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行為目前還沒寫過。
有感而發,發表一下淺見。
最近因為貨運多,時不時就聽到前台大聲呼叫同仁姓名領貨,私下團購也一堆真的買不完就怕沒錢。
隔個二天就在辦公室團購手搖飲,一星期約4天會叫手搖飲,叫到我都想到隔壁開飲料店了。
買需要還是買想要!!
最近的行銷學【博眼球】一詞很熱門,跟筆者愛用的【凝視】同理,都是藉由「觀看」達到引發內在想像,促進行動或思考。
看跟聽促進購買力
視覺性影片就是運用【看】來達到購買的促進。YouTube 是最成功廣告排行榜,另外還有直播Facebook、Twitter、Instagram等社群軟體、社群影片。以上這些成功刺激消費,創造產品發佈機會。
其實聽也是重要購買行為之一,像早期的廣播節目一直到現在的Podcast運用細緻的聲音,抓住消費者的【聽覺】,讓消費者高度共感,帶來渴望的商業效果。
上述是運用刺激想像來增加消費力,但你真的需要嗎!!
一旦閒下來您會做甚麼打掃、讀書、畫畫,大多數都不會。
大多是逛逛購物網站,想想自己或家人還缺甚麼,買!就是買!不斷的買,永遠都缺,永遠買不夠。
為何而買!不是為了需要是為了滿足物慾,另一層是為了犒賞自己的內在想像。
為什麼模特兒都是一堆紙片人,又高挑又瘦,真正的衣架子。當我們視覺享受時也在想像,我穿起來也會不錯,也需要這件衣服來配我的某件褲子。真的適合嗎?未必。
不同的年齡行為也會改變,年齡越大會以【家庭】需求為主要購買力。老公需要,小孩需要,就是看不到自己需要。
以下幾點為促進購買動力;
滿足內心慾望
有一年母親節剛過與好友聚會,獨居的阿珍:「我女兒忘了我這個媽,找她出門比甚麼都難,沒關係我去訂了臺轎車,要去那自己去,有女兒跟沒女兒一樣」。阿樺:「我都忘了有女兒存在,都快30歲還沒送過我禮物,只會送給她婆婆,我去買了一克拉鑽戒,獎賞自己,不用等人送自己送」真好!有錢人出手就是不一樣,我只能說:「二位大姊真有錢,出手就是不一樣,我頂多買個蛋糕填飽肚子」。
說真的她們需要嗎?還真的不需要!
我能想像的是,她們需要的是【滿足被遺忘的空虛】。
發洩生活壓力
有同仁從剛來上班到現在足足胖了20公斤,看著他的職位越升越高,體重也跟著越來越重。他說:「事情都做不完,三餐不正常,養成邊做邊吃,現在只要工作就想吃」一有空就上購物網,拼命買,平常有空也要買,現在不是吃就是買。尤其壓力一大買更多,不買太對不起自己。我問他:「你買那麼多吃的完嗎?」他回我:「吃的完,因為半夜想到工作也爬起來吃」這樣就不是胖的冤枉了。
【吃是一種生活態度】
補償家人心態
剛出來的草莓一盒要1500/元約15顆,漂亮又大顆,同仁一下買3盒說要回家給小孩吃,「你家不是才3個人嗎?吃的完嗎?」他不以為意:「我兒子2天就沒了,一天可以吃一盒半」厲害了,他兒子才3歲。
- 烤鴨一下子買2隻說:「我怕老公跟兒子吃不夠」
- 只要有團購這位同仁一定買最貴又最多,就怕家人沒得吃。
- 真的會不夠吃嗎?其實吃的是甜蜜的負荷,補償因常加班【無法陪伴的內疚】。
填補無謂心情
高興要買不高興更要買,心情好時會為親密的人購物,而忘了自己的需要,等心情不好時,才會將注意力往外挪到自己身上,這時會因為想好好犒賞遺落的自己,就瘋狂購物,這時的消費力會很驚人,好像忘了明天撕了理智。
等到心缺了一角,才想到要用吃或買來彌補,這又叫療癒。【吃得是感覺不是食物】
結語
沒有理由的購物行為,又叫做習慣,這幾年看了周遭人的瘋狂行為後,總算悟出了一點道理,沒錢出不了手,過度消費是因為口袋有深度還要配合寬度。
只能說買的都是想像,為自己建構的形象包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