中生活是什麼?」,眾人的回覆,往往脫離不了交個知心懂你的朋友、和一群死黨們一起打鬧、一起瘋;談一場酸酸甜甜的戀愛;或是參加校隊、玩社團,寫下一篇篇精彩熱血的故事。 高中生嚮往的似乎大多數是友情、愛情、社團,那課業呢?那未來呢?
老師在台上滔滔不絕講個不停,學生在台下漫不經心地聽講,有的滑手機、有的打瞌睡,老師自顧自地教授新知識,但學生對黑板上的一字一句的卻毫無興致。這是你印象中教室的樣子嗎?
時代不斷地改變,能解決各項問題的人才更為搶手。因此,政府推出了新式的108課綱以因應時代的趨勢。 但調查結果顯示,220位學生中,約兩成的學生覺得新增的自主學習課程的效果是好的,但卻有超過兩倍的學生覺得其效果是不佳的。 因此,我們搜集了老師及學生端認為新課綱所具有的問題,統整在內文中。
根據瑞典哥德堡大學的調查,全世界受境外假訊息侵擾最嚴重的前3名,分別是台灣、拉脫維亞、巴勒斯坦,而台灣從2013年起就已位居第1 。 為何政府所採用的措施都無法真正的解決問題?台灣在打擊假新聞的這條路上又該何去何從?
帛琉總統曾說道:「與其眼睜睜看著家園被淹沒,不如用炸彈把我們炸沉!」 而同樣身為低海拔國家的吐瓦魯(Tuvalu),正面臨著國土縮小的危機,因為近年來全球溫度不斷升高,造成冰山融化,使海平面逐年上升。然而吐瓦魯島上的人民只是過著樸實低碳的生活,卻成了全球暖化的第一批氣候難民。
那些被埋藏在街邊沈睡的軀體下,流浪者不為人知的秘密。
我們曾對高中生調查:「你夢想中的高中生活是什麼?」,眾人的回覆,往往脫離不了交個知心懂你的朋友、和一群死黨們一起打鬧、一起瘋;談一場酸酸甜甜的戀愛;或是參加校隊、玩社團,寫下一篇篇精彩熱血的故事。 高中生嚮往的似乎大多數是友情、愛情、社團,那課業呢?那未來呢?
老師在台上滔滔不絕講個不停,學生在台下漫不經心地聽講,有的滑手機、有的打瞌睡,老師自顧自地教授新知識,但學生對黑板上的一字一句的卻毫無興致。這是你印象中教室的樣子嗎?
時代不斷地改變,能解決各項問題的人才更為搶手。因此,政府推出了新式的108課綱以因應時代的趨勢。 但調查結果顯示,220位學生中,約兩成的學生覺得新增的自主學習課程的效果是好的,但卻有超過兩倍的學生覺得其效果是不佳的。 因此,我們搜集了老師及學生端認為新課綱所具有的問題,統整在內文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本書與以往文學類讀本的不同。第一次選非文學類的讀本。更像是「社會科學類的讀本」。因為如總策劃馮季眉說:「世界,就是最好的學校」、「閱讀世界就是最好的學習」、「全球發燒議題,台灣都身在其中」~~接引少年公民走一趟打開眼界、關懷本土、接軌世界的閱讀旅程。 . 本次範圍 01.TilTok
Thumbnail
  陽痿是男性性功能障礙疾病中發病率最高的一種,尤其是近些年了陽痿的發病趨勢越來越年輕化,這一現象的出現,使我們不得不對陽痿引起高度關註。專家指出,由於青少年可能對性知識並不是特別的了解,所以青少年如果發生了陽痿以後一定要正確的對待,千萬不能礙於面子而不去做了,那麼青少年得了陽痿應該怎麼辦呢?下
Thumbnail
青春期總是被認為是「叛逆期」,也是許多父母最頭痛的時期,面對出言不遜或態度冷漠的孩子,到底該如何與之溝通相處,才不會影響親子關係呢? 日本的腦科學專家黑川伊保子便在《青少年使用說明書》這本書中提到想要挽救親子關係,其實要早在孩子青春期來臨之前就要讓親子對話變成能相互理解的真誠交流,也就
老師找來海莉和其他五個陌生的同學,請他們每星期五到「沒事教室」——這裡不用考試、不用寫作業,只要圍成圓圈坐著聊天,直到下午三點。 爸爸不在身邊的海莉,失去了母親,現在,連唯一照顧她的叔叔也即將離開。當老師說「無論如何,你們要照顧彼此」,海莉很困惑:她還不了解母親離開時,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埃斯特
Thumbnail
年輕人的心靈荒蕪,有時候就像是迷了路一樣,在這個繁華的都市,壓力山大,我們總是被功課、工作、社交網絡淹沒,面對這樣的生活,心靈常常感到一片空虛。 大家都在忙碌地追逐著成功,追求的夢想卻總是在現實的迷霧中消失,年輕人的內心像是一片荒蕪的沙漠,渴望找到屬於自己的綠洲卻苦無方向。 社會期望、家
Thumbnail
隨著最近《為何是吳秀才》的熱播,等待更新的日子裡,我又重刷了一遍去年十分火爆的《少年法庭》,再一次被震撼到。韓劇的現實題材一直做得非常好,也往往有振聾發聵的效果。 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回顧一下《少年法庭》,有哪些魅力之處? 即,一個好的少年是如何變成一個「少年犯」的? (完)
Thumbnail
他們無法理解一般人眼中的世界是什麼模樣,根本不可能要求他們做出合情理的行為。 因為根本沒有辦法按照常人的思路去引導,更別說要他們反省了。 他們所犯下的「罪行」,真的有所謂的「惡念」嗎? 一個小小的身軀,要如何能夠承擔?
Thumbnail
Netflix 原創韓劇《少年法庭》(Juvenile Justice)由金憓秀、金武烈、李星民、李姃垠主演,故事背景為少年法庭,講述少年犯罪問題,一窺司法人員在法庭審判前後的心境,以及站在法庭上的少年們,背後隱涵著怎樣的故事?
Thumbnail
隔壁一張撞球檯子,有兩名中年人顯然喝的過量,有時候撞球桿子都倒著拿,在那裡吆三喝四的亂打一通。然後又衝著阿珠怒吼,說她不專心替他們計分,只顧著同那個少年郎講話,阿珠一臉委屈。 我朝著醉漢怒目而視,那人突然面露猙獰的走過來,張開大嘴噴出臭哄哄的酒氣⋯⋯
Thumbnail
李康生與陳昭榮演的是九零年代青年的不安躁動、無由的煩悶與無所適從,多年後反覆觀賞,猶能隔著屏幕,感覺到房室的陰溼幽暗,嗅聞及汗水、體液、與雨水混雜的霉氣;並窺見人物眼下的湧動情意,蔡明亮拍空虛卻不乏內容;拍百無聊賴卻不使人打哈欠,一切感官是穿越屏幕與時空的,再現於每一個「青少年」的孤獨與叛逆中。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本書與以往文學類讀本的不同。第一次選非文學類的讀本。更像是「社會科學類的讀本」。因為如總策劃馮季眉說:「世界,就是最好的學校」、「閱讀世界就是最好的學習」、「全球發燒議題,台灣都身在其中」~~接引少年公民走一趟打開眼界、關懷本土、接軌世界的閱讀旅程。 . 本次範圍 01.TilTok
Thumbnail
  陽痿是男性性功能障礙疾病中發病率最高的一種,尤其是近些年了陽痿的發病趨勢越來越年輕化,這一現象的出現,使我們不得不對陽痿引起高度關註。專家指出,由於青少年可能對性知識並不是特別的了解,所以青少年如果發生了陽痿以後一定要正確的對待,千萬不能礙於面子而不去做了,那麼青少年得了陽痿應該怎麼辦呢?下
Thumbnail
青春期總是被認為是「叛逆期」,也是許多父母最頭痛的時期,面對出言不遜或態度冷漠的孩子,到底該如何與之溝通相處,才不會影響親子關係呢? 日本的腦科學專家黑川伊保子便在《青少年使用說明書》這本書中提到想要挽救親子關係,其實要早在孩子青春期來臨之前就要讓親子對話變成能相互理解的真誠交流,也就
老師找來海莉和其他五個陌生的同學,請他們每星期五到「沒事教室」——這裡不用考試、不用寫作業,只要圍成圓圈坐著聊天,直到下午三點。 爸爸不在身邊的海莉,失去了母親,現在,連唯一照顧她的叔叔也即將離開。當老師說「無論如何,你們要照顧彼此」,海莉很困惑:她還不了解母親離開時,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埃斯特
Thumbnail
年輕人的心靈荒蕪,有時候就像是迷了路一樣,在這個繁華的都市,壓力山大,我們總是被功課、工作、社交網絡淹沒,面對這樣的生活,心靈常常感到一片空虛。 大家都在忙碌地追逐著成功,追求的夢想卻總是在現實的迷霧中消失,年輕人的內心像是一片荒蕪的沙漠,渴望找到屬於自己的綠洲卻苦無方向。 社會期望、家
Thumbnail
隨著最近《為何是吳秀才》的熱播,等待更新的日子裡,我又重刷了一遍去年十分火爆的《少年法庭》,再一次被震撼到。韓劇的現實題材一直做得非常好,也往往有振聾發聵的效果。 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回顧一下《少年法庭》,有哪些魅力之處? 即,一個好的少年是如何變成一個「少年犯」的? (完)
Thumbnail
他們無法理解一般人眼中的世界是什麼模樣,根本不可能要求他們做出合情理的行為。 因為根本沒有辦法按照常人的思路去引導,更別說要他們反省了。 他們所犯下的「罪行」,真的有所謂的「惡念」嗎? 一個小小的身軀,要如何能夠承擔?
Thumbnail
Netflix 原創韓劇《少年法庭》(Juvenile Justice)由金憓秀、金武烈、李星民、李姃垠主演,故事背景為少年法庭,講述少年犯罪問題,一窺司法人員在法庭審判前後的心境,以及站在法庭上的少年們,背後隱涵著怎樣的故事?
Thumbnail
隔壁一張撞球檯子,有兩名中年人顯然喝的過量,有時候撞球桿子都倒著拿,在那裡吆三喝四的亂打一通。然後又衝著阿珠怒吼,說她不專心替他們計分,只顧著同那個少年郎講話,阿珠一臉委屈。 我朝著醉漢怒目而視,那人突然面露猙獰的走過來,張開大嘴噴出臭哄哄的酒氣⋯⋯
Thumbnail
李康生與陳昭榮演的是九零年代青年的不安躁動、無由的煩悶與無所適從,多年後反覆觀賞,猶能隔著屏幕,感覺到房室的陰溼幽暗,嗅聞及汗水、體液、與雨水混雜的霉氣;並窺見人物眼下的湧動情意,蔡明亮拍空虛卻不乏內容;拍百無聊賴卻不使人打哈欠,一切感官是穿越屏幕與時空的,再現於每一個「青少年」的孤獨與叛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