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以為整理焦慮症那段時間的貼文跟日記是件很簡單的事情
後來才發現我將當時許多心情碎片散落各處,有社群、朋友、筆記、行事曆......等等,要拼湊起來,每次都需要花點時間,不知不覺整理到一個段落,準備要開始書寫時,兩個小時已經過去了。
2019年9月下旬剛結束一個小專案,但是我當時恐慌到立刻跑去龍山寺拜拜,然後立刻去看身心科跟放自己三天假,當時的同事推薦我看天氣之子,而我也跑去看了。
《天氣之子》電影想要傳遞的情感,偏向愛情居多,看完時對於Grand Escape這首歌印象很深刻,特別是歌詞。
怖くないわけない 仍然會感到害怕
でも止らない 但不能停下
那時候看完電影後,我有找了野田洋次郎(日本搖滾樂隊RADWIMPS的主唱)的後記來看,下面節錄其中我當時看完很有感覺的片段:
人們為了在多到令人眼花撩亂的人與物當中生存,不知不覺會將自己標準化,茫然將自己的存在依附於世間類似「正確答案」的東西,然後感到放心。雖然這樣也不純然是壞事,卻會逐漸迷失自己內心與世間「正確答案」之間的界線。
所有人都掙扎著生活在只屬於自己的這個「世界」裡。我了解當有人在近處看著自己這副模樣時,會感到多麼可靠與安心。「有人看著自己」「有人知道我這個微小的世界」「有人會問我『還好嗎?』——我了解這樣的想法會成為多大的支柱。每個人看到最珍惜的人掙扎的模樣,就會希望「自己能夠成為這個人的倚靠」。我想這首〈大丈夫(Movie edit)〉就是這樣的歌。導演讓我明白這首歌的意義。」
--2019/10/04日記--
意識到自己進入焦慮期,是七月初。真正陷入恐慌是9月初,腦袋似乎被綁架。我胸悶、吃不下飯,甚至想吐。後來還有進入不斷大哭的時期,而我也開始思考要去找醫生。強制自己休假的那三天,我見了郭奕君夫婦,還有YT。將這段期間的焦慮不斷傾吐出來,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然後我歸納出某個定律。
2019年9月底,我第一次吃身心科開給我的藥,記得吃完隔天我全身無力,然後沒有任何情緒,這件事讓我更加害怕,我要成為一個沒有力量沒有情緒的人了嗎?這不是我要的!我心裡吶喊著。
然後我回診時,就跟醫生提到這些副作用,他就調整藥量了。接下來就進入十月連假。
--2019/10/12臉書貼文--
重看冰菓之後,就忽然有股強烈想要看小說的衝動。在《漫長的假日》短篇中,講到男主角為什麼奉行節能主義的原因,而我很喜歡他發現某個事情的事實之後,跟自己姊姊的對話。
---------
我回想起一件事。
當時我無法按耐向他人提起這個發現的衝動,就告訴了老姊。
——雖然我覺得有困難就該互相幫助,但對方未必會在我遇上困難時出手幫我。
我不是想要對方感謝我。但我沒料到自己被耍了。
以後我放學再也不會留在學校裡了。
只要跟人待在一起,我又要被塞工作了,一定是因為大家都覺得我是會默默接下差事的笨蛋。
我不在乎我笨,可是我不想被佔便宜,當然真的沒辦法的話,我還是會乖乖做事,也不會埋怨,但如果不是,如果是實際上必須由別人來做,我沒有義務要做的事,我再也不會出手了。絕對不會。
姊姊聽完我的一番話,將手放在我的頭上,告訴我:
——沒錯,你這人雖然很笨拙,卻想變得機靈。你雖然很棒,卻在奇怪的地方很敏銳,才會領悟到這麼不舒服的事實。很好啊,不做就不做。我覺得你的想法沒有錯。
接下來那句是什麼?我記得老姐應該說了一些話。對了,她應該是這麼說的。
就這麼辦,你要盡量休息。在這段休息期間,內心深處沒有任何改變也不要緊......
(中略)
--貼文結束--
那時候寫完這篇貼文時,我心想著可以讓自己的心休一趟很長的假嗎?剛好當時也是十月的連假,我在連假前買了《雖然想死,但還是想吃辣炒年糕》這本書,作者是位韓國人,內容是寫著身為輕鬱症的她將自己諮商過程的記錄。
在連假結束後,我在臉書這麼寫著:
--2019/10/15臉書貼文--
今天同事忽然很緊張地叫了我的名字,我以為發生了什麼事情,然後他說雪莉走了,一時之間我不敢相信,新聞報導中寫到雪莉生前患有憂鬱症,讓我想起了這本書。
連假第一天把這本書買回家,作者是個韓國女生,她記錄自己罹患輕鬱症的治療對話,每段的自我掙扎,在旁人眼中看起來都像小事,然而對「心生病了」的人,那些小事卻是像無法抵擋的傷害。
《雖然想死,但還是想吃辣炒年糕》當時覺得最難貼近自己的書
雪莉的離開,讓我大受打擊,因為我曾經這麼喜歡著她所在的團體。
然而她的離開,卻忽然給予我書寫自己情緒的力量。